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017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包括用于将液晶面板夹持在其间的前框和背板,其中,前框和背板是由相同的模具形成,并且前框和背板均为中部区域具有窗口的框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在制造过程中,只需要相同的模具开模即可完成基本框架的成型,省时省力。同时由于背板的中部形成窗口区域,相应地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制作完整的实体平板结构背板所采用的材料,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器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画质 高以及驱动电压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通讯及消费性产品中。图1为现有技 术中液晶显示器结构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由前框110、背板130、液晶面 板120及位于液晶面板120四周的边框(未示出)构成,其中,液晶面板120位于前框110 及背板130之间,边框沿液晶面板120边缘的四周分布,前框110及背板130分别与边框卡 合,从而将液晶面板120固定。图2为图1中背板13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 板130底面为一个完整的实体平板结构,其与底面垂直的四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块211 及通孔212。需要说明的是,在位于液晶面板120四周的边框上面设置有多个与背板四边侧 壁多个凸块211及通孔212对应的多个通孔及凸块,以使得背板能够与边框卡合连接。图 3、图4为图1中前框11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图1中前框110的俯视图,图4 为图1中前框11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前框110为窗口结构,其中间区域为 空心区域,该空心窗口区域的大小稍小于液晶面板120的大小,以使得在露出液晶面板120 的同时又能覆盖液晶面板120的边缘。该前框110的四个侧壁上也设置有多个能够与边框 卡合固定的卡合构件,即通孔和凸块。在现有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及背板的结构中,前框和背板都是通过单独设计的模具 成型,再加工其上的卡合构件。由于前框和背板需要分别开模成型,模具不同加工繁琐,同 时,由于背板采用完整的实体结构,因此,其造成了材料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框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具开模来 完成基本框架的成型以及采用完整的实体平板结构背板浪费材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 种只需要相同的模具开模即可完成基本框架的成型的液晶显示框架,同时由于背板的中部 形成窗口区域,相应地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制作完整的实体平板结构背板所采用的材料,从 而节省了材料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其包括用于将液晶面板夹持在其间的前框和背板,其中,所 述前框和所述背板是由相同的模具形成,并且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均为中部区域具有窗口 的框架结构。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框架还包括边框,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借助于所述边框 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框架的前框和背板的侧壁上具有由冲压形成的第一卡合 部,所述边框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一卡合部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通过其第一卡合部与所述边框的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框架的前框和背板的第一卡合部为通孔,所述边框的第 二卡合部为凸块,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块相互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框架的第一卡合部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凸块,所述第二 卡合部具有第二通孔和第二凸块,其中,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卡合部的第二通孔 卡合固定,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凸块与第一卡合部的第一通孔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框架的前框和背板上的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凸块朝向前框 和背板侧壁的内侧面突出,所述边框上的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凸块朝向边框侧壁的外侧面突 出O优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框架的前框与背板直接相互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前框的侧壁上设置有由冲压形成的第一卡合部, 所述背板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由冲压形成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对 应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的第一卡合部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凸块,所述第 二卡合部具有第二通孔和第二凸块,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卡合部的第二通孔卡合 固定,第二卡合部的第二凸块与第一卡合部的第一通孔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的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的突出方向相反。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只需要相同的模具开模即可完成基本框架的成型的液晶 显示框架,同时由于背板的中部形成窗口区域,相应地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制作完整的实体 平板结构背板所采用的材料,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框架的简化示意图;图2为图1中液晶显示器框架中背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液晶显示器框架中前框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液晶显示器框架中前框的立体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前框或者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C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前框、边框及背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前框侧壁上由冲压形成的第一卡合部611的结构示 意图;图6B为图6A中前框侧壁上由冲压形成的第一卡合部6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C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背板侧壁上由冲压形成的第二卡合部614的结构示 意图;图6D为图6C中背板侧壁上由冲压形成的第二卡合部61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 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前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与图5A相对应的边框的 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在前框的侧壁上第一卡合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为通孔 511、通孔512及通孔513、通孔514,其中,通孔511、通孔512设置于侧壁51上,通孔513、 通孔514设置于与侧壁51相对的侧壁52上,通孔511到侧壁53的距离大于通孔514到侧 壁53的距离,通孔512到侧壁54的距离大于通孔513到侧壁54的距离。因此,在本实施例 中,通孔511、通孔512之间的距离小于通孔513、通孔514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 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框架中背板采用与上述前框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应的背板结构不 再赘述。在液晶显示器框架的制造过程中,只需要相同的模具开模即可完成前框及背板基 本框架的成型,同时由于背板的中部形成与前框相同窗口区域,相应地减少了现有技术中 制作完整的实体平板结构背板所采用的材料,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图5B为本实施例中与 前框和背板相对应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在边框与前框及背板相对应的每个侧壁上,分别 设置第二卡合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为四个凸块,即凸块515、凸块516、凸块517、 凸块518。图5C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前框、背板及边框在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在组装完 成后,前框上的通孔513、通孔514与背板上的通孔511、通孔512位于同一侧面,其分别与 边框上面的凸块517、凸块518及凸块515、凸块516相对应,在组装完成后,凸块517、凸块 518及凸块515、凸块516分别卡入前框上的通孔513、通孔514与背板上的通孔511、通孔 512内,从而将位于前框和背板之间的液晶面板卡合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图5C中仅显示出 背光模组中前框、边框及背板位于一侧壁的组装示意图,在与该侧壁相对应的另一侧壁,其 组装原理及其组装过程完全相同,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组装更加方便,可以将通孔511到 侧壁53的距离设置为等于通孔514到侧壁53的距离,通孔512到侧壁54的距离设置为等 于通孔513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其包括用于将液晶面板夹持在其间的前框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是由相同的模具形成,并且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均为中部区域具有窗口的框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其包括用于将液晶面板夹持在其间的前框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是由相同的模具形成,并且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均为中部区域具有窗口的框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框,所述前框和所述背 板借助于所述边框卡合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的侧壁上 具有由冲压形成的第一卡合部,所述边框的侧壁上具有与第一卡合部相对应的第二卡合 部,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通过其第一卡合部与所述边框的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和所述背板的第一卡 合部为通孔,所述边框的第二卡合部为凸块,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块相互卡合固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第一通孔 和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第二通孔和第二凸块,其中,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凸块与第 二卡合部的第二通孔卡合固定,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党鹏乐章佳锋孙莹陈世宪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