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74009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实现双能量形式驱动(功和热复合驱动),双温位冷量输出,双工况运行。由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发生器或精馏塔、冷凝器、冷剂换热器、分流阀、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压缩机、混合器、第二压缩机、截止阀、吸收器、溶液泵、溶液减压阀、溶液换热器、水泵按一定的规律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太阳能、余热等低品位热以及机械功(电)两种形式的能量驱动;可以同时输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温位的冷量;可以在吸收-压缩复合循环制冷,以及压缩循环制冷两种工况下独立运行,保证对用户的稳定供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能量形式驱动(功和热复合驱动),双温位冷量输出,双工况运 行的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适于太阳能、地热、工业余热等低品位热利用的场合,以及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为太阳能等低品位热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该 循环可采用低品位热和机械功(电)复合驱动制冷,即可采用低品位热代替部分机械功 (电)获取高品位的冷量。对于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的研究,不少研究者提出了相关 的专利。专利CN1095813A采用氨及氟利昂等作制冷剂,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置于低压端、 压缩机置于高压端等四种流程的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技术。专利CN101055136A和 CN101556095A先后提出了一种“闭式”的复叠式吸收-压缩复合循环,即太阳能驱动的吸收 循环采用水-溴化锂或氨-水,压缩循环采用R22、R410等制冷剂,期间采用复叠式换热制 冷。专利US20070019708A1和专利CN101175953A公开了针对采用离子液体为工质对的各 类吸收和压缩循环技术。其中涉及采用离子液体工质对,并具有并联和串连流程的混合蒸 汽压缩-吸收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精馏塔(2)以及水泵(19)形成的回路构成供热装置提供低品位热;第一蒸发器(8)的一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0)后和第二蒸发器(9)的一端同时连接混合器(11);第一蒸发器(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节流阀(6),第二蒸发器(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节流阀(7);第一节流阀(6)和第二节流阀(7)同时连接分流阀(5);分流阀(5)连接冷剂换热器(4),冷剂换热器(4)连接第二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2)分别连接第一截止阀(13)和第二截止阀(14);第一截止阀(13)连接冷凝器(3)后连接冷剂换热器(4);第二截止阀(14)连接吸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吸收 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1)、精馏塔(2)以及水泵(19)形成的回路构成供热装置提供低品位热;第一蒸发器(8)的一端连接第一压缩机(10)后和第二蒸发器(9)的一端同时连接混合器(11);第一蒸发器(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节流阀(6),第二蒸发器(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节流阀(7);第一节流阀(6)和第二节流阀(7)同时连接分流阀(5);分流阀(5)连接冷剂换热器(4),冷剂换热器(4)连接第二压缩机(12),第二压缩机(12)分别连接第一截止阀(13)和第二截止阀(14);第一截止阀(13)连接冷凝器(3)后连接冷剂换热器(4);第二截止阀(14)连接吸收器(15)后连接溶液泵(16),溶液泵(16)连接溶液换热器(18)后连接精馏塔(2),精馏塔(2)连接冷凝器(3)后连接冷剂换热器(4);吸收器(15)和溶液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丹星孟学林兰荣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