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芳专利>正文

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796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包括上模套、下模套、上排线成型组件及下排线成型组件。上模套位于下模套的上方,下模套具有注塑嘴,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设置于上模套上,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与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配合成型,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对应的设置于下模套上,上排线成型组件与下排线成型组件配合后,上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排线定位孔和成型腔,注塑嘴与成型腔连通。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线定位孔和成型腔,使多股聚脂纱线有规律的穿过排线定位孔并置于成型腔中,再由注塑嘴往成型腔处输送注塑料后,便能成型出复合打包带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成型复合打包带时具有操作简单和工作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共挤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
技术介绍
打包带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需要捆扎的场合中,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市场前 景,从而为打包带的生产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作为打包带的生产企业,为了提 高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均需加大投资研发力度以便能研发出一种既能适应于 时代发展要求又能满足消费者追求的打包带却是显得十分必要的,而目前的现有的打包带 却存在如下的不足目前,现有的打包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由弹性塑胶注塑出的打包带,该类打 包带由于具有弹性特性,故使得打包带在捆扎物件时极其简单与方便,同时,也由于打包带 的弹性特性,故使得物件的捆扎极其不牢固,且该打包带的弹性极易丧失,从而缩短打包带 的正常使用寿命,从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类为由编织线编织而成的打包带,该类 打包带由于不具有弹性而在捆扎物件时不会拉长,从而使得物件的捆扎极其稳定和牢固, 但是,正由于该打包带不具弹性,故其在捆扎物件时存在操作不便,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 如何能将上述的两类材质的优点集合于一体并能设计出生产该混合材质的模具来已成为 了打包带生产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模具只能单独地生产具有弹性塑胶材质的打包带,还没 有一种能对提供多股聚脂纱线和塑胶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的模具来。因此,急需一种能对提供多股聚脂纱线和塑胶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的复 合打包带共挤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该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能 对提供多股聚脂纱线与塑胶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以提高复合打包带捆扎稳定性、 牢固性及操作的方便性。同时,该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在成型复合打包带时具有操作简单 和工作可靠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适用 于对提供多股聚脂纱线和塑胶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其中,所述复合打包带共挤 模具包括上模套、下模套、上排线成型组件及下排线成型组件。所述上模套位于所述下模套 的上方,所述下模套具有注塑嘴,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上模套上,所述上 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与所述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配合成型,所述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 对应的设置于所述下模套上,驱使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与下排线成型组件配合后,所述上 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排线定位孔和成型腔,所述注塑嘴与 所述成型腔连通。较佳地,所述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还包括上模盒及下模盒,所述上模盒设置于所述上模套与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之间,所述下模盒设置于所述下模套与所述下排线成型组 件之间;通过上述的上模盒和下模盒,使得上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的安装简单、 方便,且确保上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在对应的上模套和下模套上固定的稳定可 靠性。具体地,如下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包括呈直线对接的上线模及上口模,所述下排线成型组件包 括呈直线对接的下线模及下口模,所述上线模和上口模的上端均与所述上模盒呈卡接的固 定,所述上线模的下端设置有若干排线定位块,所述上口模的下端开设有上口模成型槽,所 述下线模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排线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所述下口模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 上口模成型槽配合的下口模成型槽,所述下口模成型槽与所述注塑嘴连通,所述下线模和 下口模的下端均与所述下模盒呈卡接的固定,驱使所述排线定位块插入所述定位槽形成所 述排线定位孔,所述上口模成型槽和下口模成型槽形成所述成型腔。通过上述的上线模和 上口模组成的上排线成型组件、下线模和下口模组成的下排线成型组件,使得上排线成型 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的制造容易;通过由排线定位块与定位槽组成的排线定位孔,能对 多股聚脂纱线进行定位,从而为复合打包带的成型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上述的上口模成 型槽和下口模成型槽组成的成型腔,使得成型腔的形成简单与实用。更具体地,所述上线模 和上口模均设置有上凸台,所述上模盒设置有与所述上凸台卡接的上卡块,所述下线模和 下口模均设置有下凸台,所述下模盒设置有与所述下凸台卡接的下卡块。通过上述的上凸 台与上卡块的配合,使得上线模和上口模能与上模盒进行快速定位,并便于上线模和上口 模在上模盒上的固定;通过上述的下凸台与下卡块的配合,使得下线模和下口模能与下模 盒进行快速定位,并便于下线模和下口模在下模盒上的固定。所述上模套开设有供所述上模盒安装的上安装腔,所述下模套开设有供所述下模 盒安装的下安装腔,便于上模盒在上模套上安装和便于下模盒在下模套上的安装。所述上模套上设有供所述上模盒定位的上定位柱,所述下模套上设有供所述下模 盒定位的定位柱,对于上模盒和下模盒进行快速定位,从而达到快速固定上模盒和下模盒 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上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的配合后 形成连通的排线定位孔和成型腔,使得多股聚脂纱线能有规律的穿过排线定位孔并置于成 型腔中,从而为复合打包带的成型提供良好条件,接着由注塑嘴往成型腔处输送注塑料后, 便能成型出复合打包带来,因此,本技术的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不仅能对提供多股聚 脂纱线与塑胶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来,而且在该复合打包带成型中,本技术 的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还具有操作简单、工作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分解图。4图7是本技术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的上模盒、下模盒、上线模及下线模装配 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的上模盒、下模盒、上口模及下口模装配 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分解图。图Ila至图lib是本技术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成型复合打包带时的状态示意 图。图12是图Ila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图lib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14a至图14b是本技术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成型出复合打包带时的状态示 意图。图15是图14a中E部分的放大图。图16是图14b中F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 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的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1用于对提供多股聚脂纱线 21和塑胶22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2(见图16),该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1包括上 模套11、下模套12、上排线成型组件及下排线成型组件。所述上模套11位于所述下模套12 的上方以使上模套11与下模套12做匹配的配合移动,所述下模套12具有注塑嘴122,所述 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安装在所述上模套11上,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与所述下排 线成型组件的上端配合成型,所述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对应的设置于所述下模套12上, 驱使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与下排线成型组件配合后,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 件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排线定位孔15和成型腔16,所述注塑嘴122与所述成型腔16连通 以供挤出机通过注塑嘴122往成型腔16内输送注塑料。其中,为了使得上、下排线成型组 件在上模套11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适用于对提供多股聚脂纱线和塑胶的原料一体成型出复合打包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打包带共挤模具包括上模套、下模套、上排线成型组件及下排线成型组件,所述上模套位于所述下模套的上方,所述下模套具有注塑嘴,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上模套上,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与所述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上端配合成型,所述下排线成型组件的下端对应的设置于所述下模套上,驱使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与下排线成型组件配合后,所述上排线成型组件和下排线成型组件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排线定位孔和成型腔,所述注塑嘴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芳
申请(专利权)人:黄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