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3169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在船形车体(9)的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1)固定有可充放气的浮筒(4),所述支撑架(1)由两个支杆组成并大致呈“┐”形,所述浮筒(4)充气后通过周向环绕的扎带(6)固定在各所述支撑架(1)的两支杆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车辆无载荷中置、均布要示,能防止其在水上侧翻、保证平稳作业,而且能提高其水上承载能力;浮筒可上翻、折叠不影响整车的通过性,方便驾乘人员,尤其适用于石化行业抢修水上石油管道快速便捷、安全作业的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尤其涉及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上开展研究活动或水上作业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可在水陆交互行 驶的两栖车,又名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这种全地形车的车底壳为船形车体,为 了使该车在水上不倾斜、侧翻,要求载荷中置、均布》因而其发动机也布置在 车体中部。但全地形车的载荷不可能完全中置、均布,在使用中稍为偏载,就影响其平稳作业甚至有侧翻危险,而且其水上承载能力仅为300KG左右,作为水上工程车或科考车,其使用受到很大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 它对全地形车无载荷中置、均布要示,能防止其在水上侧翻、保证平稳作业, 而且能提高其水上承载能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在船形车体 的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固定有可充放气的浮筒,所述支撑架由两个支杆 组成并大致呈""i "形,所述浮筒充气后通过周向环绕的扎带固定在各所述支 撑架的两支杆间。本实新型在车体的两外侧分别设置充气浮筒,车辆下水后两浮筒均受到水4面向上的浮力,而船形车体载货的重力无论是在左侧还是右侧,浮筒的浮力均处于该重力的外侧,能对其起到支撑的作用,故无侧翻的可能,因而能保证该车在载荷未中置、均布时也能在水中平稳作业,若无外置浮筒,则要侧翻。而且两浮筒由于受到浮力》可将车辆的水上承载能力提高到1吨以上。所述支撑架的所述支杆为矩管,其中一个为有孔支杆,该有孔支杆从相交处起向前端方向排列有三个销孔,其中的后两个所述销孔通过两快拆销卡装有固定在车架上的定位支架,此时所述有孔支杆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在所述定位支架的上方设有固定在所述车架上的定位卡板,当所述有孔支杆绕其最后一个所述快拆销上翻后,所述有孔支杆能卡入所述定位卡板中,并通过所述快拆销与所述定位卡板固定。支撑架固定在船形车体外有两个状态, 一个是浮筒工作状态,两支杆的夹角斜向下方,有孔支杆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支撑架由定位支架固定;另一个是浮筒上翻状态,两支杆的夹角斜向上方,有孔支杆处于竖直位置,另一支杆水平位于有孔支杆下方,支撑架由定位支架和定位卡板固定。浮筒上翻不影响整车的通过性,驾乘人员上下车方便。所述定位支架由两平行的竖直定位板和焊接在该定位板后部的安装板组成,所述两定位板上设有两定位孔,所述安装敏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定位卡板由两平行的竖直卡板和焊接在该卡板后端的折弯板组成,所述两卡板上设有一定位孔,所述折弯板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在所述浮筒与其上方的支杆之间设有压板。压板可将浮筒与各支撑架的多点接触改为线接触,压板可将浮筒压入水中。所述压板由三块松木板铰接而成,前、后板可内翻重叠在中间板上。当浮筒上翻、放气后,将压板翻折,可将浮筒折叠变短。浮筒折叠,车辆通过性更高,更方便驾乘人员。所述快拆销包括带折弯手柄的销杆、止板和弹簧,所述销杆杆身上套有所述弹簧且在靠近折弯手柄的位置设有止环;在杆身前部开有夹装所述止板的通槽,该止板的宽度等于或小于销杆直径并通过销与销杆铰接,当止板与销杆垂直时止板两端冒出销杆杆身。将止板与销杆同轴线后,将快拆销插入定位孔中,待止板穿过后,将止板轴线与销杆轴线垂直,待连接件夹装在止板和弹簧之间。所述销铰接在所述止板的中部偏一侧。止板未铰接在质心,当销杆横向穿过待连接件后,止板由于重力作用会自动旋转使其轴线与销杆轴线垂直。所述止板在远离所述销的一端两侧有削边,在另一端为斜边;所述通槽的槽底为与所述止板的斜边相贴靠的斜面。削边使止板一端较窄,便于止板穿过定位孔和销孔;斜边端与斜槽底相抵时,止板与销杆同轴线,便于止板定位。所述扎带的两端固定有挂勾,所述挂勾勾挂在所述支撑架的挂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对车辆无载荷中置、均布要示,能防止其在水上侧翻、保证平稳作业,而且能提高其水上承载能力;浮筒可上翻、折叠不影响整车的通过性,方便驾乘人员,尤其适甩于石化行业抢修水上石油管道快速便捷、安全作业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3中左侧浮筒与车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图4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浮筒在工作状态时)。图6为图4中定位支架的俯视放大图。图7为图4中定位卡板的俯视放大图。图8为快拆销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主要由支撑架1、定位支架2、定位卡板3、浮筒4、快拆销5、扎带6、压板7和挂勾8组成。其中,浮筒4可充放气,由防水的耐高压帆布制成,两个浮筒4分别通过4个支撑架1悬挂在船形车体9外的两侧。支撑架1由两个支杆组成并大致呈"n "形,浮筒4充气后用周向环绕的扎带6固定在各支撑架1的两支杆间,如图4和图5所示,扎带6的两端固定有挂勾8,挂勾8勾挂在支撑架1两支杆前端的挂孔lc中。如图4、图5所示,支撑架1的两个支杆为矩管,其中一个支杆为有孔支杆la,该有孔支杆la从相交处起向前端方向排列有三个销孔lb,其中的后两个销孔lb通过两个快拆销5卡装定位支架2,从而使支撑架1与定位支架2固定,该定位支架2固定在车架上,此时有孔支杆la处于水平位置,位于另一支杆的上方。在定位支架2的上方设有固定在车架上的定位卡板3,当有孔支杆la绕其最后一个快拆销5上翻后,有孔支杆la能卡入定位卡板3中,并通过一个快拆销5与定位卡板3固定,此时有孔支杆la上翻为竖直位置,前、后两个销孔lb分别与定位卡板3和定位支架2的定位孔对齐并由快拆销5固定,而另一支杆水平位于有孔支杆la的下方。在浮筒4与支撑架 的有孔支杆la之间设有压板7,压板7为松木板,压板7由三块板铰接而成,前、后板可内翻重叠在中间板上。如图6所示,定位支架2由两平行的竖直定位板2a和焊接在该定位板2a后部的安装板2b组成,两定位板2b上设有两定位孔2c,安装板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2d,螺栓穿过安装孔2d将定位支架2与车架固定。如图7所示,定位卡板3由两平行的竖直卡板3a和焊接在该卡板3a后端的折弯板3b组成,两卡板3a上设有一定位孔3c,折弯板3b上设有与车架固定的安装孔3d,螺栓穿过安装孔3d将定位卡板3与车架固定。如图8所示,快拆销5包括带折弯手柄的销杆51、止板52和弹簧53,销杆51杆身上套有所述弹簧53且在靠近折弯手柄的位置设有止环51a;在杆身前部开有夹装止板52的通槽51b,该止板52的宽度等于销杆51直径并通过销54与销杆51铰接。销54铰接在止板52的中部偏一侧,止板52在远离铰接销54一端的两侧有削边,在另一端为斜边,通槽51b的槽底为与止板52的斜边相贴靠的斜面,当止板52与销杆51垂直时止板52两端冒出销杆51杆身。这样,斜边端与斜槽底相抵时,止板52定位为与销杆51同轴线,削边使止板52前端较窄,便于止板52穿过定位孔和销孔,当销杆51横向穿过待连接件后,止板52由于重力作用会自动旋转使其轴线与销杆51的轴线垂直。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若车辆要在水中行驶,将支撑架1的中、后两个销孔lb用快拆销5与定位支架2连接,此时支撑架1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栖全地形车的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船形车体(9)的外两侧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1)固定有可充放气的浮筒(4),所述支撑架(1)由两个支杆组成并大致呈“┐”形,所述浮筒(4)充气后通过周向环绕的扎带(6)固定在各所述支撑架(1)的两支杆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金龙施杰尹广利孙泽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