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691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包括圈体、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和第三唇口,所述第一唇口设置在所述圈体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和第三唇口沿所述圈体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圈体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唇口与第一唇口之间形成V型槽,所述第一唇口和所述第二唇口上均具有固定段和密封段,所述固定段呈锯齿状结构均匀,第三唇口朝向所述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倾斜,所述圈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内唇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第一唇口及第二唇口上的固定段使得密封圈与零件之间固定牢固可靠,有效防止零件冲击而导致密封圈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密封圈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密封件对于汽车正常工作十分重要,汽车内部零件的密封件能够起到有效保护零部件的正常工作。而汽车的内部零件由于需要润滑,汽车的密封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如高温和冲击的环境中,它需要保护零件内部正常运行,如果密封效果不好,会影响汽车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汽车的内部零件由于需要润滑,汽车的密封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如高温和冲击的环境中,它需要保护零件内部正常运行,如果密封效果不好,会影响汽车正常运转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包括圈体、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和第三唇口,所述第一唇口设置在所述圈体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和第三唇口沿所述圈体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圈体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唇口与第一唇口之间形成V型槽,所述第一唇口和所述第二唇口上均具有固定段和密封段,所述固定段呈锯齿状结构均匀,第三唇口朝向所述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倾斜,所述圈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内唇口,通过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及第三唇口与轴孔接触,保证了轴孔与密封圈之间密封,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上的固定段增大了密封圈和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使密封圈和零件之间设置牢固可靠,内唇口与轴接触,保证了内唇口与轴之间的密封性,汽车内部的零件上的油,在内唇口和轴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并自润滑,避免了汽车的内部零件由于需要润滑,汽车的密封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如高温和冲击的环境中,它需要保护零件内部正常运行,如果密封效果不好,会影响汽车正常运转的问题。为了使第一唇口、第二唇口、第三唇口和密封环均能保持其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唇口的最大外径、第二唇口的最大外径及第三唇口的最大外径相等,由于所述第一唇口的最大外径、第二唇口的最大外径及第三唇口的最大外径相等,使得密封圈整体在使用时,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及第三唇口均能均能够与轴孔内壁接触,并均能保持其良好的密封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的使用时,通过第一唇口、第二唇口及第三唇口与轴孔接触,保证了轴孔与密封圈之间密封,第一唇口和第二唇口上的固定段增大了密封圈和轴孔之间的摩擦力,使密封圈和零件之间设置牢固可靠,内唇口与轴接触,保证了内唇口与轴之间的密封性,汽车内部的零件上的油,在内唇口和轴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并自润滑,避免了汽车的内部零件由于需要润滑,汽车的密封件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工作,如高温和冲击的环境中,它需要保护零件内部正常运行,如果密封效果不好,会影响汽车正常运转的问题,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第一唇口及第二唇口上的固定段使得密封圈与零件之间固定牢固可靠,有效防止零件冲击而导致密封圈脱落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圈体,2、第一唇口,3、第二唇口,4、第三唇口,5、通孔,501、内唇口,601、密封段,602、固定段。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包括圈体1、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和第三唇口4,所述第一唇口2设置在所述圈体1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和第三唇口4沿所述圈体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圈体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唇口3与第一唇口2之间形成V型槽,所述第一唇口2和所述第二唇口3上均具有固定段602和密封段601,所述固定段602呈锯齿状结构均匀,第三唇口3朝向所述第一唇口2和第二唇口3倾斜,所述圈体1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内设置有内唇口501。所述第一唇口2的最大外径、第二唇口3的最大外径及第三唇口4的最大外径相等。上述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在使用时,首先将本密封圈套设在使用零件上,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及第三唇口4与轴孔内壁接触,保证轴内与密封圈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唇口2及第二唇口3上的固定段602紧贴零件内表面,第一唇口2上的密封段601和第二唇口3上的密封段601起到密封作用,第一唇口2上的固定段602和第二唇口3上的固定段602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第三唇口4为密封圈的最后一道密封。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圈体(1)、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和第三唇口(4),所述第一唇口(2)设置在所述圈体(1)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和第三唇口(4)沿所述圈体(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圈体(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唇口(3)与第一唇口(2)之间形成V型槽,所述第一唇口(2)和所述第二唇口(3)上均具有固定段(602)和密封段(601),所述固定段(602)呈锯齿状结构均匀,第三唇口(3)朝向所述第一唇口(2)和第二唇口(3)倾斜,所述圈体(1)上开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内设置有内唇口(5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耐热低压变自润滑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圈体(1)、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和第三唇口(4),所述第一唇口(2)设置在所述圈体(1)外周面上,所述第一唇口(2)、第二唇口(3)和第三唇口(4)沿所述圈体(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圈体(1)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二唇口(3)与第一唇口(2)之间形成V型槽,所述第一唇口(2)和所述第二唇口(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淦超丁岩辉杨阳康延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朗博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