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948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该曲轴包括平衡块(1)和连杆(2),其平衡块(1)的迎风面(3)呈刀刃状,平衡块(1)的背风面(4)呈圆角,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曲轴在作旋转运动时遇油液阻力大大减小,同时避免了油底壳机内油液产生大量的气泡,改善了润滑效果。另外,平衡块(1)和连杆(2)的连接处对称开设有减重孔(5),在保证曲轴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减轻了其重量,减小了曲轴运动的功率消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部件,尤其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曲轴是发动机上的重要旋转部件,其作用是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 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目前的曲轴为了节约其加工制造成本,平衡块的外形设计都 比较粗大,这样曲轴在旋转工作时,平衡块迎风面进入油底壳机油面的阻力就比较大,同时 由于曲轴的工作转速特别高,会在平衡块的背风面形成很强烈的回旋风,造成油底壳机内 油液产生大量的气泡,严重影响润滑效果。同时,曲轴在旋转运动过程中会消耗功率,所以 在设计时应尽量减轻其自重,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阻力小、润滑效果好且重量轻的 汽车发动机曲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包括平衡块和连杆,其平衡块的迎风面呈刀刃状。 所述平衡块的背风面呈圆角。 所述平衡块和连杆的连接处对称开设有减重孔。 本技术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将其平衡块的迎风面呈刀刃状,且平衡块的背 风面呈圆角,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曲轴在作旋转运动时遇油液阻力大大减小,同时避免了油 底壳机内油液产生大量的气泡,改善了润滑效果。另外,在曲轴的平衡块和连杆的连接处对 称开设有减重孔,在保证曲轴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减轻了其重量,减小了曲轴运动的功率消 耗。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的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中的平衡块迎风面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中的平衡块背风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曲轴的平衡块,2为曲轴的连杆,3为平衡块迎风面,4为平衡 块背风面,5为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 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 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包括平衡块1和 连杆2,其平衡块1的迎风面3设计为刀刃状,且平衡块1的背风面4设计为圆角。根据曲 轴的运动特点,平衡块1刀刃状的迎风面3在进入油底壳机油面的阻力可大大减小,同时避 免了油底壳机内油液产生大量的气泡,有效改善了润滑效果。该改进结构简单,性能提升十 分明显。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其平衡块1和连杆2的连接处对称 开设有减重孔5。减重孔5开在该处既保证了曲轴的力学性能,又减轻了曲轴的自重,降低 了曲轴运动是的自身功率消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包括平衡块(1)和连杆(2),其特征在于:平衡块(1)的迎风面(3)呈刀刃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包括平衡块(1)和连杆(2),其特征在于平衡块(1)的迎风面(3)呈刀刃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甯福贵杨发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