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03511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其特征是汽室汽腔外圈内安装换热。换热管以同心圆方式排成,换热管一端与汽室焊接,另一端用堵头封死;汽室是由汽腔侧板I、汽腔侧板II、汽腔内圈、汽水隔板和汽轴堵板焊接围成的腔体,蒸汽导流半管与汽室连通,蒸汽进入流道外围是凝液排出管,凝液排出管内设有汽轴导水螺带和汽水隔板,管外一端装有汽轴外管、汽轴法兰,一端有汽轴加强段;汽腔侧板I和凝液排出管间有筋板;换热管间加强拉杆和汽腔隔板通过半圆管与汽轴胀焊连接;外圈换热管装有汽室观察泄放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成型简单,物料干燥热效率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
技术介绍
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产量大,蒸发水量大,蒸汽耗量多,为了保证干燥机效 果,汽室结构的设计主要考虑蒸汽凝液能够顺畅的排出和蒸汽能够顺利的进入,保证良好 的换热效果。目前,工业中常用的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其主要结构均是将汽室沿 圆周方向分为三部分,每部分设置1个蒸汽进入管和1个凝液回水管,3个蒸汽进入管与汽 轴的蒸汽进入总管焊接,3个凝液回水管与汽轴的凝液回水总管焊接,汽轴回水管道上设置 导水螺旋,便于凝液顺利排出,且蒸汽进入管和凝液回水管均为外置结构,即在汽室与筒体 内侧之间,汽、水管均需进行弯制,凝液回水管的设计有旋向要求,结构较复杂。此汽室结构 多用于蒸汽压力及温度较低的场合,类似PTA、TA、HDPE、PE等物料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多 用此汽室结构,产量较小,蒸发水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适应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要求,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 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是由汽腔外圈、堵头、汽腔侧板I、汽 轴外管、汽轴法兰、汽轴导水螺带、蒸汽进入中心管、筋板、加强拉杆、汽室观察泄放孔、换热 管、汽腔内圈、汽水隔板、汽轴堵板、汽轴加强段、蒸汽导流半管、汽腔侧板II、汽腔隔板组 成。汽室汽腔外圈内安装换热管,换热管以同心圆方式排成。换热管一端与汽室焊接,另一 端用堵头封死;汽室是由汽腔侧板I、汽腔侧板II、汽腔内圈、汽水隔板和汽轴堵板焊接围 成的腔体。蒸汽导流半管与汽室连通,蒸汽进入流道外围是凝液排出管,凝液排出管内设有 汽轴导水螺带和汽水隔板,管外一端装有汽轴外管、汽轴法兰,一端有汽轴加强段;汽腔侧 板I和凝液排出管间有筋板;换热管间加强拉杆和汽腔隔板通过半圆管与汽轴胀焊连接; 外圈换热管装有汽室观察泄放孔。本技术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将汽室沿圆周方向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内置蒸汽进入流道和凝液回水口,缩 短了蒸汽进入和凝液排出的距离,且未设置弯管,减少回水阻力,有利于凝液有效排出;2、内置结构汽水流道不与物料直接接触,材料可选用普通材质,节省的造价。3、本技术采用加强拉杆对汽室结构进行补强,拉杆最大圆周间距和最大径向 间距均应小于计算间距,保证了汽室的强度。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干燥机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可增加换热管的根 数,进而增大换热面积,提高填充率,提高干燥机的处理能力和干燥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是由汽腔外圈1、堵头 2、汽腔侧板I 3、汽轴外管4、汽轴法兰5、汽轴导水螺带6、蒸汽进入中心管7、筋板8、加强 拉杆9、汽室观察泄放孔10、换热管11、汽腔内圈12、汽水隔板13、汽轴堵板14、汽轴加强段 15、蒸汽导流半管16、汽腔侧板II 17、汽腔隔板18组成。汽室汽腔外圈1内安装换热管 11,换热管11以同心圆方式均勻排成6圈,换热管11 一端与汽室焊接,另一端用堵头2封 死;汽室是由汽腔侧板I 3、汽腔侧板II 17、汽腔内圈12、汽水隔板13和汽轴 堵板14焊接 围成的腔体。腔体位于进汽釉的两端、进汽与凝水之间。蒸汽导流半管16与汽室连通,蒸 汽进入流道7外围是凝液排出管,凝液排出管内设有汽轴导水螺带6和汽水隔板13,汽轴回 水管道上设置导水螺带6,为了防止凝液倒窜。管外一端装有汽轴外管4、汽轴法兰5,一端 有汽轴加强段15,汽室与汽轴采用法兰连接,蒸汽进入流道7进汽,;汽腔侧板I 3和凝液 排出管间有筋板8 ;换热管11间加强拉杆9和汽腔隔板18通过半圆管与汽轴胀焊连接;夕卜 圈换热管11装有汽室观察泄放孔10。将汽室沿圆周方向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内置1个蒸汽导流半管和1个凝液排出口, 汽腔内共设置6个蒸汽导流半管和6个凝液排出口,粉煤干燥机所用的蒸汽压力一般在 1. 2MPa 2. OMPa左右,温度在240 V 360 V左右。物料经螺旋输送机送至回转圆筒,蒸汽 通过蒸汽进入流道进入汽室,然后分配到换热列管11,间接加热使物料中湿份蒸发而干燥, 蒸汽冷凝,凝液从冷凝口排出,被干燥的物料从导料管输出。权利要求一种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是由汽腔外圈(1)、堵头(2)、汽腔侧板I(3)、汽轴外管(4)、汽轴法兰(5)、汽轴导水螺带(6)、蒸汽进入中心管(7)、筋板(8)、加强拉杆(9)、汽室观察泄放孔(10)、换热管(11)、汽腔内圈(12)、汽水隔板(13)、汽轴堵板(14)、汽轴加强段(15)、蒸汽导流半管(16)、汽腔侧板II(17)、汽腔隔板(18)组成,其特征是汽室汽腔外圈(1)内安装换热管(11),换热管(11)以同心圆方式排成,换热管(11)一端与汽室焊接,另一端用堵头(2)封死;汽室是由汽腔侧板I(3)、汽腔侧板II(17)、汽腔内圈(12)、汽水隔板(13)和汽轴堵板(14)焊接围成的腔体,蒸汽导流半管(16)与汽室连通,蒸汽进入中心管(7),外围是凝液排出管,凝液排出管内设有汽轴导水螺带(6)和汽水隔板(13),管外一端装有汽轴外管(4)、汽轴法兰(5),一端有汽轴加强段(15);汽腔侧板I(3)和凝液排出管间有筋板(8);换热管(11)间加强拉杆(9)和汽腔隔板(18)通过半圆管与汽轴胀焊连接;外圈换热管(11)装有汽室观察泄放孔(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其特征是汽室汽腔外圈内安装换热。换热管以同心圆方式排成,换热管一端与汽室焊接,另一端用堵头封死;汽室是由汽腔侧板I、汽腔侧板II、汽腔内圈、汽水隔板和汽轴堵板焊接围成的腔体,蒸汽导流半管与汽室连通,蒸汽进入流道外围是凝液排出管,凝液排出管内设有汽轴导水螺带和汽水隔板,管外一端装有汽轴外管、汽轴法兰,一端有汽轴加强段;汽腔侧板I和凝液排出管间有筋板;换热管间加强拉杆和汽腔隔板通过半圆管与汽轴胀焊连接;外圈换热管装有汽室观察泄放孔。本技术结构成型简单,物料干燥热效率高。文档编号F26B11/04GK201555429SQ20092014427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毅, 窦岩, 蒋永中 申请人:兰州瑞德干燥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煤蒸汽回转圆筒干燥机的汽室结构,是由汽腔外圈(1)、堵头(2)、汽腔侧板Ⅰ(3)、汽轴外管(4)、汽轴法兰(5)、汽轴导水螺带(6)、蒸汽进入中心管(7)、筋板(8)、加强拉杆(9)、汽室观察泄放孔(10)、换热管(11)、汽腔内圈(12)、汽水隔板(13)、汽轴堵板(14)、汽轴加强段(15)、蒸汽导流半管(16)、汽腔侧板Ⅱ(17)、汽腔隔板(18)组成,其特征是汽室汽腔外圈(1)内安装换热管(11),换热管(11)以同心圆方式排成,换热管(11)一端与汽室焊接,另一端用堵头(2)封死;汽室是由汽腔侧板Ⅰ(3)、汽腔侧板Ⅱ(17)、汽腔内圈(12)、汽水隔板(13)和汽轴堵板(14)焊接围成的腔体,蒸汽导流半管(16)与汽室连通,蒸汽进入中心管(7),外围是凝液排出管,凝液排出管内设有汽轴导水螺带(6)和汽水隔板(13),管外一端装有汽轴外管(4)、汽轴法兰(5),一端有汽轴加强段(15);汽腔侧板Ⅰ(3)和凝液排出管间有筋板(8);换热管(11)间加强拉杆(9)和汽腔隔板(18)通过半圆管与汽轴胀焊连接;外圈换热管(11)装有汽室观察泄放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蒋永中窦岩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瑞德干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