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间隙型电机及其转子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5838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及其转子制造方法,该轴向间隙型电机(10)的转子(11)具有:多个主磁铁部(41),所述多个主磁铁部(41)沿旋转轴线方向被磁化并沿周向以预定间隔进行配置;多个磁轭部(42),所述多个磁轭部(42)由将带状的电磁钢板(60)卷绕而成的层叠体(71)构成,并分别配置于多个主磁铁部(41)的旋转轴线方向两侧;以及转子框架(30),所述转子框架(30)由压铸合金构成,所述转子框架(30)具有分别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主磁铁部(41)之间并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肋(31),并且所述转子框架(30)具有在多个肋(31)内径侧设置的内筒部(32)和在多个肋(31)外径侧设置的外筒部(33)。由此,能够使由卷绕的层叠体构成的磁轭部与转子框架稳固地一体化,并且能够确保可耐受因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来自定子的磁吸引力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已知有如下的轴向间隙型电机,该轴向间隙型电机具有能够绕旋转轴 线旋转的转子和从旋转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侧与转子对置配置的定子,并且相对于由转子的 永磁铁产生的磁场磁通形成有通过定子的磁通环。作为转子的制造方法,对利用将带状的电磁钢板卷绕而成的层叠体构成转子铁心 的结构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如图20所示,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 轴向间隙型电机中,利用将带状的电磁钢板卷绕而成的层叠体101构成转子铁心102,并在 形成于该转子铁心102的开口 103容纳磁石104。由此,利用转子铁心102 —体形成多个磁轭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66635号公报(图2)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68124号公报(图1)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10537号公报(图1)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6-50706号公报(图2、图6、图7)然而,利用层叠体构成的转子铁心由其内侧安装于轴部、或者转子框架上。在将该 转子铁心与轴部、或者转子框架在确保刚性后进行安装的情况下,与磁轭部被分开的转子 结构相比,容易使组装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在专利文献1 3记载的转子的制造方法中, 没有对具体的相对于轴部的安装进行记载。此外,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中,将轴部分成 了两部分,并在外周面形成螺纹部,通过螺母将转子铁心与轴部固定,安装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及其转 子的制造方法,该轴向间隙型电机能够使由卷绕的层叠体构成的磁轭部与转子框架稳固地 一体化,并且能够确保可耐受因转子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和来自定子的磁吸引力的刚 性。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及其转子的制造方法,该轴向间 隙型电机在将由卷绕的层叠体构成的磁轭部经由转子框架固定于轴部时,能够将转子框架 与轴部稳固地固定在一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专利技术为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例如后述 的实施方式中的轴向间隙型电机10),其特征在于,该轴向间隙型电机具备能够绕旋转轴线 旋转的转子(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子11)和从旋转轴线方向的至少一方与所述转子 对置配置的定子(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2),其中,所述转子具有多个主磁铁部 (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主磁铁部41),所述多个主磁铁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被磁化, 并沿周向以预定间隔进行配置;多个磁轭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磁轭部42),所述多 个磁轭部由将带状的电磁钢板卷绕而成的层叠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层叠体71)构成,并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主磁铁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至少一方;以及转子框架(例 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转子框架30),所述转子框架由压铸合金构成,所述转子框架具有分 别配置于沿所述周向相邻的所述主磁铁部之间并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肋(例如后述的实施 方式中的肋31),并且具有在所述多个肋的内径侧设置的内筒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 的内筒部32)和在所述多个肋的外径侧设置的外筒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筒部 33)中的至少一方。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 所述转子框架的内筒部和外筒部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层叠体的卷绕起始部(例如后述的 实施方式中的卷绕起始部64)和卷绕终止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卷绕终止部65)的 台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台阶36、37),构成所述多个磁轭部的所述层叠体的内周面 和外周面分别位于大致同心圆上。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 轴向间隙型电机还具备轴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轴部55),该轴部传递来自所述转 子的动力,并且在该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轴部侧安装孔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轴部 侧安装孔部57),所述转子框架具有进入到所述轴部的轴部侧安装孔部中的内向凸部(例 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内向凸部34)。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 述轴部具有朝向所述转子框架的内周部扩径的凸缘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 56)。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 述转子还具备在内周面形成有环侧安装孔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环侧安装孔部51) 的外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环50),所述转子框架具有进入到所述外环的环侧安 装孔部中的外向凸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向凸部35)。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 所述层叠体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主磁铁部的主磁铁部插入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 主磁铁部插入孔72),所述多个主磁铁部插入孔被设定为所述主磁铁部插入孔的旋转轴 线方向长度与所述主磁铁部的旋转轴线方向长度大致相等;并且所述主磁铁部插入孔的周 向长度比所述主磁铁部的周向长度长。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 述转子还具备多个副磁铁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副磁铁部43),所述多个副磁铁部 沿与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和径向都正交的方向被磁化,并且所述多个副磁铁部在沿所述周向 相邻的所述磁轭部之间分别配置于所述层叠体的多个副磁铁部收纳部(例如后述的实施 方式中的副磁铁部收纳部74)中,所述副磁铁部收纳部形成于比所述磁轭部的旋转轴线方 向侧面靠内侧的位置,所述转子框架具有进入到在所述副磁铁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外侧 所形成的空间中的副磁铁按压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副磁铁按压部39)。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转 子框架具有所述多个肋和所述内筒部,在所述层叠体中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主磁铁部的主 磁铁部插入孔和收纳所述肋的肋收纳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肋收纳孔73),该主磁 铁部插入孔的内周侧和该肋收纳孔的外周侧被堵塞。8技术方案9为一种轴向间隙型电机的转子制造方法,该轴向间隙型电机的转子制 造方法特征在于,该轴向间隙型电机具备转子,所述转子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具有 多个主磁铁部,所述多个主磁铁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被磁化,并沿周向以预定间隔进行 配置;多个磁轭部,所述多个磁轭部分别配置于所述多个主磁铁部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 至少一方;以及转子框架,所述转子框架具有分别配置于沿所述周向相邻的所述主磁铁部 之间并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肋,并且具有在所述多个肋的内径侧设置的内筒部和在所述多个 肋的外径侧设置的外筒部中的至少一方;以及定子,所述定子从旋转轴线方向的至少一方 与所述转子对置配置,该轴向间隙型电机的转子制造方法具有将带状的电磁钢板卷绕起来形成用于构成所述多个磁轭部的层叠体的工序;以及在将所述层叠体定位于模具(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和第二模具80、81)中的 状态下浇铸压铸合金从而形成所述转子框架的工序。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的构成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形成工序中,在所述转子框架的内筒部和外筒部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层叠体的卷 绕起始部和卷绕终止部的台阶,构成所述多个磁轭部的所述层叠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 位于大致同心圆上。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聪山本惠一阿部昇荣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