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友荣专利>正文

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429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包括上管座、下管座和衔接件,其中上管座和下管座在连接部均设置一环形卡合凹槽;所述衔接件安装在两卡合凹槽中把上、下管座连接起来,上、下管座可相对衔接件转动,所述凹槽两边均设置有包裹住衔接件上侧边的环形突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点突起定位结构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该结构具有加工方便,连接强度高,上、下管座转动灵活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扩管座,特别是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扩管座包括上管座1'、下管座2'以及连接两者的衔接 件3',上、下管座可相对衔接件3'转动,其结构如图l所示,所 述上管座l'和下管座2'在连接部均设置一环形卡合凹槽4',凹 槽4'中安装着所述的衔接件3',在此,衔接件3'在上管座和下 管座凹槽4'中的定位均通过设置在凹槽4'两边的若干个定位点突 起41'来实现。经过多年的使用发现,点突起41'的定位结构存在 一定的问题; 一、定位点突起41'是间隔设置的,这导致各点突起 41'在使用中的受力不均,从而使上、下管座1' 、 2'转动生涩不 灵活;二、定位点突起41'的体积小,机械强度不高,在使用当中 一旦用力过猛就会很容易发生崩掉现象;三、在装配时,定位点突起 41'通过冷冲压工艺加工而成,在此,因机床仅作用于待突起部位, 接触面积很小,导致单位作用力很大且爆裂,在加工过程中力度不好 把握,经常会发生突起过度变形而卡住衔接件3'的问题,导致次品 率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该结构具有加工方便,连接强度高,上、下管座转动灵活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包括上管座、下管座和衔接件,其 中上管座和下管座在连接部均设置一环形卡合凹槽,凹槽中安装着所 述的衔接件,上、下管座可相对衔接件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两边均设置有包裹住衔接件上侧边的环形突起。本技术的衔接件的定位结构采用环形突起,其在使用过程中 始终与衔接件的上侧面接触,大面积的接触使得两者间的作用力分散 且均匀,保证了上、下管座的转动灵活。再者,环形突起体积大,机 械强度很高,在使用当不会发生崩掉现象。另外,与现有点突起一样, 环形突起在装配时也通过冷冲压工艺加工而成,但因机床差不多作用 于上、下管座上除凹槽外的整个上表面,接触面积很大,单位作用力 小且比较平衡,在加工过程中的力度好把握,很少发生突起加工时过 度变形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效率和成品质量。附图说明图l、现有扩管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技术的连接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 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包括上管座l、 下管座2和衔接件3,其中上管座1和下管座2在连接部均设置一环 形卡合凹槽4,凹槽4中安装着所述的衔接件3,凹槽4两边均设置有包裹住衔接件3上侧边的环形突起41。所述上、下管座l、 2可相 对衔接件3转动。本技术的衔接件3的定位结构采用环形突起41,其在使用 过程中始终与衔接件3的上侧面接触,大面积的接触使得两者间的作 用力分散且均匀,保证了上、下管座1、 2的转动灵活。再者,环形 突起41体积大,机械强度很高,在使用当不会发生崩掉现象。另外, 与现有点突起一样,环形突起41在装配时也通过冷冲压工艺加工而 成,但因机床差不多作用于上、下管座l、 2上除凹槽4外的整个上 表面,接触面积很大,单位作用力小且比较平衡,在加工过程中的力 度好把握,很少发生突起加工时过度变形的问题,提高了装配效率和 成品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包括上管座、下管座和衔接件,其中上管座和下管座在连接部均设置一环形卡合凹槽;所述衔接件安装在两卡合凹槽中把上、下管座连接起来,上、下管座可相对衔接件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两边均设置有包裹住衔接件上侧边的环形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管座的连接定位结构,包括上管座、下管座和衔接件,其中上管座和下管座在连接部均设置一环形卡合凹槽;所述衔接件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友荣
申请(专利权)人:蒋友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