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74337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部件的机架,还包括送料盘、送料通道和加工线,所述送料盘的底部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送料盘的出口与所述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送料通道的尾部与所述的加工线相衔接,所述送料通道的头部设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的送料通道;所述的加工线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由前自后依次为注脂工位、第一压盖工位、工件翻转工位、第二压盖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轴承生产工作中注脂及安装防尘盖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置。(二)
技术介绍
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钢珠以及用于保持钢珠位置 的保持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内还卡设有防尘盖。在进行组装时, 将钢珠安装到内圈和外圈之间后,需要在外圈和内圈之间注入油脂,然 后再盖上防尘盖。在现有技术中,油脂的注入以及防尘盖的安装都是手 工进行的,效率十分低下,但目前还没有用于注脂及安装防尘盖的轴承 自动注脂压盖装置。(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注脂及安装防尘盖的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 置,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置,可自动完成注脂及安 装防尘盖。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 盖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部件的机架,还包括送料盘、送料通道和加工 线,所述送料盘的底部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 的送料盘的出口与所述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送料通道的尾部与所述 的加工线相衔接,所述送料通道的头部设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 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的送料通道;所述的加工线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由前自后依次为注脂工位、 第一压盖工位、工件翻转工位、第二压盖工位;所述注脂工位的上方设有注脂气缸,所述的注脂气缸内设有与所 述注脂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注脂管,所述的注脂管对准所述的注脂工 位,该注脂管的头部与脂桶连通,所述注脂管的尾部呈与轴承的内圈 和外圈之间的间隙相适配的环状,所述的脂桶内设有压脂装置;所述第一压盖工位的上方设有第一容套,所述第一容套与所述的 加工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工件的厚度,所述的第一容套具有用于盛放防 尘盖的第一筒状置料腔,该第一筒状置料腔对准所述的第一压盖工位, 所述第一筒状置料腔的下端具有向内微縮的微縮部;所述第一容套的 上方设有第一压盖气缸,所述第一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第一容 套的第一筒状置料腔;第一筒状置料腔的下端向内微縮的微縮部的作 用在于防止盛放在第一筒状置料腔内的防尘盖漏出。所述的工件翻转工位处的加工线上设有翻转块,所述的翻转块设 有用于容纳工件的夹缝,该翻转块与一翻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 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加工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压盖工位的上方设有第二容套,所述第二容套与所述的 加工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工件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容套具有用于盛放防 尘盖的第二筒状置料腔,该第二筒状置料腔对准所述的第二压盖工位, 所述第二筒状置料腔的下端具有向内微縮的微縮部;所述第二容套的 上方设有第二压盖气缸,所述第二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第二容 套的第二筒状置料腔;第二筒状置料腔的下端向内微縮的微縮部的作 用在于防止盛放在第二筒状置料腔内的防尘盖漏出。所述加工线的一侧还设有往复送料条,所述的往复送料条与第一 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其中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加工线垂直,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加工线平行;所述的往复送料条上设有数个用于将工件从上个工位移向下个工 位的夹口,夹口与夹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夹口面向所述的加工 线,加工线上相邻的两个工位之间的距离是相邻的两个夹口之间距离 的自然数倍;还包括协调各部分运行的控制器,所述的推料气缸、注脂气缸、 第一压盖气缸、翻转电机、第二压盖气缸、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均与 所述的控制器信号连接。进一步,在所述的工作线上,所述第二压盖工位的后方设有匀脂 工位,所述第二压盖工位和匀脂工位之间的距离亦是相邻的两个夹口 之间距离的自然数倍;所述匀脂工位的上方设有匀脂气缸,所述的匀 脂气缸的活塞杆还与对准所述匀脂工位且直径等于轴承内圈的内径的 匀脂转棒连接,所述的匀脂气缸的活塞杆还与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 接,所述匀脂气缸和旋转电机亦与所述的控制器信号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送料盘转动,将 工件(尚未注脂和安装防尘盖的半成品轴承)送入到送料通道,通过 推料气缸动作将工件向前推至加工线和送料通道的衔接处。然后第二 气缸动作,拉动往复送料条移动,使得往复送料条的第一个夹口对准 送料通道和加工线衔接处的工件,之后第一气缸动作将往复送料条向 加工线推进,使得送料通道和加工线衔接处的工件进入到往复送料条 的夹口内,第二气缸再动作拉动工件到注脂工位处,然后第一气缸再 次动作,往复送料条后退,工件脱离夹口,同时注脂气缸动作带动注 脂管下降,使注脂管的尾部接触工件并对准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脂桶内设有压脂装置将油脂压向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从而完成注 脂。完成注脂后,在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往复送料条的夹 口将完成注脂的工件送到第一压盖工位。在第一压盖工位,第一压盖 气缸动作,将第一筒状置料腔内的防尘盖集体下压,从而将第一筒状 置料腔内的最下方的防尘盖压入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然后第一 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复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筒状置料腔的下端 向内微縮的微縮部只是向内微縮,因此在向下压防尘盖时,防尘盖在 通过该微縮部时会产生略微的变形,但不会影响防尘盖的使用;同时 由于第一容套与加工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工件的厚度,因此第一筒状置 料腔内最下方的防尘盖压入到轴承中后,该防尘盖上方的防尘盖不会 掉出第一筒状置料腔。完成压盖动作后,在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往复送料条 的夹口将工件送到工件翻转工位的翻转块的夹缝内,在工件翻转工位, 翻转电机动作,从而带动翻转块翻转180° 。之后在第二气缸和第一 气缸的作用下,往复送料条的夹口将工件送到第二压盖工位,第二压 盖气缸采用与第一压盖气缸相同的动作将第二筒状置料腔内的最下方 的防尘盖压入轴承内。完成该动作后在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作用下, 往复送料条的夹口将工件送到匀脂工位,工件还停留在往复送料条的 夹口内时,匀脂气缸动作使匀脂转棒下降,匀脂转棒进入内圈并在旋 转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又匀脂转棒的直径与内圈的内径相等,因此轴 承内圈旋转,从而使油脂均匀分布。之后在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作 用下,往复送料条的夹口将工件卸料。在控制器的调节下,本实用新 型的各部分协调运行。当然还可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完善,如在注脂工位的前方加设检查工位,在检查工位的上方设置摄像系统, 以便检查工件的完整性;还可以在注脂工位后方设红外检测装置,注 入油脂后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检测是否注脂完全;还可在加工线上设分 流工位,将不合格的产品分流出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轴承生产工作中注脂及安装防尘盖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容套和第一压盖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翻转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 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部件的机 架l,还包括送料盘2、送料通道3和加工线4,所述送料盘的底部与 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送料盘2的出口与所述的送料 通道3连通,所述送料通道3的尾部与所述的加工线4相衔接,所述 送料通道3的头部设有推料气缸5,所述推料气缸5的活塞杆对准所 述的送料通道3。所述的加工线4上设有五个工位,由前自后依次为注脂工位6、 第一压盖工位7、工件翻转工位8、第二压盖工位9、匀脂工位IO。所述注脂工位6的上方设有注脂气缸11,所述的注脂气缸11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自动注脂压盖装置,包括用于安装部件的机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送料盘、送料通道和加工线,所述送料盘的底部与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送料盘的出口与所述的送料通道连通,所述送料通道的尾部与所述的加工线相衔接,所述送 料通道的头部设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的送料通道; 所述的加工线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由前自后依次为注脂工位、第一压盖工位、工件翻转工位、第二压盖工位; 所述注脂工位的上方设有注脂气缸,所述的注脂气缸内设有与所述注 脂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注脂管,所述的注脂管对准所述的注脂工位,该注脂管的头部与脂桶连通,所述注脂管的尾部呈与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相适配的环状,所述的脂桶内设有压脂装置; 所述第一压盖工位的上方设有第一容套,所述第一容套与所述的加工 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工件的厚度;所述的第一容套具有用于盛放防尘盖的第一筒状置料腔,该第一筒状置料腔对准所述的第一压盖工位,所述第一筒状置料腔的下端具有向内微缩的微缩部;所述第一容套的上方设有第一压盖气缸,所述第一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第一容套的第一筒状置料腔; 所述的工件翻转工位处的加工线上设有翻转块,所述的翻转块设有用于容纳工件的夹缝,该翻转块与一翻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的加工线相垂直; 所述第二压盖工位的上方设有第二容套,所述第二容套与所 述的加工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工件的厚度;所述的第二容套具有用于盛放防尘盖的第二筒状置料腔,该第二筒状置料腔对准所述的第二压盖工位,所述第二筒状置料腔的下端具有向内微缩的微缩部;所述第二容套的上方设有第二压盖气缸,所述第二压盖气缸的活塞杆对准所述第二容套的第二筒状置料腔; 所述加工线的一侧还设有往复送料条,所述的往复送料条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其中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加工线垂直,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的加工线平行; 所述的往复送料条上设有数个 用于将工件从上个工位移向下个工位的夹口,夹口与夹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夹口面向所述的加工线,加工线上相邻的两个工位之间的距离是相邻的两个夹口之间距离的自然数倍; 还包括协调各部分运行的控制器,所述的推料气缸、注脂气缸、第一压盖气缸、 翻转电机、第二压盖气缸、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均与所述的控制器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美培林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