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91657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来使用,包括:二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5)、利用侧热交换器(6)、切换机构(3)及第一后级侧喷射管(18c)。在空气调节装置(1)中,在通过将切换机构(3)切换到冷却运转状态来进行热源侧热交换器(4)的除霜的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使制冷剂不能通过第一后级侧喷射管(18c)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2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以能切换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的 形态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并使用在超临界域工作的制冷剂来进行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 的冷冻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具有以能切换冷却运转和加热运转的形态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 并使用在超临界域工作的制冷剂来进行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冷冻装置的一种,已知有 一种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其具有以能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形态而 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并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使用来进行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该空气 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将两个压缩元件串联连接的压缩机;用于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的四通换向阀;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另外,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还包 括将在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流动的制冷剂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以及 用于使制冷剂从气液分离器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的后级侧喷射管。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232263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公开第一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包括压缩机构;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或蒸发器起 作用的热源侧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或散热器起作用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切换 机构;以及后级侧喷射管。压缩机构具有多个压缩元件,采用将从多个压缩元件中的 前级侧的压缩元件喷出的制冷剂以后级侧的压缩元件依次压缩的结构。在此,“压缩机 构”是指以下的结构即,包括一体地装有多个压缩元件的压缩机、装有单个压缩元件 的压缩机和/或连接多台装有多个压缩元件的压缩机而成的装置。另外,“将从多个压 缩元件中前级侧的压缩元件喷出的制冷剂以后级侧的压缩元件依次压缩”并不是指仅仅 包括“前级侧的压缩元件”及“后级侧的压缩元件”这样被串联连接的两个压缩元件, 而是指多个压缩元件被串联连接,各压缩元件间的关系具有上述“前级侧的压缩元件” 与“后级侧的压缩元件”的关系。切换机构是用于切换冷却运转状态和加热运转状态的 机构,在冷却运转状态下按压缩机构、热源侧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的顺序使制冷 剂循环,在加热运转状态下按压缩机构、利用侧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顺序使制 冷剂循环。热源侧热交换器是将空气作为热源的热交换器。后级侧喷射管是用于使在热 源侧热交换器或利用侧热交换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分支并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的制 冷剂管。此外,该冷冻装置是在通过将切换机构切换到冷却运转状态来进行热源侧热交 换器的除霜的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使制冷剂不能通过后级侧喷射管返回到后级 侧的压缩元件的装置。在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采用将空气作为热源的热交换器来作为室外热交 换器的情况下,以作为热源的空气的温度较低的条件进行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产生结霜,因此,需要通过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 热器起作用来进行除霜运转,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此外,作为该除霜运转,在采 用通过将切换机构从制热运转状态切换到制冷运转状态来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 散热器起作用的逆循环除霜运转的情况下,存在尽管欲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 热器起作用,室内热交换器却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产生室内侧的温度降低的问 题,为了避免上述室内侧的温度降低,可考虑与制冷运转时、制热运转时相同,在进行 逆循环除霜运转时也使用后级侧喷射管,使从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到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 剂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从而减少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然而,在如上所述那样使用后级侧喷射管减少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 的流量时,由于进行到逆循环除霜运转即将开始的制热运转的缘故,室内热交换器与四 通换向阀之间的制冷剂管被从压缩机喷出的高温的制冷剂加热而蓄热,在进行逆循环除 霜运转时,不能充分地利用该蓄热,因此,不能实现除霜能力的提高。特别地,在使 用在超临界域工作的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制冷循环的高压成为超过临界压力的压 力,从压缩机构喷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得非常高,所以充分利用该蓄热是较为理想的。因此,在第一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中,在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使制 冷剂不能通过后级侧喷射管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藉此,在该冷冻装置中,在制冷 剂回路中,进行从压缩机构喷出的制冷剂主动地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而吸入压缩机构的 循环。此时,通过充分地利用由于进行到逆除霜运转即将开始的加热运转而被利用侧热 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管等蓄存的热,被压缩机构吸入的制冷循环的低压制冷 剂的温度上升,并且,通过使制冷剂不能通过后级侧喷射管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 来抑制被后级侧的压缩元件吸入的制冷循环的中压制冷剂的温度的降低,因此,能使从 压缩机构喷出的制冷循环的高压制冷剂的温度大幅度上升,从而能提高进行逆循环除霜 运转时制冷剂的单位流量的除霜能力。而且,使制冷剂处于不能通过后级侧喷射管返 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的状态是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在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 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管等的蓄热量减少而成为不能充分地获得提高除霜能力的效果的状态 后,在制冷剂回路中,不过度地继续进行使制冷剂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被压缩机构吸入 的循环,因此,能抑制利用侧的温度降低。这样,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在进行逆循环除霜运转时,能抑制利用侧的温度 降低,并能实现除霜能力的提高。第二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中,逆循环除霜运 转的至少初期是指从逆循环除霜运转的开始到经过根据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 的制冷剂的配管长度而设定的规定时间的期间。在该制冷剂装置中,将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设定成从逆循环除霜运转的 开始到经过根据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的配管长度而设定的规定时间 的期间,因此,能根据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管的配管长度,来判断 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管等的蓄热量减少而成为不能充分地获得提高 除霜能力的效果的状态的时间点。第三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中,逆循环除霜运 转的至少初期是指从逆循环除霜运转的开始到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到4规定温度以下的期间。在该冷冻装置中,将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设定成从逆循环除霜运转的开 始到利用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到规定温度以下的期间,因此,能以利用侧 的温度降低这样的观点,来判断是否因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管等的 蓄热量减少而成为了不能充分地获得提高除霜能力的效果的状态。第四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中,逆循环除霜运 转的至少初期是指从逆循环除霜运转的开始到压缩机构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到 规定压力以下的期间。在该冷冻装置中,将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设定成从逆循环除霜运转的开 始到压缩机构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到规定压力以下的期间,因此,能以与利用 侧的温度降低一起产生的被压缩机构吸入的制冷剂的流量的降低这样的观点,来判断是 否因利用侧热交换器与切换机构之间的制冷剂管等的蓄热量减少而成为了不能充分地获 得提高除霜能力的效果的状态。第五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冻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 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个所涉及的冷冻装 置中,在超临界域工作的制冷剂为二氧化碳。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装置,是使用在超临界域工作的制冷剂的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构(2、102),该压缩机构(2、102)具有多个压缩元件,采用将从所述多个压缩元件中的前级侧的压缩元件喷出的制冷剂以后级侧的压缩元件依次压缩的结构;  热源侧热交换器(4),该热源侧热交换器(4)是将空气作为热源的热交换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或蒸发器起作用;  利用侧热交换器(6),该利用侧热交换器(6)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或散热器起作用;  切换机构(3),该切换机构(3)用于切换冷却运转状态和加热运转状态,在所述冷却运转状态按所述压缩机构、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在所述加热运转状态按所述压缩机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顺序使制冷剂循环;以及  后级侧喷射管(18c、19),该后级侧喷射管(18c、19)用于使在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或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分支并返回到所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  在通过将所述切换机构切换到所述冷却运转状态来进行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的除霜的逆循环除霜运转的至少初期,避免制冷剂通过所述后级侧喷射管而返回到所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见敦史藤本修二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