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336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配件,尤其涉及油润滑密封装置中油密封座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包括密封圈座体、该密封圈座体的内壁凹陷形成润滑油循环室,该密封圈座体的两端均有联接端面,所述的联接端面与所述的润滑油循环室之间的密封圈座体中加工有连通的输油孔,既不会发生锈蚀,又不会发生管接头松动现象,更不需要保养、维修,降低了制造成本,工作时更加安全可靠,无泄漏现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配件,尤其涉及油润滑密封装置中油密封座的改进。
技术介绍
油润滑密封装置是船舶的主要密封装置之一,主要由密封圈座体和由相邻的密封圈座体夹持并固定的唇形密封圈构成,用于阻止海水从船舶艉轴处进入船内或阻止海水从船外电动推进器推进轴处进入设备内。为保证唇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良好,密封座体中设有润滑油循环室,其中的润滑油对唇形密封圈的唇部进行润滑和散热,润滑油循环室中的润滑油来自油润滑密封装置外面的油箱,润滑油经另外安装的进油管和密封圈座体外壁上的油孔进入润滑油循环室,一般的油润滑密封装置中常使用多个密封圈座体及所夹持固定的多根唇形密封圈同时密封,以期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因而与各个密封圈座体中润滑油循环室连通连接的进油管和出油管相应增多,有时达到8 10根或以上。这在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行和保养过程中显得十分不便,如船舶长期运行产生的振动,海水蒸汽产生的锈蚀等都会造成进出油管和管接头的锈蚀和松动,造成泄漏(润滑油循环室和进出油管中的润滑油有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目前尚未见到更加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实物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它基本不需要对进出油管进行保养,彻底杜绝了油管锈蚀、管接头松动等不安全现象,又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包括密封圈座体、该密封圈座体的内壁凹陷形成润滑油循环室,该密封圈座体的两端均有联接端面,所述的联接端面与所述的润滑油循环室之间的密封圈座体中加工有连通的输油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联接端面与润滑油循环室之间的密封座体中加工有连通的输油孔,即输油管路内藏在密封座体中,既不会发生锈蚀,又因不采用管接头而不会发生管接头松动现象,更不需要保养、维修。另外由于省却了许多外接的输油管和管接头,也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这种内藏式输油管路工作时更加安全可靠,不存在泄漏现象,实船安装时,相邻两个密封圈座体的联接端面上的输油孔相对设置且对接连通,使润滑油能够沿密封圈座体中的输油孔输送到各个密封圈座体的润滑油循环室中。 密封圈座体中分布有两组输油孔,其中一组是向润滑油循环室供油的进油孔,另一组是将润滑油从润滑油循环室送回油箱的回油孔,实现润滑油的循环。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技术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应用在油润滑密封装置上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密封圈座体3呈环状结构,内壁凹陷形成润滑油循环室5,其内壁上下方分别沿径向开有两个螺孔(图中螺孔未画出),均用于安装螺塞,螺塞的作用是旋出螺塞可排出润滑油循环室内沉积的废油,其中上螺孔透气,下螺孔放泄。密封圈座体3的两端均有联接端面2,联接端面2与润滑油循环室5之间分别通过供油的输油孔4和回油的输油孔连通(回油的输油孔图中未画出)。密封圈座体3通过联接端面2与相邻的密封圈座体3-1连接在一起,且密封圈座体3供油的输油孔4与相邻的密封圈座体3-1供油的输油孔4-l相互对接且连通,密封圈座体3回油的输油孔4与相邻的密封圈座体3-l回油的输油孔4-l相互对接且连通,润滑油从油箱(图中油箱未画出)沿输油孔4、4-l分别进入到润滑油循环室5、5-1中,对唇形密封圈7、7-1润滑和散热,然后再经内藏在密封圈座体3、3-1中回油的输油孔返回到油箱,完成润滑油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包括密封圈座体(3)、该密封圈座体的内壁凹陷形成润滑油循环室(5),该密封圈座体(3)的两端均有联接端面(2),其特征是:所述的联接端面(2)与所述的润滑油循环室(5)之间的密封圈座体(3)中加工有连通的输油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油管内藏式油润滑密封圈座,包括密封圈座体(3)、该密封圈座体的内壁凹陷形成润滑油循环室(5),该密封圈座体(3)的两端均有联接端面(2),其特征是所述的联接端面(2)与所述的润滑油循环室(5)之间的密封圈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郁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阳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