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54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扣件装置,该扣件装置包括:一前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钩;一后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钩、至少一第一圆孔、一第一开口;一扣具本体,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圆孔、一第三卡钩、若干第二开口、一第三圆孔,该扣具本体以滑轨结构与上述后面板框架相结合;一弹簧,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圆孔,该两个第四圆孔分别与上述第二卡钩、第三卡钩相结合;一拨片,其一面上设有若干第四卡钩,该第四卡钩通过上述第一开口与扣具本体上的第三圆孔相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扣件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工厂组装LCD前盖和后盖的成本及人力的浪费,并减少螺丝的使用量且此设计可令产品较为美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件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组装液晶显示器的扣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社会的进歩,大量的电子产品涌入市场,加速了科技的进步,而很多的电子产品如电视、PC的显示器都采用了 LCD的,先前见于市场销售 的LCD TV或桌上型LCD PC (例SONY VIA0)的背盖或前盖固定需使用大量的螺 丝且拆换不易,若需维修或零件升级拆装需浪费相当多的工时及人力成本。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扣件装置,利用该扣件装置令产线人员不需 使用特殊工具即可进行组装及拆换,可有效降低工厂组装成本及人力的浪费并 减少螺丝的使用量且此设计可令产品较为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扣件装置,以实现产线人员不需使用特殊工具 即可进行组装及拆换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扣件装置,该扣件装置包括一前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钩,该第一 卡钩的一端为倾斜面;一后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钩、至少一第一 圆孔,该第一圆孔内设有螺纹,该后面板框架两侧面还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一扣具本体,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圆孔、 一第三卡钩、若干第二开口,该 扣具本体之侧面位置还设有一第三圆孔,该扣具本体以滑轨结构与上述后面板框架相结合,并通过至少一螺丝使该扣具本体固定在上述后面板框架上,上述 螺丝通过第二圆孔固定在第一圆孔内,上述前面板框架通过第一卡钩与该扣具 本体的第二开口相结合;一弹簧,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圆孔,该两个第四圆孔分别与上述第二卡 钩、第三卡钩相结合;一拨片,其一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四卡钩,该第四卡钩通过上述第一开口与 扣具本体上的第三圆孔相结合。特别地,该扣件装置还包括上述螺丝、第一圆孔、第二圆孔三者相互对 应;上述第二圆孔为椭圆型;上述滑轨结构包含两处凹槽,该两处凹槽设于后 面板框架一面之边缘处,两个凸块,该两个凸块设于上述扣具本体之边缘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扣件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工厂组装LCD前 盖和后盖的成本及人力的浪费,并减少螺丝的使用量且此设计可令产品较为美 观。为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技术的扣件装置的结构图。图2绘示本技术的扣件装置中扣具本体的结构图。图3绘示本技术的扣件装置第一卡钩与扣具本体结合前的状态结构图。图4绘示本技术的扣件装置第一卡钩与扣具本体结合时的状态结构图。 图5绘示本技术的扣件装置第一卡钩与扣具本体分离后的状态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屈l、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技术的扣件装置结构图,本技术 的扣件装置中扣具本体的结构图。 本技术的扣件装置包括一前面板框架l,其一面之两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钩ll,该第一卡钩ll的一端为倾斜面;一后面板框架2,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钩21、两个第 一圆孔22 (于本实施例中后面板框架2 —面之一端选取两个该第一圆孔22), 该第一圆孔22内设有螺纹,该后面板框架2两侧面还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 23, 且该后面板框架2 —面之边缘处还分别设有两处凹槽24;一扣具本体3,其上设有两个第二圆孔31 (于本实施例扣具本体3选取两 个该第一圆孔31)、 一第三卡钩32、若干第二开口 35,该扣具本体3之侧面位 置还设有一第三圆孔33,该扣具本体3之边缘处还设有两个凸块34,该凸块34 与上述凹槽24构成滑轨结构,并通过两个螺丝6使该扣具本体3固定在上述后 面板框架2上,上述螺丝6通过第二圆孔31固定在第一圆孔22内,上述的前 面板框架1通过第一卡钩11与该扣具本体3的第二开口 35相结合;一弹簧4,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圆孔41,该两个第四圆孔41分别与上述 第二卡钩21、第三卡钩32相结合;一拨片5,其一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四卡钩51,该第四卡钩51通过上述第一 开口 23与扣具本体3上的第三圆孔33相结合。特别地,该扣件装置还包括上述螺丝6、第一圆孔22、第二圆孔31三者 相互对应;上述第二圆孔31为椭圆型。参照图3、图4、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组装前面板框架1与后面板框架 2时,首先将扣具本体3用螺丝6通过第二圆孔31固定在后面板框架2上,然后安装前面板框架l,用力推动前面板框架l时,第一卡钩11的一端会挤压扣 具本体3,由于第一卡钩11与扣具本体3相接触的一端为倾斜面这样使得扣具本体3运动(因第二圆孔31为椭圆型所以螺丝6可以在该第二圆孔31中运动), 该扣具本体3挤压弹簧4,扣具本体3运动一定程度时,第一卡钩11与扣具本 体3的一端相卡住,这样在组装前面板框架1与后面板框架2时无需更多的螺 丝就能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当拆卸前面板框架1与后面板框架2时,搬动拨片5, 由于搬动拨片5上的第四卡钩51与扣具本体3上的第三圆孔33相结合,使得 扣具本体3随拨片5 —起运动,运动到一定位置时,前面板框架1与扣具本体3 相互分离,拆卸前面板框架1与后面板框架2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扣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件装置包括一前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钩,该第一卡钩的一端为倾斜面;一后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钩、至少一第一圆孔,该第一圆孔内设有螺纹,该后面板框架两侧面还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一扣具本体,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圆孔、一第三卡钩、若干第二开口,该扣具本体之侧面位置还设有一第三圆孔,该扣具本体以滑轨结构与上述后面板框架相结合,并通过至少一螺丝使该扣具本体固定在上述后面板框架上,上述螺丝通过第二圆孔固定在第一圆孔内,上述前面板框架通过第一卡钩与该扣具本体的第二开口相结合;一弹簧,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圆孔,该两个第四圆孔分别与上述第二卡钩、第三卡钩相结合;一拨片,其一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四卡钩,该第四卡钩通过上述第一开口与扣具本体上的第三圆孔相结合。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扣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件装置还包括上述 螺丝、第一圆孔、第二圆孔三者相互对应。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扣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件装置还包括上述 第二圆孔为椭圆型。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轨结构包含两处凹槽,该两处凹槽设于后面板框架一面之边缘处;两个凸块,该两个凸块设于. 上述扣具本体之边缘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一种扣件装置,该扣件装置包括一前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钩;一后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钩、至少一第一圆孔、一第一开口;一扣具本体,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圆孔、一第三卡钩、若干第二开口、一第三圆孔,该扣具本体以滑轨结构与上述后面板框架相结合;一弹簧,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圆孔,该两个第四圆孔分别与上述第二卡钩、第三卡钩相结合;一拨片,其一面上设有若干第四卡钩,该第四卡钩通过上述第一开口与扣具本体上的第三圆孔相结合。本技术的扣件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工厂组装LCD前盖和后盖的成本及人力的浪费,并减少螺丝的使用量且此设计可令产品较为美观。文档编号H05K5/02GK201196711SQ20082004691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件装置包括: 一前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卡钩,该第一卡钩的一端为倾斜面; 一后面板框架,其一面之两端边缘位置分别设有一第二卡钩、至少一第一圆孔,该第一圆孔内设有螺纹,该后面板框架两侧面还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 一扣具本体,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圆孔、一第三卡钩、若干第二开口,该扣具本体之侧面位置还设有一第三圆孔,该扣具本体以滑轨结构与上述后面板框架相结合,并通过至少一螺丝使该扣具本体固定在上述后面板框架上,上述螺丝通过第二圆孔固定在第一圆孔内,上述前面板框架通过第一卡钩与该扣具本体的第二开口相结合; 一弹簧,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四圆孔,该两个第四圆孔分别与上述第二卡钩、第三卡钩相结合; 一拨片,其一面上设有若干个第四卡钩,该第四卡钩通过上述第一开口与扣具本体上的第三圆孔相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