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529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可与一设有外壳的插座锁扣配合的插头及设置在插头上的退出机构,所述插头设有一卡持凸块,外壳设有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卡持凸块扣持从而实现前述锁扣配合,驱动所述退出机构抵推卡扣弹片可使卡扣弹片脱离卡持凸块,所述插头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设置在卡持凸块的前方。所述导引面与退出机构的配合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与对接连接器锁扣配合的连接器,尤其是关于该连接器 与对接连接器的锁扣退出结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揭示一种连接器,其可以与对接连接器壳体的卡扣弹片相锁扣。所 述连接器包括设有外壳的插座及一可插入外壳内与该插座配合的插头。插头表面设有一 卡持凸块,外壳设有一具有卡扣孔的卡扣弹片,当插头插入插座时,卡持凸块与卡扣弹 片的卡扣孔扣持配合。插头包括可沿外壳一侧面移动的退出机构,当需要将插头从插座 拔出时,可驱动退出机构以抵推卡扣弹片,使得卡扣弹片与卡扣结构脱离配合。所述插 头表面设有一与前述侧面呈一定角度的导引面,所述退出机构包括一框形的开口,开口 内设有随动的抵推弹片,抵推弹片可在导引面导引下抵推卡扣弹片使卡持凸块与卡扣孔 脱离而解锁。现有技术中,退出机构设置为框形开口,开口内设有抵推弹片用以沿插头壳体 上的导引面滑动而抵推插座外壳的卡扣弹片。所述退出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退出机构的连接器,其退出机构结构简 单,连接器成本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可与一设有外壳的插座 锁扣配合的插头及设置在插头上的退出机构,所述插头设有一卡持凸块,外壳设有卡扣 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卡持凸块扣持从而实现前述锁扣配合,驱动所述退出机构抵推卡 扣弹片可使卡扣弹片脱离卡持凸块,所述插头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设置在卡持凸 块的前方。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连接器的导引面与退出机构的配合结构简单,生 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技术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头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插头的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插头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为图1所示连接器处于锁扣状态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连接器的部分放大图。图7为图1所示连接器处于解锁状态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为符合本技术的连接器100,其包括设有外壳1的插座(未 图示)及可插入外壳1内与插座配合的插头3。外壳1设有卡扣弹片10,该卡扣弹片10 设有卡扣孔101。请参阅图2-4所示,所述插头3包括一上壳体32、与上壳体32配合连接的下壳 体31、收容于上、下壳体31、32内的电路板33、线缆34、将线缆34固定在下壳体31内 的连接装置35、安装在下壳体31上的退出机构36及将退出机构36固定在下壳体31上的 压片37。所述线缆34的导体341与插头3内的电路板33的一端相电性连接,电路板33 的另一端与插座相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31设有底壁311、及连接底壁311的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侧壁312。 所述底壁311设有装入线缆34的装入端3111及自装入端3111向前延伸的对接端3112。 所述底壁311在其装入端3111凹设有收容槽3118,所述收容槽3118具有平行于插头3插 入插座方向的第一槽3113及垂直于第一槽3113的第二槽3114。底壁311在邻接第二槽 3114的位置还凹设有一凹口 3115,所述凹口 3115的两侧延伸设有一对阻挡臂3116,所述 阻挡臂3116沿与所述侧壁312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底壁311在第一槽3113与第二槽 3114的邻接位置设有镙孔3117。所述底壁311在凹口 3115的前方设有卡持凸块313, 所述卡持凸块313具有倾斜的斜面3131。所述卡持凸块313的前方设有一倾斜的导引面 314,所述导引面314与卡持凸块313的斜面3131连续平滑过渡设置,且卡持凸块313的 两侧各设有一凹槽315。所述凹口 3115与凹槽315形成一台阶(未标号)。所述导引面 314自壳体向下凹设而形成一狭槽316。所述退出机构36设有抵推部361、连接于抵推部361的驱动部362、设置于362 驱动部两侧的回弹部363及连接于驱动部362的拉带364。所述抵推部361呈框形设置, 该抵推部361设有一对平行于插头3的插入方向且间隔设置的延伸臂3611、连接所述一对 延伸臂3611的抵推臂3612、及平行于抵推臂3612且连接至驱动部362的连接臂3613。 所述延伸臂3611、抵推臂3612与连接臂3613围成一开口 3614。所述抵推臂3612对应 导引面314设有配合斜面3615。当插头3与外壳1处于锁扣状态时,所述开口 3614套 设在卡持凸块313上,延伸臂3611收容在凹槽315内位于卡持凸块313的两侧,抵推臂 3612收容在所述狭槽316内,且配合斜面3615位于导引面314的上方。所述驱动部362 为一平行于插头3插入方向的平板部,该驱动部362收容在第一槽3113内。所述回弹部363设有平行于抵推臂3612的第一弹性臂3631及自第一弹性臂3631 向驱动部362方向弯折的第二弹性臂3632。所述回弹部363收容在第二槽3114内。所 述驱动部362与连接臂3613连接并形成一台阶部3621,所述台阶部3621收容在所述凹 槽315内。当插头3与外壳1处于锁扣状态时,第一弹性臂3631抵靠在阻挡臂3116上 而限制回弹部363的位置。所述压片37设有平板的主体371及垂直于主体371弯折的垂直部372。所述主 体371设有开孔373。所述插头3还包括一对螺钉39。所述螺钉39穿过压片37的开孔373与下壳体 31的镙孔3117将退出机构36及压片37稳定固持在下壳体31上。所述压片37的主体 371用以限制退出机构36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以防止退出机构36在垂直方向上过度偏移,压片37的垂直部372则用以限制退出机构36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以防止垂直部372在水平方向上过度偏移。 请参阅图5—6所示,当插头3与外壳l处于锁扣或已解锁(未图示)状态时,所述开口套设在卡持凸块313上,延伸臂3611收容在凹槽315内位于卡持凸块313的两侧,抵推臂3612则位于导引面314上。所述驱动部362收容在第一槽3113内,回弹部363收容在第二槽3114内,台阶部362l收容在所述凹槽315内,且回弹部363的第二弹性臂3632未发生变形。 请参阅图7所示,拔出连接器lOO时,需要先解除插头3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卡扣弹片lo的锁扣。沿与插头3插入插座(未图示)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拉带364,拉力克服拉带364的弹力,将驱动部362向远离插座的方向运动,驱动部362带动抵推臂3612沿导引面314滑动,所述抵推臂3612沿卡持凸块313的斜面313l滑动并抵推插座外壳l的卡扣弹片lo而将卡扣弹片lo抬起,且抵推臂3612沿卡持凸块313的斜面313l滑动至卡持凸块313顶端而将卡扣弹片lo完全抵开,从而使卡持凸块313完全脱离卡扣孔lol而使插头3与外壳l解锁。此时,所述回弹部363的第二弹性臂3632发生形变,并沿插头3与插座的配合方向压缩而带动驱动部362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抵推臂3612向后滑动,且退出机构36的台阶部362l抵在下壳体3l的台阶上。 该技术的退出机构36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连接器lOO 外壳l 卡扣弹片lo卡扣孔lol 插头3下壳体3l 底壁311 装入端311 l 对接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可与一设有外壳的插座锁扣配合的插头及设置在插头上的退出机构,所述插头设有一卡持凸块,外壳设有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卡持凸块扣持从而实现前述锁扣配合,驱动所述退出机构抵推卡扣弹片可使卡扣弹片脱离卡持凸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设置在卡持凸块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可与一设有外壳的插座锁扣配合的插头及设置在插头上的退 出机构,所述插头设有一卡持凸块,外壳设有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卡持凸块扣持 从而实现前述锁扣配合,驱动所述退出机构抵推卡扣弹片可使卡扣弹片脱离卡持凸块,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设置在卡持凸块的前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机构包括一抵推部,所述抵 推部设有套设在卡持凸块外侧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一边形成抵推臂,所述抵推臂在导引 面的引导下抵推卡扣弹片使卡扣弹片脱离卡持凸块而解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可沿一方向插入与插座配 合,所述插头包括一壳体,所述卡持凸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所述卡持凸块的 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导引面与所述壳体呈一角度设置,所述 抵推部沿导引面与卡持凸块的表面滑动并抵推卡扣弹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臂可沿卡持凸块的表面滑动 至卡持凸块的斜面而将卡扣弹片完全抵开,从而使抵推部完全脱离卡持凸块而解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前炯朱庆满张雪亮杨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