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红菊专利>正文

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136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爬楼装置包括一个轮盒和设于轮盒内的至少2个滚轮或履带轮及其履带,滚轮或履带轮可活动地设置在轮盒的外侧上,避震调位机构设置在爬楼装置上相对滚轮或履带轮设置的另一侧上,包括一个壳体和至少一个连杆,壳体为用于安装或固定连杆的部件,连杆一端和轮盒之间构成角度调节定位,使爬楼装置具有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和爬楼缓冲定位的第一位置。爬楼装置可装设在箱包、旅行箱或行李手推车上,适合在楼梯、台阶或类似场合使用。遇到有台阶的地方时,展开其中的爬楼装置,往上拉箱体,爬楼装置上的滚轮或履带轮沿着台阶的台阶面爬行,因为爬楼装置后附带的避震调位机构是弹性可调的,使箱体得到缓冲。(*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该爬楼装置可装设在箱包、旅行箱或行李手推车上,适合在楼梯、台阶或类似场合使用。
技术介绍
一般市场上销售或人们使用的旅行箱都是由箱体、滚轮、可伸縮拉杆等部件组成,在平地上移动时,可通过牵引可伸縮拉杆带动箱体往前移动,往往箱体由于负重比较大,使用者在前面牵引也比较费力,特别在上下楼梯时,由于箱体的自重,很不方便,而且箱体容易与楼梯发生磨擦与碰撞,容易损坏。中国技术专利号200620007444. 9名称为《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由箱体、设置在箱体底部的至少一对滚轮、设置在箱体上部与滚轮同侧的可伸縮拉杆、撑杆和连杆组成,该拉杆可伸縮于一固定在箱体与拉杆同侧的拉杆架,铰接在拉杆架上端的撑杆,该撑杆下端设置有滚轮,该撑杆上铰接有可自动收回和弹起的连杆,撑杆和连杆的设置虽然可以解决上楼梯时需要将旅行箱拎起上楼的问题,但却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使用者往上拉拉杆并带动旅行箱上楼梯时,由于缺少缓冲装置,旅行箱会在上楼梯过程中与台阶专利技术碰撞,非常容易损坏,而且连杆和撑杆之间没有一个角度调节机构,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或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实用性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翻越台阶且不易损坏的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爬楼装置包括一个轮盒和设于轮盒内的至少2个滚轮或履带轮及其履带,滚轮或履带轮可活动地设置在轮盒的外侧上,避震调位机构设置在爬楼装置上相对滚轮或履带轮设置的另一侧上,包括一个壳体和至少一个连杆,壳体为用于安装或固定连杆的部件,连杆一端和轮盒之间构成角度调节定位,使爬楼装置具有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和爬楼缓冲定位的第一位置。避震调位机构可有多种结构1、避震调位机构的壳体与爬楼装置中的轮盒一体设置,壳体内形成连杆的布置腔,连杆为弹性杆,1个或多个弹性杆构成弹性组设置布置腔内,弹性杆前端抵压在壳体的内壁上,弹性杆的后端用于活动连接其他外部装置,弹性杆具有一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可通过连接线与弹性组构成可调角度连接。2、爬楼装置的轮盒为摆杆,摆杆外侧上设置有滚轮,在其最下端设置有落地轮,避震调位机构的连杆为可前后伸縮的伸缩杆,该伸縮杆的前端与摆杆固定连接,伸縮杆的后端固定在壳体内,摆杆通过伸縮杆与箱体构成角度调节配合。3、爬楼装置中的轮盒为摆杆,摆杆外侧上设置有滚轮,在其最下端设置有落地轮,摆杆上至少一端与壳体可摆动铰接连接,避震调位机构包括弹性杆及其调节器,调节器由调节开关和铰接杆组成,铰接杆设置在摆杆和壳体之间,铰接杆的最上端固定在摆杆上,弹性杆位于铰接杆和摆杆之间构成弹性连接,调节开关位于箱体底部,调节开关与铰接杆连接,摆杆通过弹性杆与壳体构成角度调节配合。4、爬轮机构的轮杆的上端用于连接其他外部装置,避震调位机构为一弹簧,弹簧位于轮杆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的铰接点上。5、爬轮机构的轮杆内部形成活动腔,在该活动腔顶端固定一缓冲弹簧,在轮杆的外壁两侧由上至下形成一排对称的定位孔,连杆上的活动连接头两侧边分别形成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内设有一定位柱及其相应的复位弹簧,定位柱的大小与定位孔相适配,在活动连接头上另设有控制定位柱伸縮的开关,连杆上的活动连接头具有与轮杆上的缓冲弹簧构成缓冲配合的第一工作位置和与轮杆上的定位孔构成角度调节的第二工作位置。以上第一种方式的两个爬楼装置可对称设置在其他外部装置上,弹性组相应设置。以上第二种方式的爬楼装置由两个大摆杆和两个小摆杆组成,小摆杆分列于箱体的最外两侧,大摆杆设置在两个小摆杆之间,伸縮杆相应设置。为了实现可操作性,本技术再进一步设置为避震调位机构包括开关或连线对连杆的动作构成控制。本技术设计一种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该爬楼装置可装设在箱包、旅行箱或行李手推车上,适合在楼梯、台阶或类似场合使用。遇到有台阶的地方时,展开其中的爬楼装置,往上拉箱体,爬楼装置上的滚轮或履带轮沿着台阶的台阶面爬行,因为爬楼装置后附带的避震调位机构是弹性可调的,使箱体得到缓冲,通过调节爬楼装置和箱体之间的工作角度,以适用不用的情况与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4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4侧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4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内支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4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4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2、 3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1是将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应用到箱包上,该箱包包括箱体l,可伸縮的拉杆2、爬楼装置3和避震调位机构4,可伸縮的拉杆2设置在箱体1内,在箱体1后侧端朝向爬楼装置3 —侧形成与爬楼装置3的轮盒31形状相适配的凹槽11,爬楼装置3包括一个轮盒31和设于轮盒31表面的4个滚轮32,轮盒31上的滚轮32朝向箱体1外侧,避震调位机构4为弹簧组,1个或多个弹簧41构成弹性组设置凹槽11内,弹簧41前端抵压在轮盒31的后端上,弹簧41的后端活动连接在凹槽11的壁上,控制开关5设置在箱体1上,并通过连线6与弹簧组构成可调角度连接,两个爬楼装置2对称设置在箱体1上的凹槽11内,弹簧组相应设置。带避震调位机构4的爬楼装置3还可有多种结构如图4、 5、 6所示,具体实施例2的爬楼装置3由两个大摆杆33和两个小摆杆34组成,小摆杆34分列于箱体1的最外两侧,大摆杆33设置在两个小摆杆34之间,每个摆杆外侧上设置有滚轮32,在其最下端设置有落地轮,每个摆杆上至少一端与凹槽ll可摆动铰接连接,避震调位机构4的连杆为可前后伸縮的伸縮杆42,该伸縮杆42的前端与大摆杆33固定连接,伸縮杆42的后端固定在凹槽11内,大摆杆33通过伸縮杆42与箱体1构成角度调节配合,大摆杆34处的连杆采用弹簧构成弹性缓冲,控制开关5相应设置在箱体1上。如图7、 8所示,具体实施例3的爬楼装置3设置在箱体1的最外两侧,其中轮盒为摆杆35,摆杆35外侧上设置有滚轮32,在其最下端设置有落地轮,摆杆35上至少一端与凹槽11可摆动铰接连接,避震调位机构4包括弹性杆43及其调节器44,调节器44由调节开关441和铰接杆442组成,铰接杆442设置在摆杆35和箱体1上的凹槽11之间,铰接杆442的最上端固定在摆杆35上,弹性杆43位于铰接杆442和摆杆35之间构成弹性连接,调节开关441位于箱体1底部,调节开关441与铰接杆442连接,摆杆35通过弹性杆43与箱体1构成角度调节配合。如图9、 10、 ll所示,具体实施例4是避震调位机构以定位调节、弹簧缓冲的方式与爬楼装置3结合——爬轮机构3的轮盒为一支撑杆7, 支撑杆7底部设有落地轮,支撑杆7内部形成活动腔,在该活动腔顶 端固定一缓冲弹簧71,在支撑杆7的外壁两侧由上至下形成一排对 称的定位孔72,连杆8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避震调位机构的爬楼装置,其特征在于:爬楼装置包括一个轮盒和设于轮盒内的至少2个滚轮或履带轮及其履带,滚轮或履带轮可活动地设置在轮盒的外侧上,避震调位机构设置在爬楼装置上相对滚轮或履带轮设置的另一侧上,包括一个壳体和至少一个连杆,壳体为用于安装或固定连杆的部件,连杆一端和轮盒之间构成角度调节定位,使爬楼装置具有初始状态的第一位置和爬楼缓冲定位的第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红菊留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阮红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