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存运专利>正文

混合煤气发生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036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混合煤气发生炉,属于炉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混合煤气发生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煤气发生炉,由机架和加料机构成;炉体上端有加料斗、上水封、钟罩、吊杆、撑杆;炉体底部有出灰口、接灰盘、下水封、刮灰铲;加料机由滑轨、加料车、加料电机和卸料口构成;滑轨上铰连接的平衡杆加料斗侧槽内,与密封炉颈的阀盖连接,平衡杆另一端与配重连接。使用时,加料车上升将吊杆顶起,使钟罩脱离上水封,当加料车驰入卸料口时,加料车中的煤炭泻入加料斗中,完成一次加料过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炉窑
,特别涉及一种煤气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合煤气发生炉在炉体上方设置有加料斗,加料斗上设置上水封和钟罩, 在炉体下方设置有下水封,在加料斗与炉身之间设置阀盖,这种阀盖多为旋转式或抽拉式, 需要人为进行开关操作,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混合煤气发生炉在使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 煤气发生炉,其实施方案如下 混合煤气发生炉,由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炉体和加料机构成; 炉体上端有与炉膛通过炉颈相连通的加料斗,加料斗上端有上水封,上水封上有钟罩,钟罩上有吊绳,吊绳连接在吊杆上,吊杆与炉体上的撑杆绞连接; 炉体底部有出灰口,位于出灰口下方的机架上活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固定安装 有接灰盘,接灰盘内有下水封,位于接灰盘内的炉体外壁上倾斜设置有刮灰铲,进风管穿过 转轴、接灰盘和出灰口通入炉膛内,水套上段的蒸汽管与进风管相通,炉膛底部有炉排,机 架底部的转轴电机与蜗杆连接,蜗杆与转轴上安装的蜗轮啮合; 炉体外层有水套,炉体外壁有入口 ,水套上段、中段和下段分别设置有煤气出口 、 出水管和进水管; 加料机由倾斜设置在机架上的两平行滑轨及安装在滑轨上的加料车和加料电机 构成; 加料车前端开口 ,其底部设置有前后两组车轮,两组车轮分别安装在滑轨内侧上 的滑槽内,加料车尾部活动连接有顶框,顶框前端置于加料车前方; 位于吊杆上方的滑轨上有向炉体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呈喇叭口状的卸料口 ; 滑轨顶部和底部分别有顶滑轮和底滑轮,底滑轮与加料电机连接,拉绳绕过底滑 轮和顶滑轮,与加料车尾部连接; 加料斗侧壁有侧槽,滑轨上铰连接有平衡杆,平衡杆一端伸入侧槽内,与悬挂于炉 膛内密封炉颈并且上端呈锥形的阀盖连接,平衡杆另一端与配重连接。 使用时,需要往炉膛中添加燃料,燃料的添加过程是将加料车装满煤炭,启动加 料电机和转轴电机,底滑轮旋转,拉绳绕过顶滑轮拉动加料车沿滑轨上行,加料车通过底部 车轮沿滑槽向上滑行,当加料车到达吊杆下方时,安装在加料车上并且其前端位于加料车 前方的顶框将吊杆顶起,加料车继续上升,吊杆绕撑杆旋转,从而将钟罩掀开,脱离上水封, 当吊杆上升至位于卸料口上方时,加料车驰入卸料口,由于卸料口倾斜向下延伸,加料车中 的煤炭就从前端开口处倾泻入加料斗中,完成一次加料过程;加料电机反转,加料车退出卸 料口,沿滑轨向下返程,吊杆向下旋转,钟罩闭合。加料车退回至加料机底部,重新装载煤炭,加料电机正转,加料车上行,进行第二个回合的加料过程,加料工作如此反复进行。 在添加燃料过程中,燃料压迫阀盖,当配重端力矩大于阀盖端力矩时,平衡杆配重 端下沉,阀盖处于关闭状态;而在加料过程中,当加料斗中的煤炭达到预定量时,即阀盖端 力矩大于配重端力矩时,平衡状态被打破,载有煤料的阀盖向下运动,加料斗中的煤炭倾倒 入炉膛中。 混合煤气发生炉在使用前需要对其中的燃料进行点火,点火过程是从炉体入口 处往炉膛中放入木柴等易燃物质进行点燃,然后在燃烧物上添加煤燃料,即可完成点火工 作。 在炉膛外壁上设置有水套,炉膛中的煤燃料燃烧时,炉壁上的余热使水套中的水蒸发,水蒸汽沿蒸汽管进入进风管并被引入炉膛内参与煤炭的气化燃烧。 炉膛内的煤炭燃烧产生的煤气由煤气出口排出,引至需要的地方使用。 炉膛内的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从出灰口处落到接灰盘底部,接灰盘内设计有下水封,防止煤气泄漏;当接灰盘底部的灰烬积存到一定量时,启动转轴电机,在蜗杆、蜗轮和转轴的驱动下,接灰盘与炉体发生相对旋转,从而通过倾斜设置在炉体上的刮灰铲将煤灰从接灰盘中铲除。 水套上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可用于水套的给排水。 这种混合煤气发生炉阀盖开关操作方便,并且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配重大小来调 控加料量。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接灰盘中部还固定安装有中空的套管,套管套装在 进气管外部,套管贯穿炉排,位于炉排上方的套管外壁上有螺旋叶片。这种结构的混合煤气 发生炉工作时,套管随接灰盘一齐旋转,进气管通过的混合气体从套管顶部吹入炉膛内,套 管外壁上的螺旋叶片在旋转中可将炉膛中的煤灰向下挤压,通过出灰口排入接灰盘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合煤气发生炉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混合煤气发生炉,由机架30以及安装在机架30上的炉体1和加料 机24构成; 炉体1上端有与炉膛2通过炉颈5相连通的加料斗6,加料斗6上端有上水封8, 上水封8上有钟罩10,钟罩10上有吊绳11,吊绳11连接在吊杆9上,吊杆9与炉体1上的 撑杆7绞连接; 炉体1底部有出灰口 33,位于出灰口 33下方的机架30上活动安装有转轴34,转 轴34上固定安装有接灰盘27,接灰盘27内有下水封36,位于接灰盘27内的炉体1外壁上 倾斜设置有刮灰铲28,进风管37穿过转轴34、接灰盘27和出灰口 33通入炉膛2内,水套 3上段的蒸汽管38与进风管37相通,炉膛2底部有炉排39,机架30底部的转轴电机29与 蜗杆31连接,蜗杆31与转轴34上安装的蜗轮32啮合; 炉体1外层有水套3,炉体1外壁有入口 41,水套3上段、中段和下段分别设置有煤气出口 42、出水管21和进水管20 ; 加料机24由倾斜设置在机架30上的两平行滑轨25及安装在滑轨25上的加料车 17和加料电机22构成; 加料车17前端开口 ,其底部设置有前后两组车轮18,两组车轮18分别安装在滑轨 25内侧上的滑槽19内,加料车17尾部活动连接有顶框16,顶框16前端置于加料车17前 方; 位于吊杆9上方的滑轨25上有向炉体1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呈喇叭口状的卸料 □ 12 ; 滑轨25顶部和底部分别有顶滑轮13和底滑轮23,底滑轮23与加料电机22连接, 拉绳14绕过底滑轮23和顶滑轮13,与加料车17尾部连接; 加料斗6侧壁有侧槽43,滑轨25上铰连接有平衡杆15,平衡杆15 —端伸入侧槽 43内,与悬挂于炉膛2内密封炉颈5并且上端呈锥形的阀盖4连接,平衡杆15另一端与配 重26连接; 接灰盘27中部还固定安装有中空的套管35,套管35套装在进气管37外部,套管 35贯穿炉排39,位于炉排39上方的套管35外壁上有螺旋叶片40。 使用时,选择与炉膛2工作容量或所需产出的煤气量相适应的配重26,然后将加 料车25装满煤炭,启动加料电机22和转轴电机29,底滑轮23旋转,拉绳14绕过顶滑轮13 拉动加料车17沿滑轨上行,加料车17通过底部车轮18沿滑槽19向上滑行,当加料车17 到达吊杆15下方时,安装在加料车17上并且其前端位于加料车17前方的顶框16将吊杆 9顶起,加料车17继续上升,吊杆9绕撑杆7旋转,从而将钟罩10掀开,脱离上水封8,当吊 杆9上升至位于卸料口 12上方时,加料车17驰入卸料口 12,由于卸料口 12倾斜向下延伸, 加料车17中的煤炭就从前端开口处倾泻入加料斗6中,完成一次加料过程。 加料电机22反转,加料车17退出卸料口 12,沿滑轨19向下返程,吊杆9向下旋 转,钟罩10闭合。加料车17退回至加料机24底部,重新装载煤炭,加料电机22正转,加料 车17上行,进行第二个回合的加料过程,反复如此,在对加料斗6进行加料前,配重端力矩 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混合煤气发生炉,由机架(30)以及安装在机架(30)上的炉体(1)和加料机(24)构成;炉体(1)上端有与炉膛(2)通过炉颈(5)相连通的加料斗(6),加料斗(6)上端有上水封(8),上水封(8)上有钟罩(10),钟罩(10)上有吊绳(11),吊绳(11)连接在吊杆(9)上,吊杆(9)与炉体(1)上的撑杆(7)绞连接;炉体(1)中部有入口(41),底部有出灰口(33),位于出灰口(33)下方的机架(30)上活动安装有转轴(34),转轴(34)上固定安装有接灰盘(27),接灰盘(27)内有下水封(36),位于接灰盘(27)内的炉体(1)外壁上倾斜设置有刮灰铲(28),进风管(37)穿过转轴(34)、接灰盘(27)和出灰口(33)通入炉膛(2)内,水套(3)上段的蒸汽管(38)与进风管(37)相通,炉膛(2)底部有炉排(39),机架(30)底部的转轴电机(29)与蜗杆(31)连接,蜗杆(31)与转轴(34)上安装的蜗轮(32)啮合;炉体(1)外层有水套(3),水套(3)上段、中段和下段分别设置有煤气出口(42)、出水管(21)和进水管(20);加料机(24)由倾斜设置在机架(30)上的两平行滑轨(25)及安装在滑轨(25)上的加料车(17)和加料电机(22)构成;加料车(17)前端开口,其底部设置有前后两组车轮(18),两组车轮(18)分别安装在滑轨(25)内侧上的滑槽(19)内,加料车(17)尾部活动连接有顶框(16),顶框(16)前端置于加料车(17)前方;位于吊杆(9)上方的滑轨(25)上有向炉体(1)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呈喇叭口状的卸料口(12);滑轨(25)顶部和底部分别有顶滑轮(13)和底滑轮(23),底滑轮(23)与加料电机(22)连接,拉绳(14)绕过底滑轮(23)和顶滑轮(13),与加料车(17)尾部连接;其特征在于:加料斗(6)侧壁有侧槽(43),滑轨(25)上铰连接有平衡杆(15),平衡杆(15)一端伸入侧槽(43)内,与悬挂于炉膛(2)内、用于密封炉颈(5)的上端呈锥形的阀盖(4)连接,平衡杆(15)另一端与配重(2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存运
申请(专利权)人:谢存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