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龙娇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注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592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卧式注液机包括底座、盛液斗杯、机芯、流体抽注活塞柱、机芯圆轴套分流座、流体分流转轴、针座、注射出液针和转轴驱动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至少有三排进液孔、出液孔和抽液孔,机芯上至少有三排缸筒,缸筒与抽液孔连通;所述流体分流转轴上有至少三排导流通道;针座上至少有四排注射出液针;注射出液针安装在针座的排液孔上,排液孔与出液孔相对应,针座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拆卸配合。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四排注射出液针,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座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以更换相邻二排注射出液针不同距离的针座,以适应不同规格的LED。使用非常方便,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注液机,特别适于浇注LED绝缘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ZL 200920051792. X,专利技术创造名称新型卧式注液机。 它包括底座、盛液斗杯、机芯、流体抽注活塞柱、活塞柱驱动机构、机芯圆轴套分流座、流体 分流转轴、针座、注射出液针和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有分布同一条直线 上进液孔、出液孔,与进、出液孔的轴线垂直的抽液孔;所述流体分流转轴有若干导流通道, 导流通道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流体分流转轴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转 动配合,所述机芯上有若干排缸筒。存在问题是不能更换针座,调整相邻二排针之间的距 离,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被加工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注液机,它可以更换针座,调整相邻二排孔之 间的距离,适应不同规格的产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注液机包括底座、盛液斗杯、机芯、流体抽注 活塞柱、机芯圆轴套分流座、流体分流转轴、针座、注射出液针和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机芯圆 轴套分流座上有分布同一条直线上进液孔、出液孔,与进、出液孔的轴线垂直的抽液孔;所 述流体分流转轴有若干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流体分 流转轴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转动配合,所述机芯上有若干排缸筒;其特殊之处在于所 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至少有三排进液孔、出液孔和抽液孔,每排有若干进液孔、出液孔和 抽液孔;机芯上至少有三排缸筒,每排有若干个缸筒;缸筒与抽液孔连通;所述流体分流转轴上有至少三排导流通道,每排有若干导流通道;针座上至少有 三排注射出液针,每排有若干个注射出液针;注射出液针安装在针座的排液孔上,排液孔与 出液孔相对应,针座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拆卸配合。所述的一种卧式注液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针座上的排液孔呈圆筒形,排液孔 与出液孔直接连通。所述的一种卧式注液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针座上的排液孔由导流槽,筒形孔 构成,导流槽与筒形孔连通,导流槽与出液孔连通;或出液孔下端有导流槽,导流槽与出液孔、排液孔连通,导流槽与针座上表面构成 导流道;或排液孔、出液孔均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与导流槽扣合构成导流道。所述的一种卧式注液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流通道呈直角形。本技术种卧式注液机,设置至少三排注射出液针,针座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至少三排注射出液针,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座与机芯圆轴套分流 座,可以更换相邻二排注射出液针不同距离的针座,以适应不同规格的LED。使用非常方便,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视图之一,处于抽液状态。图4是图2的A-A视图之二,处于注液状态。图5是图2的B-B视图之一。图6是图2的B-B视图之二。图7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处于抽液状态的剖视图。图7-1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处于注液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针座的主视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机芯圆轴套分流座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卧式注液机包括底座1、盛液斗杯2、机芯3、流体抽注活塞 柱4、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流体分流转轴6、针座7、注射出液针8、转轴驱动装置9和控制装 置10,如图3所示,盛液斗杯2通过一盛液斗杯座21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连通。如图3、图4所示,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上有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进液孔51、 出液孔52,与进、出液孔51、52的轴线垂直的抽液孔53 ;有四排进液孔51、出液孔52,抽液 孔53,每一排有若干个进液孔51、出液孔52,抽液孔53。也可以设置三或五排以上进液孔51、出液孔52,抽液孔53。所述流体分流转轴6有若干导流通道61,所述导流通道61呈直角形。转轴驱动装 置9与流体分流转轴6配合,使流体分流转轴6可往复顺时针、逆时针转动90度。流体分 流转轴6上导流通道61的进液口(图中未标识)与出液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如图3、图 4所示,所述流体分流转轴6上有四排导流通道61,每排有若干导流通道61 ;针座7上有四 排注射出液针8,每排有若干个注射出液针8 ;注射出液针8安装在针座7的排液孔上,排液 孔与出液孔52相对应,针座7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可拆卸配合。所述转驱动装置9由气缸、转轴齿轮、齿条、调节螺丝构成。也可以设置三或五排以上导流通道61。如图5、图6所示,外表面上有若干个回流槽(图中未标识),两端有密封槽,密封 槽内有密封圈,达到流体分流转轴6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可转动配合并达到液密封;如图3、图4所示,所述机芯3上有四排缸筒,每排有若干个缸筒;机芯上的缸筒与 抽液孔连通;流体抽注活塞柱4的数目与缸筒数目相匹配,流体抽注活塞柱4与缸筒液密 封,流体抽注活塞柱4与抽针板41配合,抽针板41与盖针板42固定连接,将流体抽注活塞 柱4固定在抽针板41和盖针板42上,盖针板42与固定在底座1上的大气缸43连接; 也可以设置三排或五排以上缸筒。 盖针板42上有卡块441、一锁紧座442与大气缸43固定连接,通过卡块441、锁紧座442实现盖针板42与大气缸43可拆卸连接。盖针板42可在机座1上滑动,从而实现流 体抽注活塞柱4在缸筒内往复运动。如图3所示,所述针座7上设置有四排排液孔,所述排液孔呈圆筒形,排液孔与出 液孔52直接连通,注射出液针8设置在排液孔上。注射出液针8也可以设置三排或五排以 上。如图7、图7-1、图8所示,所述针座7上的排液孔由导流槽71,筒形孔72构成,导 流槽71与筒形孔72连通,导流槽71与出液孔52连通,导流槽71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 的下端面构成导流道。如图9所示,出液孔52下端有导流槽71,导流槽71与出液孔52、排液孔连通,导 流槽71与针座7上表面构成导流道。如图9所示,机芯圆轴套分流座5的出液孔52上,设置有导流槽71,排液孔、出液 孔52均设置有导流槽71,导流槽71与导流槽71扣合构成导流道。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抽液状态,在此状态下,大气缸43动作,盖针板 42和流体抽注活塞柱4 一起移动向左移动;与此同时,转轴驱动装置9使流体分流转轴6 顺时针转动90度,如图4所示的注液状态,导流通道61通过抽液孔53,将缸筒与出液口 52 接通,液体经注射出液针8排出。在图4状态下,盖针板42和流体抽注活塞柱4 一起移动向右移动,转轴驱动装置 9使流体分流转轴6逆时针转动90度,导流通道61将进液口 51,通过抽液孔53与缸筒接 通,如图3所示,进行抽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注液机,包括底座、盛液斗杯、机芯、流体抽注活塞柱、机芯圆轴套分流座、流体分流转轴、针座、注射出液针和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有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进液孔、出液孔,与进、出液孔的轴线垂直的抽液孔;所述流体分流转轴有若干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流体分流转轴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转动配合,所述机芯上有若干排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至少有三排进液孔、出液孔和抽液孔,每排有若干进液孔、出液孔和抽液孔;机芯上至少有三排缸筒,每排有若干个缸筒;缸筒与抽液孔连通;所述流体分流转轴上有至少三排导流通道,每排有若干导流通道;针座上至少有三排注射出液针,每排有若干个注射出液针;注射出液针安装在针座的排液孔上,排液孔与出液孔相对应,针座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拆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卧式注液机,包括底座、盛液斗杯、机芯、流体抽注活塞柱、机芯圆轴套分流座、流体分流转轴、针座、注射出液针和转轴驱动装置,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有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进液孔、出液孔,与进、出液孔的轴线垂直的抽液孔;所述流体分流转轴有若干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流体分流转轴与机芯圆轴套分流座可转动配合,所述机芯上有若干排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圆轴套分流座上至少有三排进液孔、出液孔和抽液孔,每排有若干进液孔、出液孔和抽液孔;机芯上至少有三排缸筒,每排有若干个缸筒;缸筒与抽液孔连通;所述流体分流转轴上有至少三排导流通道,每排有若干导流通道;针座上至少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龙娇
申请(专利权)人:石龙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