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扩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760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的维修、安装工具,尤其是指一种便携式扩管器,包括油压泵、手柄及设置在油压泵另一端的活塞缸,活塞缸内设有活塞,活塞缸开口处封闭有缸盖,与油压泵连通的储油管位于手柄内,所述活塞设有顶柱,顶柱的一端与活塞连接,顶柱的另一端设有锥形胀针;所述缸盖内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夹紧片,两个截面为“C”形的夹紧片相互对合形成一圆筒,圆筒的外径与缸盖的通孔直径对应,内孔的一端设置倒角,该倒角与锥形胀针相对应;所述缸盖设有锁紧定位装置,使用时,用两夹紧片夹住所需扩管的管体的一端,再通过按压手压柄使锥形胀针顶压管体,使管体的管壁外扩,使用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的维修、安装工具,尤其是指一种方便携带的便携式扩管器。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扩管器一般采用的是液压驱动,铰链式结构,其优点是半径 方向上的膨胀距离大,缺点是扩管器体积大、量重、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不方便携带, 不利于上门安装或修理使用。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179540Y公开了一种胀管器,包括驱动油缸、胀管器一 端的前盖、胀管器另一端的后盖、胀管器内的胀头及胀管器外侧的胀体,驱动油缸安装于胀 管器前盖外侧,所述胀头为小锥体,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前盖与小锥体连接,胀体为与前 盖和后盖相连接的分瓣锥体,分瓣锥体与小锥体相配合,这种胀管器虽然结构简单、用较小 油压可产生较大的胀管力,但是结构不够紧凑,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若使用时操作空间不 够,该胀管器无法使用,而且还不能实现多种所需角度的扩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且方便携带和手工操作的便携式扩管器,它可以对金属管体进行一定角度的扩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便携式扩管器,包括油压泵、设置在油压泵一端的手柄及设置在油压泵另一端的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扩管器,包括油压泵(1)、设置在油压泵(1)一端的手柄(2)及设置在油压泵(1)另一端的活塞缸(3),活塞缸(3)内设有活塞(4),活塞缸(3)开口处封闭有缸盖(5),与油压泵(1)连通的储油管(6)位于手柄(2)内,油压泵(1)外壁设有手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设有顶柱(41),顶柱(41)的一端与活塞(4)连接,顶柱(41)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有锥形胀针(42),该锥形胀针(42)的锥角为25°~150°之间的任意角度;    所述缸盖(5)内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夹紧片(81),两个截面为“C”形的夹紧片(81)相互对合形成一圆筒,圆筒的外径与缸盖(5)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便携式扩管器,包括油压泵(1)、设置在油压泵(1)一端的手柄(2)及设置在油压泵(1)另一端的活塞缸(3),活塞缸(3)内设有活塞(4),活塞缸(3)开口处封闭有缸盖(5),与油压泵(1)连通的储油管(6)位于手柄(2)内,油压泵(1)外壁设有手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设有顶柱(41),顶柱(41)的一端与活塞(4)连接,顶柱(41)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有锥形胀针(42),该锥形胀针(42)的锥角为25°~150°之间的任意角度;所述缸盖(5)内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夹紧片(81),两个截面为“C”形的夹紧片(81)相互对合形成一圆筒,圆筒的外径与缸盖(5)的通孔直径对应,圆筒的内孔的一端设置倒角,该倒角与锥形胀针(42)相对应;所述缸盖(5)设有固定圆筒的锁紧定位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扩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 缸盖(5)的螺孔(51)及与螺孔(51)对应的螺栓(52)。3.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水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永大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