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煮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上端开放的容置腔,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上端开放的污油回收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低于所述容置腔的上端口;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污油回收器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向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延伸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延伸至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的上方,能及时回收处理漂浮在煮锅表面的污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在油井作业过程中,对油管内外表面的污油进行回收的煮锅。
技术介绍
在修井作业过程中,起出的油管内外表面或油杆外表面吸附了一层原油,尤其是粘附了稠油的油管或油杆,稠油黏、渍、滑,在井场摆放时会沾泥沙。目前油管、油杆粘附的原油和杂质采用放入煮锅进行熬煮的方法处理,熬煮出来的污油漂浮在煮锅的表面,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污油漂浮过多会溢出煮锅流到地面,造成作业区域污染,给作业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污油回收器的煮锅来及时回收处理漂浮在煮锅表面的污油。本技术的一种煮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上端开放的容置腔,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上端开放的污油回收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低于所述容置腔的上端P ;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污油回收器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向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延伸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延伸至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朝向所述污油回收器向下倾斜。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溢流槽两侧的侧壁竖直设置,所述溢流槽的槽底为平面,所述引流板为平板。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溢流槽的槽底为弧形,所述引流板的截面形状为弧形。进一步地,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外部设置用于抽取污油的回收泵。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和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排气通道。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煮锅的本体一侧设置了污油回收器,本体的容置腔中过多的污油通过溢流槽流入污油回收器,避免了污油溢出到地面,污染环境且不利于清扫。向下倾斜的引流板可以加快污油的流速,从而快速回收污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本体;12_溢流槽;20_污油回收器;22_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 ;30-引流板;40-排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煮锅包括本体10和上端开放的污油回收器20。本体10内具有上端开放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盛放熬煮的液体;在本体10的至少一侧设置污油回收器20,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 22低于容置腔的上端口。本体10与污油回收器20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槽12,溢流槽12的底部向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 22延伸设有引流板30,引流板30延伸至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 22的上方。熬煮出来的污油漂浮在煮锅的表面,污油积聚过多时,通过溢流槽12处的引流板30从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 22流入污油回收器20,避免污油溢出流到地面,避免煮锅周围作业区域的环境受到污染,减少了清扫的工作量。本实施例中,本体10和污油回收器20均为长方体,在本体10的一侧设置一个污油回收器20,在本体10与污油回收器20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设置一个溢流槽1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本体10的多个侧面各设置多个污油回收器20,还可以在与污油回收器20相邻的本体10的侧面开设多个溢流槽12,以加快污油流入污油回收器20的流速。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引流板30朝向污油回收器20向下倾斜,有利于漂浮在煮锅内液体表面的污油顺畅地流出。进一步地,引流板30还可平行设置,污油通过引流板30缓慢地注入污油回收器20,避免落下时污油的重力冲击而四处飞溅,进而导致环境污染。本实施例中,引流板30为平板,溢流槽12两侧的侧壁竖直设置,溢流槽12的槽底为平面。溢流槽12的侧壁竖直设置有利于在本体10上进行开槽加工。较优地,可将溢流槽12的槽底设计为弧形,例如,溢流槽12的截面形状为U形,引流板30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弧形的引流板30与溢流槽12的弧形槽底对接,弧形的流道可以减少污油流入污油回收器20时的阻力,且便于清扫。进一步地,在污油回收器20的外部设置用于抽取污油的回收泵,回收泵一般为加热用泵。污油回收器20装满后通过回收泵抽取污油,污油抽出后被运输到联合站进行处理回收。在污油回收的过程中,煮锅不必停产,从而使煮锅的作业效率提高。进一步地,在本体10的侧壁上和污油回收器20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排气通道40,当本体10或污油回收器20内液体量较多,液体淹没排气通道40在本体10的侧壁上的开口或污油回收器20的侧壁上的开口时,排气通道40能排出液体在加热过程中融入的气体,避免气体在液体的表面鼓起形成气泡,进而防止出现气泡崩裂导致的污染环境。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煮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上端开放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上端开放的污油回收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低于所述容置腔的上端P ; 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污油回收器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向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延伸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延伸至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朝向所述污油回收器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两侧的侧壁竖直设置,所述溢流槽的槽底为平面,所述引流板为平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槽的槽底为弧形,所述引流板的截面形状为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外部设置用于抽取污油的回收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和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排气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煮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上端开放的容置腔,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上端开放的污油回收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低于所述容置腔的上端口;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污油回收器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向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延伸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延伸至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的上方,能及时回收处理漂浮在煮锅表面的污油。【IPC分类】C23G3-00, E21B41-00【公开号】CN204369993【申请号】CN201420766418【专利技术人】赵龙, 于显永, 孙俊峰, 王玉峰, 薛磊, 娄维宁, 许宁芮, 王德军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煮锅,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上端开放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上端开放的污油回收器,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低于所述容置腔的上端口;在所述本体与所述污油回收器相邻的一侧的上端口处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向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延伸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延伸至所述污油回收器的上端口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于显永,孙俊峰,王玉峰,薛磊,娄维宁,许宁芮,王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