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082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它由空心筒、外壳、内胆和模具油温机组成;空心筒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形沟槽,外壳内表面与螺旋形沟槽所围空间形成螺旋形管道;螺旋形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内胆外表面均布有柱状凸起,空心筒内表面与内胆上的柱状凸起的侧表面所围空间形成扰流腔;内胆上设置有进油道和出油道,进油道延伸至内胆底部;模具油温机的出油口、进油口分别与内胆和螺旋形管道的进油处、出油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熔融料进行准确调温,提高熔融料的混炼效率、塑化性、挤出速度,提高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
技术介绍
现有塑料发泡生产中,发泡机的机头与发泡机料筒通过螺纹连接,塑料经过螺杆 料筒塑化(熔融料)后,通过机头的模腔、分流盘、模具发泡成单片的EPE。开机工作之前的 升温阶段,机头部分加温是由加热板、加热圈完成的,机头升温后若温度高于生产工艺所要 求的温度范围,则采取人工淋水机头的办法来降温。这种生产工艺中,机头温度控制不准确,造成温度偏高或者偏低,引起僵料、生料 问题,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因此,需要对熔融料送入机头之前进行准 确的料温调控,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熔融料 进行准确调温的混合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 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它由空心筒、外壳、内胆和模具油温机组成;空心筒外表面设置有螺 旋形沟槽,外壳将空心筒外表面包裹,外壳内表面与螺旋形沟槽所围空间形成螺旋形管道; 螺旋形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内胆外表面均布有柱状凸起,空心筒将内 胆外表面包裹,空心筒内表面与内胆上的柱状凸起的侧表面所围空间形成扰流腔;内胆上 设置有进油道和出油道,进油道延伸至内胆底部;模具油温机的出油口分别与内胆的进油 道和螺旋形管道的进油孔连接;模具油温机的进油口分别与内胆的出油道和螺旋形管道的 出油孔连接。进一步,所述螺旋形沟槽分为两段,两段螺旋形沟槽与外壳内表面所围空间形成两 段螺旋形管道,两段螺旋形管道的进油孔、出油孔分别与模具油温机的出油口、进油口连接。进一步,所述柱状凸起为横截面是菱形的四棱柱。进一步,所述内胆由热交换腔和分流模组成;热交换腔和分流模密封连接;分流 模侧壁上均勻设置有四个凸起,其中两个凸起处设置有径向的进油道和出油道;进油道、出 油道连通热交换腔与模具油温机的出油口、进油口。进一步,所述进油道通过管道延伸至热交换腔底部,与管道的出油位置相对应的 热交换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热交换腔分割为两个腔室,隔板上设置有喷油孔,喷油孔 连通热交换腔的两个腔室。进一步,所述分流模的外端端部成圆锥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该混合器能够对熔融料进行准确调 温,提高熔融料的混炼效率、塑化性、挤出速度,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模具油温机);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空心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热交换腔的半剖视图;图6是图5中热交换腔的外表展开图;图7是图2中分流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1、空心筒2、内胆3、模具油温机4、螺旋形管道5、进油孔6、出油孔7、进 油道8、出油道9、进油口 10、出油口 11、热交换腔12、分流模13、凸起14、管道15、隔板16、 喷油孔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见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它由空心筒2、外壳1、内胆3和模 具油温机4组成;空心筒2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形沟槽,外壳1将空心筒2外表面包裹,外壳 1内表面与螺旋形沟槽所围空间形成螺旋形管道5 ;螺旋形管道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孔 6和出油孔7 ;内胆3外表面均布有柱状凸起,空心筒2将内胆3外表面包裹,空心筒2内表 面与内胆3上的柱状凸起的侧表面所围空间形成扰流腔;内胆3上设置有进油道8和出油 道9,进油道8延伸至内胆3底部;模具油温机4的出油口 11分别与内胆3的进油道8和 螺旋形管道5的进油孔6连接;模具油温机4的进油口 10分别与内胆3的出油道9和螺旋 形管道5的出油孔7连接。使用时,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的进料端通过法兰盘与主机的螺筒封闭连接,发泡 机的静态混合器的出料端通过法兰盘与机头封闭连接。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的扰流腔就是 熔融料的通道,熔融料从料筒被挤出,熔融料经过扰流腔完成热交换过程,达到工艺要求的 料温后,再挤入机头。热交换过程中所需要的热能,是以高温油为媒介,模具油温机4对油进行加热并 实现油温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熔融料的料温准确调控。高温油在模具油温机4与内胆3的 内腔、螺旋形管道5中间,进行封闭的循环流动,流量由模具油温机4控制。扰流腔可以使 熔融料被充分搅拌,换热均勻。为了使热交换过程更加可控,采用缩短螺旋形管道5的办法,将螺旋形沟槽分为 两段,两段螺旋形沟槽与外壳1内表面所围空间形成两段螺旋形管道5,两段螺旋形管道5 的进油孔6、出油孔7分别与模具油温机4的出油口 11、进油口 10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熔融料的混炼效率和扰流效果,内胆3表面的柱状凸起为横截面 是菱形的四棱柱,四棱柱的棱可以对熔融料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另外,内胆3由热交换腔12和分流模13组成;热交换腔12和分流模13密封连 接;分流模13侧壁上均勻设置有四个凸起14(熔融料从凸起之间的空隙流过),其中两个凸 起14处设置有径向的进油道8和出油道9 ;进油道8、出油道9连通热交换腔12与模具油 温机4的出油口 11、进油口 10。同时为了热交换的高效充分,进油道8通过管道15延伸至热交换腔12底部,从热 交换腔12底部出油;与管道15的出油位置相对应的热交换腔12内,设置有隔板16,隔板 16将热交换腔12分割为两个腔室,隔板16上设置有喷油孔17,喷油孔17连通热交换腔12的两个腔室;当油将管道15出油处那侧的腔室充满后,油便从喷油孔17流向另一个腔室, 然后回流到出油道9,进而流回模具油温机4。分流模13的外端端部成圆锥形,锥尖朝向熔融料的来料方,降低装置外表面对熔 融料的阻滞作用。本技术能够对熔融料进行准确调温,提高熔融料的混炼效率、塑化性、挤出速 度,提高产品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空心筒(2)、外壳(1)、内胆(3)和模具油温机(4)组成;空心筒(2)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形沟槽,外壳(1)将空心筒(2)外表面包裹,外壳(1)内表面与螺旋形沟槽所围空间形成螺旋形管道(5);螺旋形管道(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油孔(6)和出油孔(7);内胆(3)外表面均布有柱状凸起,空心筒(2)将内胆(3)外表面包裹,空心筒(2)内表面与内胆(3)上的柱状凸起的侧表面所围空间形成扰流腔;内胆(3)上设置有进油道(8)和出油道(9),进油道(8)延伸至内胆(3)底部;模具油温机(4)的出油口(11)分别与内胆(3)的进油道(8)和螺旋形管道(5)的进油孔(6)连接;模具油温机(4)的进油口(10)分别与内胆(3)的出油道(9)和螺旋形管道(5)的出油孔(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由空心筒(2)、外壳(1)、内胆(3)和模具 油温机(4)组成;空心筒(2)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形沟槽,外壳(1)将空心筒(2)外表面包裹, 外壳(1)内表面与螺旋形沟槽所围空间形成螺旋形管道(5);螺旋形管道(5)的两端分别设 置有进油孔(6)和出油孔(7);内胆(3)外表面均布有柱状凸起,空心筒(2)将内胆(3)外表面包裹,空心筒(2)内表 面与内胆(3)上的柱状凸起的侧表面所围空间形成扰流腔;内胆(3)上设置有进油道(8)和出油道(9),进油道(8)延伸至内胆(3)底部;模具油温机(4)的出油口(11)分别与内胆(3)的进油道(8)和螺旋形管道(5)的进油 孔(6)连接;模具油温机(4)的进油口(10)分别与内胆(3)的出油道(9)和螺旋形管道(5) 的出油孔(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机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沟槽分为两段, 两段螺旋形沟槽与外壳(1)内表面所围空间形成两段螺旋形管道(5),两段螺旋形管道(5) 的进油孔(6)、出油孔(7)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捷成塑胶有限责任公司璧山县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