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模组以及采用该滑动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225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更纤薄的滑动模组以及更纤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一种滑动模组,包括第一滑动体、与第一滑动体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体,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体,所述驱动单元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滑动体,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滑动体运动方向上至少一侧。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滑动主体、第二滑动主体,还包括以上所述的滑动模组,所述第一滑动主体设置在第一滑动体上,第二滑动主体设置在第二滑动体上。通过采用将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滑动体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相对运动方向上的方式,使得滑动模组以及采用该滑动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更纤薄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模组以及采用该滑动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自某款超薄手机大获成功之后,超薄手机开始迅速蹿红,消费者也开始惊叹于超 薄工艺带来的精致美感与极佳的便携性。因此小巧精致的电子产品外形有着巨大的市场。在技术上,通往超薄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道路上,也给电子设备的设计带来更多 的便利。一方面,对超薄概念的追求可以使得电子产品在外观上获得优良的感官和使用感 受,另一方面,超薄技术也为电子产品进一步功能拓充提供了结构空间。目前,在具有滑动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滑动模组本身就是一个减薄的难题。 如图1所示,通常的滑动模组包括上滑动板01、下滑动板02,以及连接于它们之间的驱动单 元03,驱动上下滑动板之间相对运动。驱动单元可以是单独的弹簧,也可以是通过组件与弹 簧组成的具有弹性驱动功能的弹性体。由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滑动模组的厚度为上滑动板 01、下滑动板02、驱动单元03三个部分的厚度叠加,而要减少上滑动板01、下滑动板02、驱 动单元03各自的厚度已经是极为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更纤薄的滑动模组以及更纤薄的便携式电 子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动模组,包括第一滑动体、与第一滑动体滑动连接的 第二滑动体,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体,所述驱动单元第二 端连接于第二滑动体,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滑动体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滑动体和第 二滑动体相对运动方向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滑动主体、第二滑动主体,还 包括以上所述的滑动模组,所述第一滑动主体设置在第一滑动体上,第二滑动主体设置在 第二滑动体上。通过采用将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滑动体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 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相对运动方向上,使得滑动模组的整体厚度变小了,从而使得滑动模 组以及采用该滑动模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更纤薄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滑动模组分解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仰视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一种运动状态示意5为图4状态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视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左视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仰视9为图7的C部分放大示意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分解示意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滑动体主视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滑动体左视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滑动体主视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滑动体左视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便携式移动终端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1至13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 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滑动模组,包括第一滑动体10、与 第一滑动体10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体20,还包括驱动单元30,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31连 接于第一滑动体10,所述驱动单元第二端32连接于第二滑动体20,所述驱动单元30设置 在第一滑动体10 —侧,该侧位于第一滑动体10和第二滑动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上。所述 驱动单元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分别连接于第一滑动体10和第二滑动体20上,所述连接 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镙接等。如图3和图5所示,由于驱动单元30设置在第一滑动体10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 滑动体10和第二滑动体20的相对运动方向上,相当于第一滑动体10和驱动单元30对滑 动模组只带来了一个厚度。从整体看,滑动模组的厚度只有第一滑动体10和第二滑动体20 两个厚度之和,或者是第二滑动体20的厚度与驱动单元30的厚度之和,较之现有技术中滑 动模组的厚度为上滑动板、下滑动板、驱动单元三者厚度之和更纤薄了。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滑动体10与第二滑动体20之间采用导轨和导槽的 形式滑动连接,所述导槽为设置在第一滑动体10两侧的导槽19、28,与之对应是设置在第 二滑动体20两侧的导轨29、18。第一滑动体10与第二滑动体20通过导轨和导槽的导向作 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滑动体10形成有台阶状的连接部11,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31连接在连 接部11上,所述第二滑动体20上设置有连接部容纳空间21,所述连接部11在所述连接部 容纳空间21内运动。通过该设置,一方面,使得整个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铆接 等实现更为牢固的连接方式,同时铆接本身造成的厚度增加被连接部容纳空间21抵消。具体的所述连接部容纳空间21为通槽。所述驱动单元30为弹簧,如蛇簧、扭簧等。实施例2如图6至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滑动模组,包括第一滑动体50、 与第一滑动体50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体60,还包括驱动单元70,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71 连接于第一滑动体50上,所述驱动单元第二端72连接于第二滑动体60上,所述驱动单元70设置在第一滑动体50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滑动体50和第二滑动体60的相对运动方向 上。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动体50形成有台阶状的连接部51,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71连 接在连接部51上,所述第二滑动体60上设置有连接部容纳空间61,所述连接部51在所述 连接部容纳空间61内运动。通过该设置,一方面,使得整个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可以 通过铆接等实现更为牢固的连接方式,同时铆接本身造成的厚度增加被连接部容纳空间61 消除了。具体的所述连接部容纳空间61为通槽。所述第二滑动体60上还包括驱动单元容纳空间63,驱动单元70设置在驱动单元 容纳空间63内,不与运动的第一滑动体50发生干涉。所述驱动单元容纳空间63为在第二滑动体60上形成的凹槽,如通过冲压形成的 凹槽。或者所述驱动单元容纳空间63为由第二滑动体60弯折形成的平面,即第二滑动体 60被至少分成驱动单元容纳空间63和节省下来的空间62两个部分,此时第二滑动体60 的空间62部分与第一滑动体50尽量靠近,以不接触为宜。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由第一滑动 板、驱动单元、第二滑动板三个厚度叠加起来的厚度,在目前为了纤薄化而要求结构尽量紧 凑的情况下,空间62节省了巨大的可用空间。更由于空间62通常是用来设置显示屏等较 影响设备厚度的器件,所以通过该结构确实地实现了纤薄化以及结构尽量紧凑的要求。具体的所述驱动单元为弹簧。更为具体的所述驱动单元为扭簧。由于采用了驱动 单元容纳空间63,较实施例1可以选用缠绕数量更多,扭力更强的扭簧。而由于采用了所述 驱动单元70设置在第一滑动体50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滑动体50和第二滑动体60的相 对运动方向上,另外设置了驱动单元容纳空间63,所述扭簧的厚度影响被减小了,使得滑动 模组整体节省了空间。具体的所述滑动模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之一上的止位凸部, 设置在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之一的另一上的止位轨道,止位凸部在所述止位轨道内运 动。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二滑动体60上设置有止位凸部64,第二滑动体50上设置有止 位轨道52,所述止位凸部62在所述止位轨道64内运动。更具体的,所述止位轨道52两端 还分别设置有辅助止位53。由于本来间隔于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之间的滑动模组设置 在一侧,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摩擦、损坏。通过以上设置 的止位结构可以方便调整和控制滑动模组的行程,同时避免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在相 对运动过程中互相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模组,包括第一滑动体、与第一滑动体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第一端连接于第一滑动体,所述驱动单元第二端连接于第二滑动体,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滑动体的一侧,该侧位于第一滑动体和第二滑动体相对运动方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陈大军周虎汤海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