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2017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设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设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上的一离心风扇及连接于该基板与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的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蒸发段及分别设于该蒸发段两端的第一冷凝段与第二冷凝段,该蒸发段与基板连接,该第二冷凝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组连接,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一冷凝段延伸至出风口处并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连接,该散热装置除了利用第一散热鳍片组进行散热之外,还可借助将第二散热鳍片组设置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带走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对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业不断发展,电子元件(尤为中央处理器)运行频率和速度在不断 提升。由于高频高速将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多,使得其温度不断升高,严重威胁着 电子元件运行时的性能,为确保电子元件能正常运作,必须及时排出电子元件所产生的大 量热量,各种结构的散热装置也因此不断地被设计出来。现有散热装置一般包括一基板、设于该基板上的一散热器、穿设于该基板与散热 器之间的若干热管以及设于该散热器上的一风扇。该吸热板贴设于电子元件的上表面,该 热管的一端结合于吸热板上,另一端结合于散热器,该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该基板吸 收后传导至热管,再进一步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同时通过风扇提供一强制气流以加快该 散热器向外散热。然而,随着电子产品轻薄化发展,其所设的散热装置的高度受到限制,上述散热装 置已不能满足现有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较薄且散热性能较佳的散热装置。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设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设于该第一散热鳍 片组上的一离心风扇及连接于该基板与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的至少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 蒸发段及分别设于该蒸发段两端的第一冷凝段与第二冷凝段,该蒸发段与基板连接,该第 二冷凝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组连接,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一 冷凝段延伸至出风口处并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散热装置除了利用第一散热鳍片组进行散热之外,还可借 助将第二散热鳍片组设置在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带走该 第二散热鳍片组的热量,从而进一步提升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因此,在提升散热性能的 前提下,可以使散热装置整体做的更薄,同时兼具较佳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1倒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散热装置予以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该散热装置10包括一基板12、设于该基板12上的一第一散热鳍片组14、穿设于该基板12与该第一散热鳍片14之间的两根热管16、设于该第一散热鳍 片组14上的一散热风扇18以及设于该散热风扇18 —侧的一第二散热鳍片组15。该基板12呈矩形板状,其具有一平整的下表面120及一与该下表面120相对的上 表面122。该上表面122上并排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横直沟槽123。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贴设于该基板12的上表面122上,其由若干第一散热鳍片 140排列而成。所述若干第一散热鳍片140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每相邻两第一散热鳍片 140间形成一流道142。请同时参阅图3,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底面的中部设有两个贯穿 若干第一散热鳍片140的凹槽144,所述凹槽144与该基板12上的沟槽123相对应,在该 第一散热鳍片组14组装在该基板12上后,所述凹槽144与该沟槽123合围成两个圆形孔 (图未示)。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顶面于其两侧各设有一贯穿若干第一散热鳍片140的 圆形的收容孔146。所述两根热管16设于该基板12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之间,其分别包括一蒸发 段160、由该蒸发段160的一端延伸而出的一第一冷凝段162、设于该蒸发段160另一端的 一第二冷凝段164以及连接于该第二冷凝段164与该蒸发段160之间的一连接段166。该 蒸发段160与该第二冷凝段164平行设置,并与该连接段160共同形成一 U形。所述第一 冷凝段162由该蒸发段160的一端向上垂直延伸。组装时,所述两根热管16的蒸发段160 分别收容于该基板12的沟槽123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凹槽144合围成的两个圆形孔 内,其第二冷凝段164分别穿设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两个收容孔146内,此时所述第 一冷凝段162外漏在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外侧,并且由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一侧向 上延伸。该散热风扇18为一离心风扇,其设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顶端。该散热风扇 18包括一底板180、设于该底板180上的一盖体182及收容于该盖体182内的一叶轮184。该底板180设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顶面上,其为由铝等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 制成的矩形板体。该底板180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圆形的入风口 181。该盖体182盖设于该底板180上,其可由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该盖体包括一 顶板183及由该顶板183的周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涡形的侧壁185,该顶板183与侧壁185 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187。该顶板183的中部设有另一圆形的入风口 188,该入风口 188与 出风口 193相垂直,该入风口 188内设有一支撑板189及由该支撑板189向外延伸形成的 四根肋条190。该支撑板189为圆形板状,其中部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一管体191,该管体191 内收容一轴承192。所述四根肋条190等间隔设于该支撑板189的外周缘与该入风口 188 的内周缘之间。该侧壁185的一侧设有一与该入风口 188相垂直的出风口 193,该侧壁185 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若干翅片194。在该散热风扇18组装在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上时, 该出风口 193与外漏在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外侧的两个热管16的第一冷凝段162相对应。该叶轮184包括一轮毂170、环设于该轮毂170外周缘的一环形的圆盘172、连接 于该轮毂170与该圆盘172之间的若干连接肋174及设于该圆盘172上下两侧的若干扇叶 176。该轮毂170包括一圆形的底壁171及由该底壁171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环形壁 173,该底壁171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一芯轴175,该叶轮184通过该芯轴175装配在轴承 192中从而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撑板189上,并收容于该盖体182的收容空间187内。该第二散热鳍片组15对应设于该散热风扇18的出风口 193处,其由若干第二散4热鳍片150沿出风口 193的高度方向上下堆叠而成。该第二散热鳍片组15的中部设有两 个贯穿若干第二散热鳍片150的穿孔152,该第二散热鳍片组15通过所述两个热管16的第 一冷凝段162穿设于所述两个穿孔152内而组装在该散热风扇18的出风口 193处。 使用时,该散热装置10通过其基板12的下表面120贴设于一发热电子元件上,该 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该基板12吸收后传导至所述热管16的蒸发段160,由热管 16的蒸发段160分别传导至其第一及第二冷凝段162、164,再进一步通过与该第一、第二冷 凝段162、164连接的第一、第二散热鳍片组14、15向外散发至周围环境中。同时,该散热风 扇18的叶轮184旋转通过入风口 181、188吸入气流后由出风口 193吹至该第二散热鳍片 组15上,将该第二散热鳍片组15的热量带走,由于该入风口 181位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 的上方,可直接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14的流道142内吸入气流,从而将该第一散热鳍片组 14的热量带走。该散热装置10中,由于该散热风扇18的出风口 193处设有该第二散热鳍 片组15,并将热管16向外延伸出该第一冷凝段162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15连接,弥补现有 散热装置中由于高度的限制而引起的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设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设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上的一离心风扇及连接于该基板与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的至少一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热管包括一蒸发段及分别设于该蒸发段两端的第一冷凝段与第二冷凝段,该蒸发段与基板连接,该第二冷凝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组连接,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一冷凝段延伸至出风口处并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基板、设于该基板上的第一散热鳍片组、设于该第一散热鳍片 组上的一离心风扇及连接于该基板与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的至少一热管,其特征在于该 热管包括一蒸发段及分别设于该蒸发段两端的第一冷凝段与第二冷凝段,该蒸发段与基板 连接,该第二冷凝段与第一散热鳍片组连接,该离心风扇的出风口处还设有第二散热鳍片 组,该第一冷凝段延伸至出风口处并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由若干散热鳍片沿 出风口的高度方向上下堆叠而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冷凝段与该蒸发段之间设 置一连接段,该第二冷凝段与该蒸发段及该连接段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贤袖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