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及其焊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277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及其焊接工艺,属于焊接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焊丝成分为(wt.%):C:0.1‑0.2%,Cr:8.0‑12.0%,W:1.0‑3.0%,V:0.15‑0.35%,Ta:0.05‑0.25%,Mn:0.5‑1.8%,Al:0.05‑0.35%,Si:0.2‑0.6%,Ti≤0.1%,Fe为余量。该焊丝通过微合金化,焊缝金属具有强韧性优良的特点,退火状态下熔敷金属室温冲击功能达到125‑170J,屈服强度在500‑650MPa,抗拉强度在700‑800MPa,延伸率≥20%,断面收缩率≥60%。相比现有技术,显著提高了马氏体耐热钢焊缝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及其焊接工艺,该焊丝适用于四代核电加速器驱动次临界/铅冷快堆(ADS/LFR)结构的马氏体耐热钢的焊接。
技术介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是世界上公认最具有前景的嬗变技术之一,他是利用加速器产生的质子束流轰击次临界堆中的重金属散裂靶(如液态铅或铅铋合金),引起散裂反应。马氏体耐热钢具有抗高能中子辐照、高温性能良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四代核电的候选结构材料。然而,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焊接。气体保护焊(如钨极氩弧(TIG)焊,熔化极气体保护(MIG)焊)由于具有良好的焊接适应性和焊接质量在核电焊接过程中被广泛采用。9Cr2WVTa钢是在原T/P91钢的基础上,采用W、V、Ta等元素来代替Mo、Nb、Ni,使其成为未来四代核电铅冷快堆的候选材料。国外鲜有报道相关材料的化学成分范围,更没有提及其焊接材料的设计准则和成分范围。这方面国内则刚刚起步,相应配套焊材的研制工作在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针对马氏体耐热钢焊接材料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在国内现有的焊材体系中,还未发现有此类替代焊丝,也未发现相关的技术报导。因此,研究适用于马氏体耐热钢9Cr2WVTa气体保护焊的填充焊丝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冲击功较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及其焊接工艺,通过焊缝的微合
金化作用,以提高焊缝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耐高温、抗Pb-Bi腐蚀性和抗辐照肿胀等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按重量百分比计,该焊丝化学成分为:C:0.1-0.2%,Cr:8.0-12.0%,W:1.0-3.0%,V:0.15-0.35%,Ta:0.05-0.25%,Mn:0.5-1.8%,Al:0.05-0.35%,Si:0.2-0.6%,Ti≤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焊丝化学成分中,P<0.005wt.%,S<0.005wt.%,控制P和S之外的其他杂质元素总和<0.1wt.%。该焊丝的焊接母材为马氏体耐热钢9Cr2WVTa,其适用于四代核电加速器驱动次临界/铅冷快堆(ADS/LFR)结构件。本专利技术马氏体耐热钢用焊丝,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首先,按所述焊丝成分配料,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冶炼制备母合金钢坯;然后,将母合金钢锭进行常规的锻造、轧制、多道次冷拉及退火,最终制备成所述焊丝。采用所述焊丝对马氏体耐热钢进行焊接,焊丝规格为Φ1.0mm,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焊接工艺过程具体如下:半自动填丝钨极惰性气体焊TIG,焊接工艺是,电流强度:90-280A,电弧电压:10-16V,送丝速度为:8-16mm/s,焊接速度为:0.8-1.2mm/s,电流种类/极性:直流DC/正接SP,层间温度:150~200℃;焊后进行750℃/2h热处理;焊接过程中使用Ar作为保护气体,气体流量:10L/min。焊接后获得的焊缝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为(wt.%):C:0.1-0.2%,Cr:8.0-12.0%,W:1.0-3.0%,V:0.15-0.35%,Ta:0.05-0.25%,Mn:0.5-1.8%,Al:0.05-0.35%,Si:0.2-0.6%,Ti≤0.1%,P<0.005%,S<0.005%,Fe为余量;其中,P、S为杂质元素,P、S之外的其他杂质元素总和<0.1%。本专利技术马氏体耐热钢焊丝设计原理如下:C元素:C在马氏体钢中除了起固溶强化作用外,还与钢中的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起析出强化的作用。C是影响焊接性的重要元素,对冲击性能影响较大。与此同
时,C是强奥氏体化稳定元素,提高C含量可以降低铁素体的形成倾向,但过高的C含量会增加辐照肿胀率,易在高温辐照下形成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的M23C6颗粒。因此,C含量应控制在0.1-0.2%范围。Mn元素:Mn是奥氏体化稳定元素,通过增加Mn以弥补降C所损失的强度,同时保证焊缝金属为全马氏体组织。Mn含量高于母材上限含量时可以显著提高接头的韧性,但含量过高会降低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温度(AC1),进而影响后续焊接接头的回火过程。因此,Mn含量应控制在0.5-1.8%范围。Ti元素:Ti作为微合金元素,通过细化晶粒,改变相变动力学和溶质原子过饱和状态的脱溶以弥补降C所损失的强度。与此同时,Ti也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焊缝中形成TiC析出物,但过量的Ti会使焊缝金属中出现δ铁素体。因此,Ti含量应控制在≤0.1%。W、V、Ta元素:W是提高马氏体钢强度的重要因素,但过量的W元素会在长期热时效过程中会出现Laves相,从而降低材料的塑韧性。V、Ta元素是碳化物形成元素,在焊接过程中能形成大量弥散细小的颗粒相,控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因此,W含量应控制在1.0-3.0%范围,V含量应控制在0.15-0.35%范围,Ta含量应控制在0.05-0.30%范围。Cr、Al、Si元素:Cr含量与辐照肿胀率基本呈正比。Cr含量提高,δ铁素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冲击韧性不利。焊缝中加入9%左右的Cr可以减少δ铁素体生成,提高焊缝的高温抗蠕变强度和抗辐照肿胀性能。Al、Si在马氏体钢中主要起到细化晶粒、提高抗氧化性的作用。但是,过量的Al、Si则在焊接过程中,焊缝易于开裂。因此,Cr含量应控制在8-12%范围,Al含量应控制在0.05-0.35%,Si含量应控制在0.2-0.8%范围。S、P元素:S、P都是焊缝中有害杂质元素。焊接过程中易产生低熔点共晶物,偏析于晶界,促使裂纹倾向增大。所以,S、P总含量要小于0.01%。本专利技术所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本专利技术焊丝焊接时,过程稳定,缺陷少,工艺性能好。2、本专利技术焊丝能够实现焊缝的微合金化,熔敷金属的冲击韧性得到显著提高,具有相对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3、采用本专利技术焊丝及焊接工艺获得的焊缝熔敷金属,合金元素烧损极少,室温冲击功达到125-170J,显著提高了马氏体耐热钢焊丝的室温冲击性能。屈服强度500-650MPa,抗拉强度700-800MPa,延伸率≥20%,断面收缩率≥60%,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2的焊缝截面图。图2为实施例2的焊缝表层显微组织图;其中:(a)焊缝截面宏观图;(b)为(a)中A区域的放大图;(c)为(b)中A-1区域的放大图;(d)为(b)中A-2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2的焊缝中部显微组织图;其中:(a)焊缝截面宏观图;(b)为(a)中B区域的放大图;(c)为(b)中B-2区域的放大图;(d)为(b)中B-1区域的放大图;(e)为(c)中B-3区域的放大图;(f)为(c)中B-4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焊丝是针对用于四代核电加速器驱动次临界/铅冷快堆(ADS/LFR)结构的马氏体耐热钢(9Cr2WVTa钢)设计,焊丝可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方法生产,亦可采用电炉加炉外精炼方法冶炼生产,只要焊丝最终的化学成分能满足本专利技术限定范围即可。表1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马氏体耐热钢焊丝的基本化学成分。表1各实施例和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焊丝化学成分为:C:0.1‑0.2%,Cr:8.0‑12.0%,W:1.0‑3.0%,V:0.15‑0.35%,Ta:0.05‑0.25%,Mn:0.5‑1.8%,Al:0.05‑0.35%,Si:0.2‑0.6%,Ti≤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该焊丝化学成分为:C:0.1-0.2%,Cr:8.0-12.0%,W:1.0-3.0%,V:0.15-0.35%,Ta:0.05-0.25%,Mn:0.5-1.8%,Al:0.05-0.35%,Si:0.2-0.6%,Ti≤0.1%,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其特征在于:该焊丝杂质成分中,P<0.005wt.%,S<0.005wt.%,其他杂质元素总含量<0.1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其特征在于:该焊丝的焊接母材为马氏体耐热钢9Cr2WVTa。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氏体耐热钢焊丝适用于四代核电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或铅冷快堆结构件的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冲击性能的四代核电用马氏体耐热钢焊丝的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是采用所述焊丝对马氏体耐热钢进行焊接,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焊接过程中各参数控制如下:电流强度90-280A,电弧电压10-16V,送丝速度为8-16mm/s,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善平王健戎利建李殿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