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35066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分离装置及换热器。其中,节流分离装置用于对由冷凝器输出的冷媒进行节流处理,并对节流处理后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换热器被设置为其一换热端用于连通压缩机排气口和冷凝器;另一换热端与节流分离装置连通,以使由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与由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冷媒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了冷媒节流时闪发气泡的现象,提升冷媒循环系统的过冷度及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制冷设备的冷媒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节流阀13以及蒸发器14。其中,由压缩机11排气端输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体经冷凝器12降温后变成中温高压过冷液体;中温高压过热液体经节流阀13降温降压成湿蒸汽后进入蒸发器14中,蒸发器14将湿蒸汽升温成饱和蒸汽后输送至压缩机11的吸气端后,再重复上述循环。上述冷媒循环系统中,经节流阀13降温降压成的湿蒸汽(雾状液体)存在两相流(即,节流闪发气泡现象)。其中,节流后存在的两相流至少会给系统造成如下技术问题:(1)增大冷媒在铜管中的阻力,同时冷媒流速也会因为阻力的增大而减小。(2)节流后,雾状液体冷媒中的气体在高速流动时由于摩擦会产生气动噪音,从而会使制冷设备存在不良噪音。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现有多联式空调机中的冷媒循环系统均内置有过冷器,并通过控制阀的开度来保证机组过冷度在合适的状态。然而这种技术由于机组本身的差异并不能应用在分体机(即,一拖一式空调机)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只能通过调整分路或灌注量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冷媒的过冷度,解决节流后液态冷媒闪发气泡的现象,从而减小冷媒节流后的沿程阻力及减小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的气动噪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节流分离装置,用于对由所述冷凝器输出的冷媒进行节流和气液分离的处理;换热器,被设置为其一换热端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和冷凝器;另一换热端与所述节流分离装置连通,以使由所述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在所述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进一步地,所述节流分离装置包括: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用于对由所述冷凝器输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节流处理;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口连通,用于对节流处理后得到的雾状液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其中,所述分离器具有用于输出液态冷媒的第一出口和用于输出气态冷媒的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换热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节流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节流阀,其中,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上,用于对由所述分离器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进一步节流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还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用于将所述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换热后输送至所述压缩机中。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进口连通所述分离器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出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有吸气管路;其中,所述吸气管路分别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第二换热管路的出口连通,以使所述蒸发器输出的冷媒与所述第二换热管路输出的冷媒混合后再进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器选用壳管式换热器;所述冷凝器选用翅片式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均采用电子膨胀阀。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一方面通过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一节流分离装置,对由冷凝器输出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节流降温降压处理、对降温降压处理后得到的雾状液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尽量确保冷媒进入蒸发器前为纯液态,以解决冷媒循环系统在节流过程中存在液体闪发气泡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一换热器,采用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对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进行初步换热,使的压缩机排气口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先后经过了两次换热(降温)后再进行节流,从而提高了冷媒的过冷度,进一步解决了冷媒循环系统在节流过程中存在液体闪发气泡的现象,降低了冷媒在铜管中的阻力,优化了蒸发器各回路分液,有效减小冷媒循环系统存在的不良气动噪音。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通过采用第一节流阀对由冷凝器输出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节流降温降压处理;采用分离器对降温降压处理后得到的雾状液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以简单的结构尽量确保了冷媒进入蒸发器前为纯液态,从而解决了冷媒循环系统在节流过程中存在液体闪发气泡的现象。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通过在第一节流阀、分离器的基础上再设置一第二节流阀,使其对由分离器分离出的低温低压液态冷媒进一步节流降温降压处理,增大了冷媒的过冷度,进一步使液态冷媒中出现闪蒸汽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进一步优化了蒸发器各回路分液,有效改善了冷媒循环系统存在的不良的气动噪音。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媒循环系统通过使换热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以将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换热后输送至压缩机中,从而使冷媒充分利用,保证系统的冷媒量。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由于该制冷设备采用的上述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从而优化了制冷设备经常阻力损失大、音质不良、系统能力不足等常见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中控制体的压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具体地,该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21、冷凝器22、蒸发器26、节流分离装置以及换热器27。其中,冷凝器22与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通,用于将压缩机2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定压冷却成中温高压液态冷媒。节流分离装置分别与冷凝器22、蒸发器26连通,以对由冷凝器22输出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节流处理(即,降温降压处理),得到低温低压的雾状液态冷媒(湿蒸汽;此时,液态冷媒处在两相区);节流分离装置进一步对雾状液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得到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和饱和蒸汽(气态冷媒)。其中,低温低压液态冷媒用于输送至蒸发器26中。蒸发器26的出口与压缩机21的吸气口连通;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在蒸发器26中升温成低压气态冷媒后,再回流至压缩机21的吸气端后,再重复上述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节流分离装置,用于对由所述冷凝器输出的冷媒进行节流和气液分离的处理;换热器,被设置为其一换热端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和冷凝器;另一换热端与所述节流分离装置连通,以使由所述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在所述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节流分离装置,用于对由所述冷凝器输出的冷媒进行节流和气液分离的处理;换热器,被设置为其一换热端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排气口和冷凝器;另一换热端与所述节流分离装置连通,以使由所述节流分离装置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与由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气态冷媒在所述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分离装置包括: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用于对由所述冷凝器输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节流处理;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口连通,用于对节流处理后得到的雾状液态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其中,所述分离器具有用于输出液态冷媒的第一出口和用于输出气态冷媒的第二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换热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节流阀,其中,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和所述蒸发器的管路上,用于对由所述分离器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进一步节流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喆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