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器件及使用该分析用器件的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7352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相对于保持试样液的第一保持腔(243)在旋转驱动的周向邻接地配置有操作腔(245),设置设于第一保持腔(243)的侧壁的通过毛细管力抽吸试样液并输送至操作腔(245)的连接部(255),设置相对于操作腔(245)配置于旋转驱动的外周方向的与操作腔(245)的最外周位置通过连接通路(256)连通的第二保持腔(247、248),连接部(255)伸长至比保持于第一保持腔(243)的试样液的液面更靠近外周方向的位置而形成;可以实现试样液的微量化,能够消除试样液和试剂的搅拌不均,可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从生物等采集的液体的分析的分析用器件。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对从生物等采集的液体进行分析的方法,已知使用形成有液体流路的 分析用器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用器件可以采用旋转装置来进行流体的控制,能够 利用离心力来进行试样液的稀释、溶液的计量、固体成分的分离、分离得到的流体的输送分 配、溶液和试剂的混合等,因此可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分析。利用离心力输送溶液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分析用器件如图57所示,可以通过移 液管等插入器具将试样液从注入口 91注入收纳腔92,通过分析用器件90的旋转将试样液 输送至分离腔93并离心分离后,经由连接流路94将溶液成分采集至计量流路95,通过分析 用器件90的下一次旋转将计量流路95内的溶液成分输送至测定点96。这时,在分离腔93 的最外周设有用于排出全血的具有虹吸管形状的连接流路97,使得残留于分离腔93的全 血不会紧跟着流入连接流路94、计量流路95。如下构成利用该连接流路97的虹吸效应, 将分离腔93内的不需要的试样液排出至溢流腔98。此外,利用离心力输送溶液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分析用器件如图58所示,将在 稀释液计量室84中通过离心力计量后的稀释液和在分离室80中离心分离后的上清的血浆 经由虹吸管流路82、84通过离心力输送至混合室86,在混合室86中进行搅拌后,经由虹吸 管流路87输送至设于比混合室86更靠近外周的位置的测定小室88来进行测定。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利用离心力计量试样的分析用器件。该分析用器件如图59 图62所示构成。图5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器件。此外,图60表示作为其主要部分的形成有微通 道的基底基板。图59中,分析用器件由具有微通道204a、204b的基底基板3和闭塞基底基板3的 开口部的覆盖基板4、粘接层300构成。形成于基底基板3的微通道204a、204b通过注塑成形制作有如图60所示的具有 凹凸的微通道图案,可以将要分析的试样液注入分析用器件并利用离心力和毛细管力实现 流体移动。图61中,旋转轴心107表示实施分析时的分析用器件的旋转中心。测定时的分析用器件中,在微通道204a内填充有使试样液和试剂反应而得的反 应溶液205,反应溶液205的吸光度根据试样液和试剂的反应比例而变化。于是,通过从光 源部206对微通道204a照射透射光,在受光部207测定该透射光的光量,从而可以测定透 射反应溶液205的光量的变化,对反应状态进行分析。下面,对该分析用器件的微通道结构和试样液的输送过程进行说明。图61是表示分析用器件的微通道结构的俯视图。此外,图62(a) 图62(d)表示 分析用器件的输送过程。如图60和图61所示,微通道结构由用于注入/收纳试样液的液体收纳室209、计量一定量的试样液并保持的计量室210、用于接收超出计量室210的容量的剩余的容量的 试样液的溢流室211、用于输送通过计量室210计量好的试样液并使其与试剂反应来测定 吸光度的测定小室212构成。液体收纳室209通过连接通路213与计量室210连接,通过从注入口 208如图 62(a)所示将试样液注入/收纳至液体收纳室209并使分析用器件旋转,可以如图62(b)所 示将试样液输送至计量室210。计量室210从位于计量室210的旋转半径方向的最内侧的溢流口 214通过毛细管 通路217与配置于计量室210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的溢流室211的流入口 216连接。此 外,计量室210从位于计量室210的旋转半径方向的最外侧的位置通过连接通路215与测 定小室212连接。在溢流室211设有空气孔218而使试样液易于流入,在测定小室212也 设有空气孔219而使试样液易于流入连接流路215。连接流路215呈具备配置于比溢流室211的流入口 216与毛细管通路217的界面 更靠近分析用器件的旋转轴心的位置的弯管的虹吸管形状。通过像这样将计量室210与测定小室212连接,即使将收纳于液体收纳室290内 的试样液通过分析用器件的旋转输送并填充至计量室210,如图62(b)所示,连接通路215 内的试样液也只是填充至与分析用器件的旋转轴心的旋转半径方向上的距离同自分析用 器件的旋转轴心至溢流室211的流入口 216与毛细管通路217的界面为止的距离相当的位置。如果计量室210的填充结束后使分析用器件停止,则连接通路215内毛细管力发 挥作用,如图62(c)所示试样液充满至测定小室212的入口。这时,由于测定小室212的 深度大,毛细管力与连接通路215的毛细管力相比极小,因此试样液不会流入测定小室212 内。连接通路215被充满后,通过使分析用器件再次旋转,保持于计量室210内的试样 液如图62(d)所示藉由虹吸效应被输送至测定小室212。构成计量室210的壁面中,位于分析用器件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的壁面形状以 从计量室210的连接通路213附近向溢流口 214附近陷入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的形态形 成。即,构成计量室210的壁面中,位于分析用器件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内侧的壁面以旋转半 径方向上的位置从计量室210的试样液的流入口向溢流口逐渐接近旋转轴心的形态形成, 藉此在从液体收容室209输送试样液时计量室210内的空气选择性地向溢流口 214漏出, 因此填充计量室210时因空气混入而产生的试样液的计量偏差减少。毛细管通路217的深度形成为50 μ m 200 μ m,分析用器件的旋转中,液面稳定 在与旋转轴心的旋转半径方向上的距离同旋转轴心至溢流室211的流入口 216与毛细管通 路217的界面为止的距离相当的位置来进行计量,旋转减速/停止时,试样液因毛细管通路 217的毛细管力而被捕获于毛细管通路217内,因此可以防止向溢流室211的流出,能够精 密地计量。此外,被捕获于毛细管通路217内的试样液在下一次旋转时通过离心力被送回 计量室210,因此可以将所计量的试样液全部输送给下一工序。由此,形成如下构成通过分析用器件的旋转将注入液体收纳室209内的试样液 输送至计量室210,将超出规定量的试样液经由毛细管通路217排出至溢流室211,从而可 以计量规定量的试样液。此外,专利文献4中,如下构成如图63(a)、(b)所示,通过移液管等插入器具将 试样液从注入口 286注入流入通路284,通过分析用器件的旋转将试样液输送至测定小室 285,通过旋转的减速或停止而利用作用于流路287的毛细管力抽吸试样液,通过再次使旋 转加速而将试样液送回测定小室285,从而可以实现试样液和试剂288的搅拌。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7-07867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表平10-50134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7-03322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开2006-145451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文献1中,通过毛细管力在连接流路97中流动的全血的输送速度存在个体差 异,因此必须给输送时间留有余地。然而,如果自填充至连接流路97的出口起到下一动作 为止的等待时间长,则全血在连接流路97的出口凝固而堵塞时,发生无法将分离腔93的全 血排出至溢流腔98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自填充至连接流路97的出口起到下一动作为止的等 待时间长,也可以抑制全血在连接流路9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析用器件,它是具有将试样液通过由旋转驱动产生的离心力向测定点输送的微通道结构且用于读取所述测定点的反应液的信息的分析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通过所述离心力输送的试样液的第一保持腔、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腔在所述旋转驱动的周向邻接配置的操作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腔的侧壁的通过毛细管力抽吸保持于所述第一保持腔的试样液并输送至所述操作腔的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操作腔配置于所述旋转驱动的外周方向的藉由连接通路与所述操作腔的最外周位置连通的保持通过离心力从所述操作腔输送的试样液的第二保持腔;所述操作腔与第一保持腔的连接部伸长至相对于产生所述离心力的旋转轴心比保持于所述第一保持腔的试样液的液面更靠近外周方向的位置而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伯博司杉本博文曾我部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