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121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是由连杆、活塞总成、导向器总成、贮油缸和底盖构成,在贮油缸的底部安装了气弹簧。在减振器底部加装一个气囊式气弹簧,平衡减振器活塞连杆机构进行压缩及复原行程时油液液面的增长或下降,取代常规单筒减振器中有浮动结构复杂的活塞隔离成的气腔,取消为气腔充气的机构。在活塞运动到底部与气弹簧接触时,利用气弹簧起到弹性支承作用,形成较大阻尼力,对系统进行缓冲限位,防止对减振器和其它部件的冲击破坏。该设计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工艺简化,成批量生产时稳定性好,合格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减振器,特别是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
技术介绍
普通单筒减振器在底部加装一组浮动活塞分离减振器油和气体,为保证活塞密封 性,浮动活塞实际设计制造中,结构复杂,加工精度很高,另外必须设计有一套复杂的充气 系统为底部气腔充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取 消结构复杂的气腔和充气结构,在减振器底部加装一个气弹簧(气囊式),适应减振器油液 液面变化,在活塞运动到底部时,起到缓冲作用,其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工艺简化。本技术的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是由连杆、活塞总成、导向器总成、贮油缸 和底盖构成,在贮油缸的底部安装了气弹簧。在减振器底部加装一个气囊式气弹簧,平衡减 振器活塞连杆机构进行压缩及复原行程时油液液面的增长或下降,取代常规单筒减振器中 有浮动结构复杂的活塞隔离成的气腔,取消为气腔充气的机构。在活塞运动到底部与气弹 簧接触时,利用气弹簧起到弹性支承作用,形成较大阻尼力,对系统进行缓冲限位,防止对 减振器和其它部件的冲击破坏,气弹簧与贮油缸留适当间隙走油,保持联通。本技术的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是在减振器底部加装一个气囊式气弹簧, 取代常规单筒减振器中由结构复杂的浮动活塞构成的气腔调整减振器活塞连杆机构压缩 及复原行程时油液液面的变化,取消气腔充气阀系机构。在活塞运动到底部时,利用气弹簧 的弹性和以橡胶为主体的结构也可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同时,气囊式气弹簧以橡胶为主体 的材料结构也可起到缓冲作用,吸收外部剧烈冲击,保护整个底盘系统。该设计结构简单, 生产制造工艺简化,成批量生产时稳定性好,合格率高。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1是本技术的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是由连杆1、活塞总成2、导向器总成3、贮油缸4和底盖5 构成,在贮油缸4的底部安装了气弹簧6。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通过底部的气弹簧在减振 器内建立压力平衡,产生背压,建立起减振器的压缩力。复原行程,减振器受拉伸。此时减 振器的活塞向上移动。由于活塞杆的存在,上腔内减少的容积大于下腔增加的容积,下腔内 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气弹簧气体膨胀,气弹簧伸长。同时,活塞阀阀对油液的节流便造成复 原运动的阻尼力;压缩行程,减振器受压缩,减振器活塞下移。由于上腔被活塞杆占去一部 分,上腔内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少的容积,故还有一部分油液推浮动气弹簧压缩,油液压缩气弹簧的压力反作用到连杆上,形成压缩力,同时,活塞阀对油液的节流便造成压缩运动 的阻尼力共同建立起减振器的压缩力。在活塞运动到底部时,利用气弹簧的弹性产生同阻 尼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是由连杆(1)、活塞总成(2)、导向器总成(3)、贮油缸(4)和底盖(5)构成,其特征是在贮油缸(4)的底部安装了气弹簧(6)。

【技术特征摘要】
内置气弹簧单筒减振器,是由连杆(1)、活塞总成(2)、导向器总成(3)、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祥莉胥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高新区飞驰减振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