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阶段式培养银耳孢子生产多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6564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阶段式培养银耳孢子生产多糖的方法,这种培养方法的内容包括:发酵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分别置于同一转速的旋转式和往复式摇床上进行交叉培养。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培养银耳分生孢子,可以高效率生产银耳多糖,多糖产量可达5.80g/L。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为一种更加具有工业化前景的生产方法,从而为工业化经济生产银耳多糖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与
涉及一种银耳多糖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 交叉阶段式培养银耳孢子生产多糖的工艺。
技术介绍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为层菌纲、银耳科、银耳属高等真菌。银耳的主要药 用成份是多糖,主要包括酸性多糖、中性杂多糖、酸性低聚糖、胞壁多糖等。银耳多糖具有 强心、延缓衰老、抗血栓、降血脂、降血糖、抗肝炎、抗突变、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辐射等功 效。银耳多糖在医药、美容、保健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银耳多糖可以从银耳子实体 分离获得,也可以通过分生孢子深层发酵法生产。由于发酵成本低、多糖纯度高,深层发酵 法正逐步取代组织提取法。目前对分生孢子发酵法生产银耳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酵条 件的优化,如培养基的优化,反应器的设计优化以及发酵参数优化。对于银耳多糖发酵而 言,培养方式对银耳多糖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本实验室早前已对培养方式对银耳多糖产 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叉阶段式培养,满足不同生长阶段,银 耳分生孢子对溶氧及剪切力的需求,促进产物多糖的生成。这种利用三阶段交叉培养方式 提高银耳多糖的产量,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阶段交叉培养方式提高发酵生产银耳多糖的方法,利 用本专利技术能显著提高银耳多糖的产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菌种Tremella fuciformisACCC50546购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 心。(2)培养基以g/L计保藏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葡萄糖20,琼脂15。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蛋白胨2,酵母粉2,MgSO4 · 7H20 0. 5,磷酸二氢钾0. 46,磷酸氢二钾1。发酵培养基葡葡萄糖20,蛋白胨2,酵母粉2,MgSO4 ·7H20 0.5,磷酸二氢钾0. 46, 磷酸氢二钾1。(3)制备工艺菌种保藏所用菌种保藏在保藏培养基斜面上,4°C保存,两月转接一次。种子培养从保藏培养基上转入种子培养基需活化两次,每次培养3天。交叉阶段式培养过程先利用旋转式摇床培养银耳分生孢子1. 5d,然后将三角瓶 转入往复式摇床继续培养1. 5d,最后再将三角瓶转回旋转式摇床培养1. 5d,整个培养过程 的培养温度为^°C,转速为200rpm。培养结束后,收获银耳孢子和发酵液。用此三阶段交 叉培养方式,银耳多糖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其产量提高到5. 80g/L,而对照实施例的产量分别为 1. 61 和 1. 69g/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显著提高银耳多糖产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三阶 段交叉发酵培养工艺简单、高效,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同时对其它真菌多糖的发酵法 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菌种为iTremella fuciformis ACCC50M6,购于中国农 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先转PDA斜面培养7天,然后分离出酵母状分生孢子进行 摇瓶发酵3天,温度^°C,转速200r/min。然后转接新鲜培养基,分别置于旋转式和往复式 摇床上培养4. 5d,培养结束后,收获银耳孢子和发酵液。在这两种培养方式下,银耳多糖产 量分别达到1. 61和1. 69g/L。实施例1 培养温度、转速同对照实施例。在发酵第一阶段(0-1. 5d)采用回旋培 养,在发酵第二阶段(1.5-3. Od)采用回旋培养,在发酵第三阶段(3. 0-4. 5d)采用往复培 养,用用此三阶段交叉培养策略发酵生产银耳多糖,其产量提高到2. 14g/L。实施例2 培养温度、转速同对照实施例。在发酵第一阶段(0-1. 5d)采用回旋培 养,在发酵第二阶段(1.5-3. Od)采用往复培养,在发酵第三阶段(3. 0-4. 5d)采用往复培 养,用用此三阶段交叉培养策略发酵生产银耳多糖,其产量提高到3. 93g/L。实施例3 培养温度、转速同对照实施例。在发酵第一阶段(0-1. 5d)采用往复培 养,在发酵第二阶段(1.5-3. Od)采用回旋培养,在发酵第三阶段(3. 0-4. 5d)采用回旋培 养,用用此三阶段交叉培养策略发酵生产银耳多糖,其产量提高到3. 64g/L。实施例4 培养温度、转速同对照实施例。在发酵第一阶段(0-1. 5d)采用往复培 养,在发酵第二阶段(1.5-3. Od)采用往复培养,在发酵第三阶段(3. 0-4. 5d)采用回旋培 养,用用此三阶段交叉培养策略发酵生产银耳多糖,其产量提高到5. 20g/L。实施例5 培养温度、转速同对照实施例。在发酵第一阶段(0-1. 5d)采用往复培 养,在发酵第二阶段(1.5-3. Od)采用回旋培养,在发酵第三阶段(3. 0-4. 5d)采用往复培 养,用用此三阶段交叉培养策略发酵生产银耳多糖,其产量提高到3. 27g/L。实施例6 培养温度、转速同对照实施例。在发酵第一阶段(0-1. 5d)采用回旋培 养,在发酵第二阶段(1.5-3. Od)采用往复培养,在发酵第三阶段(3. 0-4. 5d)采用回旋培 养,用用此三阶段交叉培养策略发酵生产银耳多糖,其产量提高到5. 80g/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叉阶段式培养银耳孢子生产多糖的方法,采用的真菌为银耳属Tremella fuciformisACCC50546菌种,其特征在于:先利用旋转式摇床培养银耳分生孢子1.5d,然后将三角瓶转入往复式摇床继续培养1.5d,最后再将三角瓶转回旋转式摇床培养1.5d,整个培养过程的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200rpm。培养结束后,收获银耳孢子和发酵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阶段式培养银耳孢子生产多糖的方法,采用的真菌为银耳属Tremella fuciformisACCC50546菌种,其特征在于先利用旋转式摇床培养银耳分生孢子1. 5d,然后 将三角瓶转入往复式摇床继续培养1.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虎张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