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红菊专利>正文

一种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848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包括凹壳和至少一个装在轮杆底部的落地轮,脚轮装置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小滑轮,他们通过前后或交错排列构成轮组或履带轮,轮组或履带轮用夹片固定做成一个轮盒或直接装入凹壳的左右侧壁上,轮组的四周设有外翻的保护体,轮盒和凹壳至少有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应用到箱包、旅行箱或类似装置上,可直接安装在箱包后底部对应开设的凹槽内,遇到在上下台阶时,依靠脚轮装置上的小滑轮沿台阶滑动,使用者只需要将旅行箱往上或往下拉动即可实现上下台阶,而且其中的复位弹簧可起到缓冲轮盒的力量,实现避震功能,保护体则对小滑轮的左右移动构成限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滑轮的脚轮装置,该脚轮装置可用于箱 包、旅行箱或类似装置上。
技术介绍
现代的人们外出旅行所用的旅行箱上的脚轮基本是由两个底轮 和底座组成,在上下台阶时十分麻烦,只能用手将旅行箱提上去,也 有人针对此缺陷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是把底轮和凹壳 等做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设计的,依旧没有解决旅行箱无法随使用者 自由上下台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方便箱 体物件上下台阶的带滑轮的脚轮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包括凹壳和至少一个装在轮杆底部的落地轮,脚轮装置包括2个或2个以 上的小滑轮,他们通过前后或交错排列构成轮组或履带轮,轮组或履 带轮用夹片固定做成一个轮盒或直接装入凹壳的左右侧壁上,轮组的 四周设有外翻的保护体,轮盒和凹壳至少有一端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盒和凹壳之间至少有一个连接点。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盒和凹壳的连接方式是铰接连接。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盒后端设置至少一根弹性杆或弹簧, 弹性杆或弹簧位于轮盒和凹壳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落地轮和设置在凹壳里的轮组或履带 轮通过凹壳构成一体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保护体和轮盒设置在一起。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保护体上对应轮盒内的多个轮组或履4带轮之间前后排列的空隙形成凸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盒为伸縮式结构,包括定位器,通过 定位开关与凹壳构成定位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盒内形成容纳滑轮的凹腔,在凹腔内沿纵向方向设置有2个或2个以上的横轴, 一个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 一个横轴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盒是通过一锁定器构成复位连接。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弹性杆构成轮盒和凹壳之间的调位系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轮是带履带的齿轮,固定在凹壳上开 口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落地轮上面的凹槽端口上有轮子,凹槽 的另一端设置另一轮子,中间有固定滑板,外置有履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轮组由不同直径、不同宽度的滑轮组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落地轮可以是万向轮结构。 本技术进一歩设置为落地轮上设有套筒,套筒内有弹簧,形 成避震落地轮。本技术进一歩设置为落地轮和轮组是设置在同一轮杆上,并 在轮杆和凹壳之间至少有一条减震弹簧。本技术再进一步设置为轮盒一端和凹壳铰接,在轮盒一侧放 置一横轴,凹壳对应横轴位置形成滑槽,轮盒前后运动,横轴和滑槽 同步滑动。本技术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应用到箱包、旅行箱或类似装置 上,可直接安装在箱包后底部对应开设的凹槽内,遇到在上下台阶时, 依靠脚轮装置上的小滑轮沿台阶滑动,使用者只需要将旅行箱往上或 往下拉动即可实现上下台阶,而且其中的复位弹簧可起到缓冲轮盒的 力量,实现避震功能,保护体则对小滑轮的左右移动构成限位。附图说明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半剖图。 图3是本技术脚轮装置外观形状示意图1。 图4是本技术脚轮装置外观形状示意图2。 图5是本技术脚轮装置外观形状示意图3。 图6是本技术脚轮装置外观形状示意图4。 图7是本技术脚轮装置外观形状示意图5。 图8是本技术轮盒与凹壳连接方式示意图1。 图9是本技术轮盒与凹壳连接方式示意图2。 图10是本技术轮盒与凹壳连接方式示意图3。 图11是本技术落地轮与凹壳连接方式示意图1。 图12是本技术轮盒与凹壳连接方式示意图2。 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滩例是一种带滑轮的脚轮 装置,包括凹壳l、设置在凹壳l内的落地轮2和轮拿,落地轮2可 转动地设置在凹壳1的底部,在凹壳1内部对应落地轮2上端形成容 纳腔ll,容纳腔ll前端形成开口,轮盒由8个小滑轮3和轮盒本体 4组成,轮盒本体4设置在凹壳1的容纳腔11内,轮盒本体4前端 开槽,槽内沿纵向方向依次排列有8根横轴5,每根横轴5上活动设 置一个小滑轮3,在轮盒本体4的槽边沿对应小滑轮3位置形成保护 体41,在轮盒本体4和凹壳1的容纳腔11内壁之间沿纵向布置有2 个复位弹簧6 ,轮盒本体3和凹壳1的内壁上相应形成弹簧座。上述实施例脚轮装置可直接安装在箱包后底部对应开设的凹槽 内,遇到在上下台阶时,依靠脚轮装置上的;小滑轮3沿台阶滑动,使 用者只需要将旅行箱往上或往下拉动即可实现上下台阶,而且其中的 2个复位弹簧6可起到缓冲轮盒的力量,实现避震功能,保护体41 则对小滑轮3的左右移动构成限位。上述实施例中8个小滑轮3依次排列构成轮组,也可以采用前后或交错排列构成履带轮,小滑轮3或履带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进行设定。上述实施例中复位弹簧6的个数为2个,其具体数量可根据轮盒 的结构和重量来设定。如图3、 4、 5、 6、 7所示,凹壳l的外观形状可多种多样,不限 定于实施l中的形状,可根据具体产品来设定,其中的落地轮2除采 用一般的滚轮外,也可以采用万向轮,落地轮2可以与设置在凹壳1 里的轮组或履带轮通过凹壳1构成一体设置。如图8、 9、 IO所示,除上述实施例采用复位弹簧6夕卜,也可以采用一根弹簧杆9或液压杆等类似结构来实现轮盒和凹壳1的连接。 除上述实施例1夕卜,本技术可优选的结构是轮盒为伸縮式结构,包括定位器,通过定位开关与凹壳构成;定位连接。轮盒是通过一锁定器构成复位连接。弹性杆构成轮盒和凹壳1之间的调位系统。 除上述实施例1外,本技术可优选的结构是滑轮是带履带的齿轮,固定在凹壳l上开口处。除上述实施例1夕卜,本技术可优选的结构是落地轮2上面的凹槽端口上有轮子,凹槽的另一端设置另一轮子,中间有固定滑板,外置有履带。除上述实施例1夕卜,本技术可优选的结构是轮组由不同直 径、不同宽度的小滑轮3组成。如图ll、 1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l夕卜;,本技术可优选的结 构是落地轮2上设有套筒,套筒内有弹簧,形成避震落地轮。除上述实施例1夕卜,本技术可优选的结构是落地轮2和轮组 是设置在同一轮杆上,并在轮杆和凹壳1之间至少有一条减震弹簧。除上述实施例1夕卜,本技术可优选的结构是轮盒一端和凹壳 l铰接,在轮盒一侧放置一横轴,凹壳1对应横轴位置形成滑槽,轮 盒前后运动,横轴5和滑槽同步滑动。如图13所示,落地轮2和轮盒本体4一体设置,落地轮2固定 在轮盒本体4正下端,在凹壳1和轮盒本体4之间还设置有一个中间7缓冲板7,中间缓冲板7的横截面为"凹"型,轮盒本体4设置在中 间缓冲板7上,并受其两侧的台阶限位,中间缓冲板7与轮盒本体4 之间设置有2个复位弹簧6,中间缓冲板7与凹壳1之间设置有一个 复位弹簧6。权利要求1、一种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包括凹壳和至少一个装在轮杆底部的落地轮,其特征在于脚轮装置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小滑轮,他们通过前后或交错排列构成轮组或履带轮,轮组或履带轮用夹片固定做成一个轮盒或直接装入凹壳的左右侧壁上,轮组的四周设有外翻的保护体,轮盒和凹壳至少有一端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轮盒和凹壳之间至少有一个连接点。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盒和凹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滑轮的脚轮装置,包括凹壳和至少一个装在轮杆底部的落地轮,其特征在于:脚轮装置包括2个或2个以上的小滑轮,他们通过前后或交错排列构成轮组或履带轮,轮组或履带轮用夹片固定做成一个轮盒或直接装入凹壳的左右侧壁上,轮组的四周设有外翻的保护体,轮盒和凹壳至少有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红菊留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阮红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