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碳/硅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8328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它是由按重量配比为40-100∶15-60的硅和碳组成的碳/硅复合材料,它的放电比容量为400-1500mAh/g,首次循环效率为70-95%,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5-9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碳/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沥青或树脂与硅树脂或硅胶及镁粉混合均匀后,经过热处理再经过清洗处理后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碳/硅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并且制备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碳/硅复合锂离子电 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所述的碳/硅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源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 各种便携式微电子器材上。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其电源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锂离子电池容量要增加两倍才能满足其需求。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的是石墨类碳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只有 372mAh/g,因而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能量便 携式移动电源的需求。硅是一种最有希望取代碳材料的负极材料,这是因为硅具有高达 4200mAh/g的最高容量;并且具有类似于石墨的平稳的放电平台。但与其它高容量金属 相似,硅的循环性能非常差,不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循环。硅作为负极材料使用时,在 充放电循环过程中,Li2Si合金的可逆生成与分解伴随着巨大的体积变化,会引起合金的 机械分裂(产生裂缝与粉化),导致材料结构的崩塌和电极材料的剥落而使电极材料失去 电接触,从而造成电极的循环性能急剧下降,最后导致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组成如下:碳 40-100重量份硅 15-60重量份其中,所述的硅以10-100nm的尺寸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中,是由一种或几种选自硅树脂、硅胶的含硅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与镁粉反应原位形成的纳米颗粒。碳是由是由一种或几种选自煤沥青、石油渣油沥青、煤焦油、中间相沥青、酚醛树脂的含碳前驱体经过碳化热处理形成的。其特征还在于它的放电比容量为400-1500mAh/g,首次循环效率为70-95%,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5-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组成如下碳40-100重量份硅 15-60重量份其中,所述的硅以IO-IOOnm的尺寸均勻分散在碳基体中,是由一种或几种选自硅树 月旨、硅胶的含硅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中与镁粉反应原位形成的纳米颗粒。碳是由是由一 种或几种选自煤浙青、石油渣油浙青、煤焦油、中间相浙青、酚醛树脂的含碳前驱体经 过碳化热处理形成的。其特征还在于它的放电比容量为400-1500mAh/g,首次循环效率为70-95%,200次 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5-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组成如下碳50-90重量份硅 15-50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的放电比容量为 400-1500nAh/g,首次循环效率为75-90%,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5-85%。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碳/硅复合负极材料中硅是由一种或几种选自硅树脂、硅胶的含硅前驱体在热处理过程 中与镁粉反应原位形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为lO-lOOnm,均勻分散在碳基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碳/硅复合负极材料中碳是由一种或几种选自煤浙青、石油渣油浙青、煤焦油、中间相 浙青、酚醛树脂的含碳前驱体经过碳化热处理形成的碳组分,这种碳组分呈网络状的基 体结构,可以把热处理过程中原位生成的硅颗粒紧密包裹,防止硅颗粒形成过程中相互 团聚,保证碳/硅复合材料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梅高伟强葛慎光张海东万夫伟葛磊黄加栋赵佩妮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