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673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所述的机器人包括静止平台模块,静止平台模块的内部设有运动支链模块,运动支链模块的下端连接运动平台模块,运动平台模块上设有末端执行器模块;静止平台模块包括静止平台,静止平台上方设有吊环螺钉,下方设有立柱,立柱的下方设有下安装平台,下安装平台的下方设有支脚;运动支链模块由连接器模块将连杆模块和驱动模块连接,运动副模块设置在连杆模块和驱动模块内。通过模块重组来改变机器人构型以获得不同构型与工作空间的并联机器人,各模块设计标准接口,具备可拆装性,便于机器人的重组与拆装。根据工作需求,从模块库中选择适当的模块元件进行装配,配置出性能满足需求的并联机器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并联机器 人。
技术介绍
并联机器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机器人领域中的几个研究热点之一,美 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开展了对并联机器 人的研究。我国的燕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 单位先后开展了研究,并研制出多台样机,目前关于并联机器入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正日益 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生产周期日益缩短,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 力,推出满足市场的新产品。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正是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并且兼顾机器人教学性,可以快速重构为不同结构的并联机构,具备不同的工作空间,机械 接口标准化,便于机器人的重构和拆装,易于教学与工业应用。但目前问世的并联机器人样 机和用于工程设计的并联机器人并不多,具备教学型与工业应用的并联机器人更是罕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教学型与工业应用的可拆装模 块化并联机器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 人,所述的机器人包括静止平台模块,静止平台模块的内部设有运动支链模块,运动支链模 块的下端连接运动平台模块,运动平台模块上设有末端执行器模块。为了使静止平台模块稳定不晃动,所述的静止平台模块包括静止平台,静止平台 上方设有吊环螺钉,下方设有立柱,立柱的下方设有下安装平台,下安装平台的下方设有支 脚。为了使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平稳,所述的运动支链模块由连接器模块将连杆模块和 驱动模块连接,运动副模块设置在连杆模块和驱动模块内。所述的驱动模块由直线驱动单 元驱动运动滑台模块组成。所述的运动副模块包括连杆模块上的上虎克铰副和下虎克铰 畐IJ,上下虎克铰副上设有销钉,还包括在驱动模块中的丝杠和丝杠螺母。所述的虎克铰副上 设有与连杆模块连接的杆固定模块。所述的直线驱动单元包括电机,电机上设有电机支座, 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杠连接,上支座和下支座分别位于丝杠的两端,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 还设有光杠,光杠上设有运动滑台,运动滑台与丝杠螺母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机器人具备教学型与工业应用;因为大多数并联机 器人组成机构类似,包含一些基本的相同模块,通过构造运动支链的数量、种类、顺序等获 得不同运动性能的支链模块,应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兼顾教学性,通过模块重组来改变机器 人构型以获得不同构型与工作空间的并联机器人,各模块设计标准接口,具备可拆装性,便于机器人的重组与拆 装。根据工作需求,确定构型及运动范围,从模块库中选择适当的模块 元件进行装配,配置出性能满足需求的并联机器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总体模块示意图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运动支链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6_6HU(RU)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6_6HU(RU)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3_6HU(RU)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3_6HU(RU)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1、静止平台模块2、运动支链模块3、运动平台模块4、末端执行器模块1-1、吊环螺钉 1-2、静止平台 1-3、立柱1-4、下安装平台 1-5、支脚2-1、直线驱动单元 2_2、运动滑台模块2-3、连接器模块 2-5、连杆模块 2-6、杆固定模块2-1. 1、电机2-1. 2、电机支座 2-1. 3、联轴器 2-1. 4、上支座 2-1. 5、丝杠2-1. 6、丝杠螺母 2-1. 7、运动滑台2-1. 8、光杠 2-1. 9、下支座2-4. 1、上虎克铰副2-4. 2、销钉 2-4. 3、下虎克铰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所述的机器人包括静止平台模 块1,静止平台模块1的内部设有运动支链模块2,运动支链模块2的下端连接运动平台模 块3,运动平台模块3上设有末端执行器模块4 ;所述的静止平台模块1包括静止平台1-2, 静止平台1-2上方设有吊环螺钉1-1,下方设有立柱1-3,立柱1-3的下方设有下安装平台 1-4,下安装平台1-4的下方设有支脚1-5。通过标准件连接,可以通过改变运动支链模块各 子模块的组合形式获得不同规格的运动支链模块,进而构成两种典型并联结构的机器人。如图3所示所述的运动支链模块2由连接器模块2-3将连杆模块2_5和驱动模块 连接,运动副模块设置在连杆模块2-5和驱动模块内,所述的驱动模块由直线驱动单元2-1 驱动运动滑台模块2-2组成,所述的运动副模块包括连杆模块2-5上的上虎克铰副2-4. 1 和下虎克铰副2-4. 3,上下虎克铰副上设有销钉2-4. 2,还包括在驱动模块中的丝杠2-1. 5 和丝杠螺母2-1. 6,所述的虎克铰副上设有与连杆模块2-5连接的杆固定模块2-6,所述的 直线驱动单元2-1包括电机2-1. 1,电机2-1. 1上设有电机支座2-1. 2,电机2-1. 1通过联 轴器2-1. 3与丝杠2-1. 5连接,上支座2-1. 4和下支座2-1. 9分别位于丝杠2-1. 5的两端, 上支座2-1. 4和下支座2-1. 9之间还设有光杠2-1. 8,光杠2-1. 8上设有运动滑台2-1. 7, 运动滑台2-1. 7与丝杠螺母2-1. 6连接。驱动原理为电机2-1. 1通过联轴器2-1. 3带动安 装在支座上的丝杠2-1. 5旋转,丝杠螺母2-1. 6随之移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运动滑台2-1. 7 移动,运动滑台2-1. 7与虎克铰相连,实现整个运动支链模块2的直线驱动。如图4所示6_6HU(RU)型并联机器人是Stewart机器人家族中的一种机型(PSS 型的变异),(其中6和3分别代表上、下平台的关节结点数,H、U、R为运动副代号虎克铰U、 丝杠螺母副H、转动副R),具有六个自由度、六条支链的对称机构,支链形式为HU(RU),驱 动采用六个丝杠螺母副驱动,电机2-1. 1的滚珠丝杠螺母副固定在立柱1-3上,立柱1-3与 静止平台模块1联接,两虎克铰通过连杆连接,并分别与运动滑台模块2-2、运动平台模块 3连接。如图5所示特征在于采用六个直线驱动副,运动平台模块3上两相邻的下虎克铰 2-4. 3与连杆模块2-5、运动滑台模块2-2的上虎克铰2-4. 1构成一个近似三角形(运动滑 台模块2-2上两相邻支链距离视为无限小),加上运用承载性好,转角范围大,灵活性好的 虎克铰联接各模块,使得该结构精巧,具备较大运动范围与倾角的特征。 如图6所示Delta并联机器人是一种实现三平动的并联机器人。Delta机器人的 并联机构由静止平台模块1、运动平台模块3和三条运动支链模块2构成,运动支链模块2 由丝杠螺母副和一 4U复合运动副构成,四个虎克铰构成一平行四边形机构(如图7所示)。 驱动副采用丝杠螺母副驱动并固接在静止平台模块1上,复合运动副4U —端通过连接器模 块2-3与电机2-1. 1的滚珠丝杠螺母副连接,另一端与运动平台模块3连接。特征在于采 用三个直线驱动单元2-1,4U复合运动副由4个虎克铰组合而成,两虎克铰与运动平台模块 3相连,两虎克铰通过连接器模块2-3与运动滑台模块2-2相连。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器人包括静止平台模块(1),静止平台模块(1)的内部设有运动支链模块(2),运动支链模块(2)的下端连接运动平台模块(3),运动平台模块(3)上设有末端执行器模块(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器人包括静止平台模块(1),静 止平台模块(1)的内部设有运动支链模块(2),运动支链模块(2)的下端连接运动平台模块 (3),运动平台模块(3)上设有末端执行器模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静止平台模块(1)包括静止平台(1-2),静止平台(1-2)上方设有吊环螺钉(1-1),下方设有立柱(1-3), 立柱(1-3)的下方设有下安装平台(1-4),下安装平台(1-4)的下方设有支脚(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运动支链模块(2)由连接器模块(2-3)将连杆模块(2-5)和驱动模块连接,运动副模块设置在连杆模块 (2-5)和驱动模块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模块由直 线驱动单元(2-1)驱动运动滑台模块(2-2)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模块化并联机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孙立宁王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