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897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包括伸长臂(2)、水平设置的两条吊挂臂(4、5)、连接框架(3)和两根钢丝绳(1、7),伸长臂(2)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框架(3)的顶部,两条吊挂臂(4、5)均与伸长臂(2)平行;两条吊挂臂(4、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的底部;伸长臂(2)两端分别设有吊挂孔;两根钢丝绳(1、7)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吊挂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集装箱需吊离车辆、受到场地限制、装载效率低和安全无法保障的缺陷,通过采用“C”形的框式结构的吊具,实现了集装箱不吊离车辆,直接用行车装载,消除场地限制,提高装载效率和安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吊具,具体地,涉及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
技术介绍
集装箱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集装箱运输钢巻和钢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钢巻和钢板自重较重,对装箱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较高。作为一般物流企业,钢巻和钢板装载集装箱的主要设备是叉车和行车,但由于钢巻和钢板体积大、自重高,致使采用叉车和行车受到了诸多限制采用铲车,一般需要有专用的平台或将箱子吊到地面,费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采用行车,目前由于吊具限制,还无法将货物装入箱内。综上,利用现有技术完成集装箱运输钢巻和钢板的运输存在诸多问题集装箱需吊离车辆、受到场地限制、装载效率低和安全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以实现集装箱不吊离车辆,直接用行车装载,消除场地限制,提高装载效率和安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包括伸长臂、水平设置的两条吊挂臂、连接框架和两根钢丝绳,所述伸长臂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框架的顶部,所述两条吊挂臂均与所述伸长臂平行;所述两条吊挂臂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的底部;所述伸长臂、连接框架和两条吊挂臂所在平面形成"C"字状一侧开口的框式结构;所述伸长臂两端分别设有吊挂孔;所述两根钢丝绳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吊挂孔中,另一 头与行车的吊钩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条吊挂臂上对称的设置有多个挂孔,用于悬挂吊装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伸长臂是长度为3-5米的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两条吊挂臂均是长度为3-5米的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架是高度为600-800mm的三角形钢板,以便可以通过行车 升降控制堆放高度及方便进出。 进一步地,在所述两根钢丝绳中的任一根钢丝绳上设有手拉葫芦,通过调节吊钩 与吊具间的连接距离调整吊装物品的重心。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通过采用"C"形的框式结构,实现集装箱不吊离车辆,直接用行车装载 吊装物品,消除场地限制,提高装载效率的优点。通过利用此集装箱装箱吊具可縮短钢巻、 钢板装箱时间50%以上,物流企业或工厂将不再会因为场地或设备的限制导致货物无法及 时装箱。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左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7-钢丝绳;2-伸长臂;3-连接框架;4、5_吊挂臂;6-卸扣;8-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包括钢丝绳1、7 ;伸长 臂2 ;连接框架3 ;吊挂臂4、5 ;卸扣5 ;所要吊装的钢板8。 实施例一 伸长臂2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框架3的顶部,两条吊挂臂4、5均与伸长臂2平行;两 条吊挂臂4、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的底部;伸长臂、连接框架和两条吊挂臂所在平面形 成"C"字状一侧开口的框式结构;伸长臂2两端分别设有吊挂孔;两根钢丝绳1、7的一端 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吊挂孔中,另一头与行车的吊钩连接。两条吊挂臂4、5上对称的设置有 多个挂孔,用于悬挂吊装物品。伸长臂2是长度为3米的钢管。两条吊挂臂4、5均是长度 为3米的钢管。连接框架3是高度为600mm的三角形钢板,以便可以通过行车升降控制堆 放高度及方便进出。在两根钢丝绳1、7中的任一根钢丝绳上设有手拉葫芦,通过调节吊钩 与吊具间的连接距离调整吊装物品的重心。 本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使用步骤如下将包装好的钢板8用吊带穿好后,通过卸 扣6与挂钩连接或直接挂在吊挂臂4、5上,采用合适长度的吊带保证钢板8可顺利从集装 箱入口进入。上升行车吊钩,将吊具开口侧对准集装箱入口 ,使集装箱上侧箱板位于开口 内,移动行车使伸长臂2位于集装箱外部,而吊具的吊挂臂2及钢板8不受集装箱封闭的限 制从入口处移入集装箱内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利用伸长臂2和悬挂臂4、5之间存在的空 间,降下吊具,使钢板8落在集装箱的地面,最后卸下钢板8,将吊具移出集装箱,完成装运 过程。 实施例二 伸长臂2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框架3的顶部,两条吊挂臂4、5均与伸长臂2平行;两 条吊挂臂4、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的底部;伸长臂、连接框架和两条吊挂臂所在平面形 成"C"字状一侧开口的框式结构;伸长臂2两端分别设有吊挂孔;两根钢丝绳1、7的一端 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吊挂孔中,另一头与行车的吊钩连接。两条吊挂臂4、5上对称的设置有 多个挂孔,用于悬挂吊装物品。伸长臂2是长度为5米的钢管。两条吊挂臂4、5均是长度 为5米的钢管。连接框架3是高度为800mm的三角形钢板,以便可以通过行车升降控制堆 放高度及方便进出。在两根钢丝绳1、7中的任一根钢丝绳上设有手拉葫芦,通过调节吊钩 与吊具间的连接距离调整吊装物品的重心。 本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使用步骤如下将包装好的钢板8用吊带穿好后,通过卸扣6与挂钩连接或直接挂在吊挂臂4、5上,采用合适长度的吊带保证钢板8可顺利从集装 箱入口进入。上升行车吊钩,将吊具开口侧对准集装箱入口 ,使集装箱上侧箱板位于开口 内,移动行车使伸长臂2位于集装箱外部,而吊具的吊挂臂2及钢板8不受集装箱封闭的限 制从入口处移入集装箱内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利用伸长臂2和悬挂臂4、5之间存在的空 间,降下吊具,使钢板8落在集装箱的地面,最后卸下钢板8,将吊具移出集装箱,完成装运 过程。 实施例三 伸长臂2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框架3的顶部,两条吊挂臂4、5均与伸长臂2平行;两 条吊挂臂4、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的底部;伸长臂、连接框架和两条吊挂臂所在平面形 成"C"字状一侧开口的框式结构;伸长臂2两端分别设有吊挂孔;两根钢丝绳1、7的一端 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吊挂孔中,另一头与行车的吊钩连接。两条吊挂臂4、5上对称的设置有 多个挂孔,用于悬挂吊装物品。伸长臂2是长度为4米的钢管。两条吊挂臂4、5均是长度 为4米的钢管。连接框架3是高度为700mm的三角形钢板,以便可以通过行车升降控制堆 放高度及方便进出。在两根钢丝绳1、7中的任一根钢丝绳上设有手拉葫芦,通过调节吊钩 与吊具间的连接距离调整吊装物品的重心。 本集装箱装箱用吊具的使用步骤如下将包装好的钢板8用吊带穿好后,通过卸 扣6与挂钩连接或直接挂在吊挂臂4、5上,采用合适长度的吊带保证钢板8可顺利从集装 箱入口进入。上升行车吊钩,将吊具开口侧对准集装箱入口 ,使集装箱上侧箱板位于开口 内,移动行车使伸长臂2位于集装箱外部,而吊具的吊挂臂2及钢板8不受集装箱封闭的限 制从入口处移入集装箱内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利用伸长臂2和悬挂臂4、5之间存在的空 间,降下吊具,使钢板8落在集装箱的地面,最后卸下钢板8,将吊具移出集装箱,完成装运 过程。 现有技术安装1个钢板集装箱需要2小时,目前采用此吊具,可在30-45分钟内完 成吊装任务,并且工厂中只要有行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装箱用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伸长臂(2)、水平设置的两条吊挂臂(4、5)、连接框架(3)和两根钢丝绳(1、7),所述伸长臂(2)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框架(3)的顶部,所述两条吊挂臂(4、5)均与所述伸长臂(2)平行;所述两条吊挂臂(4、5)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框架的底部;  所述伸长臂(2)两端分别设有吊挂孔;  所述两根钢丝绳(1、7)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相应的吊挂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白志敏盛世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