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炖煮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1427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携式炖煮锅涉及食品加工用具技术领域。以“自动感温且实现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为目的,提供“炖煮锅”新产品;其炉体的上面设置有炉盘及感温包,炉体上放置有锅体及框体、同时其锅体与框体以套装连接,锅体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锅体内的平隔板上放置有横隔板及竖隔板,横隔板与竖隔板相互插装连接,炉体的上面放置有锅盖。用于炖煮食品。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效果稳定,既可商用、又可家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便携式炖煮锅,涉及食品加工用具
;特别涉及煮锅
;具体涉及便携式炖煮锅

技术介绍
对于炖煮锅来说,虽有多种多样,但没有既适合诸如麻辣烫之类的商业使用、又适合家庭使用、还具备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特点的炖煮锅。基于设计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本技术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已有技术基础上,以"自动感温且实现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为目的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以"自动感温且实现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为目的,提供"炖煮锅"新产品,其炉体的上面设置有炉盘及感温包,其炉体上放置有锅体及框体、同时其锅体与框体以套装的方式相连接,其锅体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其所述锅体内的平隔板上放置有横隔板及竖隔板,其所述横隔板与竖隔板相互插装连接,其所述炉体的上面放置有锅盖。 通过本技术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缺陷与弊端,结构科学合理而简单实用、使用安全可靠、效果快捷稳定,达到了既适合商业使用、又适合家庭使用、还实现了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的目的,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种便携式炖煮锅,主要由炉体、炉盘、感温包、锅体、平隔板、横隔板、竖隔板、框体、锅盖构成; 所述便携式炖煮锅,其炉体的上面设置有炉盘及感温包,其炉体上放置有锅体及框体、同时其锅体与框体以套装的方式相连接,其锅体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其所述锅体内的平隔板上放置有横隔板及竖隔板,其所述横隔板与竖隔板相互插装连接,其所述炉体的上面放置有锅盖。 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所述炉体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炉盘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感温包为温度传感器,所述锅体为长方形的平底锅,所述平隔板为板体上设置有通透孔、板边以直角的方式向下弯曲呈支撑边的板状结构,所述横隔板、竖隔板均为设置有插装豁缝及通透孔的板状结构,所述框体为长方框体状结构,所述锅盖为上面以横向方式设置有握柄的长方板状结构。 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所述炉盘、平隔板、锅盖均各为两个,所述横隔板、竖隔板均各为2-8个。 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所述感温包、锅体的电炉丝及开关均与电源电连接。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以"自动感温且实现3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为目的;由于本技术炉体的上面设置有炉盘及感温包,炉体上放置有锅体及框体、同时其锅体与框体以套装连接,锅体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锅体内的平隔板上放置有横隔板及竖隔板,横隔板与竖隔板相互插装连接,炉体的上面放置有锅盖。使得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炖煮锅"新产品;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缺陷与弊端,结构科学合理而简单实用、使用安全可靠、效果快捷稳定,达到了既适合商业使用、又适合家庭使用、还具备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的目的,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 —种便携式炖煮锅,主要由炉体1 、炉盘2、感温包3、锅体4、平隔板5、横隔板6、竖隔板7、框体8、锅盖9构成; 所述便携式炖煮锅,其炉体1的上面设置有炉盘2及感温包3,其炉体1上放置有锅体4及框体8、同时其锅体4与框体8以套装的方式相连接,其锅体4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5,其所述锅体4内的平隔板5上放置有横隔板6及竖隔板7,其所述横隔板6与竖隔板7相互插装连接,其所述炉体1的上面放置有锅盖9。 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所述炉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炉盘2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感温包3为温度传感器,所述锅体4为长方形的平底锅,所述平隔板5为板体上设置有通透孔、板边以直角的方式向下弯曲呈支撑边的板状结构,所述横隔板6、竖隔板7均为设置有插装豁缝及通透孔的板状结构,所述框体8为长方框体状结构,所述锅盖9为上面以横向方式设置有握柄的长方板状结构。 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所述炉盘2、平隔板5、锅盖9均各为两个,所述横隔板6、竖隔板7均各为2-8个。 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所述感温包3、锅体4的电炉丝及开关均与电源电连接。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的横隔板6、竖隔板7均分别以2、3、4、5、6、7、8个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本技术设计采用自动感温,数字显示与控制技术,能精确感应与控制锅体4内的水温,按初次升温与保温加热的不同阶段实现加热功率的分段控制,克服了传统手动控制加热功率与温度控制精度不够,易于溢锅等的缺陷与不足; 本技术的炉体1上半部分为全防水设计,下半部分为良好的通风散热结构,为本技术整体的正常工作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 本技术的炉盘2为带分段加热功率且过热自保的传统电阻丝式的加热器具,稳定、安全,适合24小时连续式工作制,避免了市场上电磁加热方式的间断式工作制,达不到24小时连续加热的要求并有噪音及电磁干扰等的缺陷。 本技术实施完毕后,进行了考核行试验,在考核试验过程中,被在场的技术人员一致赞誉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好炖锅",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而作出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炖煮锅,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炉体(1)、炉盘(2)、感温包(3)、锅体(4)、平隔板(5)、横隔板(6)、竖隔板(7)、框体(8)、锅盖(9)构成;所述便携式炖煮锅,其炉体(1)的上面设置有炉盘(2)及感温包(3),其炉体(1)上放置有锅体(4)及框体(8)、同时其锅体(4)与框体(8)以套装的方式相连接,其锅体(4)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5),其所述锅体(4)内的平隔板(5)上放置有横隔板(6)及竖隔板(7),其所述横隔板(6)与竖隔板(7)相互插装连接,其所述炉体(1)的上面放置有锅盖(9)。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炉盘(2)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感温包(3)为温度传感器,所述锅体(4)为长方形的平底锅,所述平隔板(5)为板体上设置有通透孔、板边以直角的方式向下弯曲呈支撑边的板状结构,所述横隔板(6)、竖隔板(7)均为设置有插装豁缝及通透孔的板状结构,所述框体(8)为长方框体状结构,所述锅盖(9)为上面以横向方式设置有握柄的长方板状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2)、平隔板(5)、锅盖(9)均各为两个,所述横隔板(6)、竖隔板(7)均各为2-8个。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炖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3)、锅体(4)的电炉丝及开关均与电源电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便携式炖煮锅涉及食品加工用具
以“自动感温且实现安装/拆卸/使用/携带均方便”为目的,提供“炖煮锅”新产品;其炉体的上面设置有炉盘及感温包,炉体上放置有锅体及框体、同时其锅体与框体以套装连接,锅体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锅体内的平隔板上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炖煮锅,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炉体(1)、炉盘(2)、感温包(3)、锅体(4)、平隔板(5)、横隔板(6)、竖隔板(7)、框体(8)、锅盖(9)构成;    所述便携式炖煮锅,其炉体(1)的上面设置有炉盘(2)及感温包(3),其炉体(1)上放置有锅体(4)及框体(8)、同时其锅体(4)与框体(8)以套装的方式相连接,其锅体(4)的锅底内放置有平隔板(5),其所述锅体(4)内的平隔板(5)上放置有横隔板(6)及竖隔板(7),其所述横隔板(6)与竖隔板(7)相互插装连接,其所述炉体(1)的上面放置有锅盖(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明陈新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二商福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