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行李箱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7730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控行李箱锁,包括电动执行器与机械锁体,还包括:带有传动螺纹的一体化传动轴;机械锁体包括:解锁构件、转动于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锁舌、棘爪、将锁舌顶向开启位置的回复弹簧以及蜗轮;锁舌的一端与棘爪啮合,另一端设有导电片;蜗轮分别与一体化传动轴的传动螺纹以及棘爪啮合;电动执行器包括:一驱动一体化传动轴的电源电路以及由两根导线组成的信号输出电路,当锁舌在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时,导电片导通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号(高电平/低电平),可以根据车身电器平台直接定义反馈信号类型,且外形体积较小,密封性好,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控锁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上的电控行李箱锁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轿车行业在各个领域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提供操控方便、性能优越的轿车已成为轿车研究人员和制造商所追 求的目标。 电控行李箱锁是轿车中的重要配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轿车的安全及使用。 电控行李箱锁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具备一般汽车行李箱锁的所有基本功能外,还 可以使用钥匙遥控器远距离遥控开启。同时可以向车身控制单元提供相应的锁体开启/关 闭状态信号,供汽车其它电气零件使用,非常方便、可靠。这在中、高档汽车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但是,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上现有的电控行李箱锁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如一般的电控 行李箱锁,电动执行器与机械锁体采用分离式设计,电动执行器组装在机械锁体上,实现用 电机驱动电动解锁功能,此种行李箱锁的外形体积较大,在行李箱内需要占据较大布置空 间。同时,实际使用中外置执行器密封性差易进灰尘,导致执行器卡滞功能失效。而且,一 般电控行李箱锁只能提供固定类型(高电平/低电平)反馈信号,主要是通过微动开关实 现信号反馈,成本较高。对于不同电器平台的轿车使用有局限性,同种类型的行李箱锁若要 在不同车型平台上使用,或者需要更改车身电器平台,或者需要更改现有产品设计。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0952289,提供一种汽车行李箱锁,该行李箱锁包括外壳、位 于外壳内的锁舌以及回转臂,在外壳内还包括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在电机 和回转臂之间。通过这种行李箱锁,驾驶员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利用钥匙来打开行李箱盖, 也可以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信号驱动电机来打开行李箱盖而不需要下车,但是该行李箱锁 只能提供固定类型的反馈信号且外形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控行李箱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种行李箱 锁只能适用一种车型的缺陷,能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号(高电平/低电平),可以 根据车身电器平台直接定义反馈信号类型。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电控行李箱锁,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的电动执行器与机械锁体,还包括带有传 动螺纹的一体化传动轴; 所述机械锁体包括解锁构件、转动于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锁舌、棘爪、将 锁舌顶向开启位置的回复弹簧以及蜗轮;所述解锁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电动执行器中;所 述锁舌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械锁体中,其一端与所述棘爪啮合,另一端设有导电片;所述蜗轮 可转动地设置在电动执行器中,与所述一体化传动轴的传动螺纹啮合,且该蜗轮啮合所述棘爪; 所述电动执行器包括一驱动一体化传动轴的电源电路以及由两根导线组成的信 号输出电路,当所述锁舌在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时,所述导电片导通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 两根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片是一环形的弹簧导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每根导线的一端的位置与所述锁舌在开启位置时 的弹簧导电片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一延伸至所述电动执行器外壳的电气针脚;所述电源电路连接两延伸至所述电动执行器外壳的电气针脚,形成供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气针脚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边缘设有一被所述锁舌活动封闭的开口槽。 本技术能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号(高电平/低电平),可以根据车身电器平台直接定义反馈信号类型,且外形体积较小,密封性好,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形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外形的左视图; 图3为本技术外形的右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电动执行器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4所示,将本技术的电控行李箱锁安装于车身上,电动执行器外壳 上的电气针脚A/B/C/D与车身线束末端接插件连接,本装置由通过铆钉安装在所述背板9 上电动执行器20、机械锁体30以及带有传动螺纹的一体化传动轴2组成。 所述机械锁体30与一般的行李箱锁相同,由解锁构件1、转动于开启位置40与关 闭位置50之间的锁舌4、棘爪5、将锁舌4顶向开启位置40的回复弹簧7以及蜗轮8组成。 所述解锁构件1可滑动地设置在电动执行器20中,能够通过左右滑动,强制拉动棘爪5转 动,从而释放锁舌4。所述锁舌4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械锁体30中,其一端与所述棘爪5啮 合,另一端设有环形的弹簧导电片6 ;所述蜗轮8可转动地设置在电动执行器20中,与所述 一体化传动轴2的传动螺纹啮合,且该蜗轮8也啮合所述棘爪5。所述背板9的边缘设有一 被所述锁舌4活动封闭的开口槽。 参见图4至5所示,所述电动执行器20与机械锁体30结构集成在一起。所述电动 执行器20由一驱动一体化传动轴2的电源电路以及由两根导线组成的信号输出电路组成, 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每根导线的一端的位置与所述锁舌在开启位置40时的弹簧导电片6 贴合,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与弹簧导电片6配合形成触点开关3,当所述锁舌4开启时, 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导通;当所述锁舌4关闭时,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断开。其 中,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以及电源电路中的导线都是金属导线10。因此,根据所述弹簧导电 片6的位置,就能得知锁舌4的开闭信息,输出不同的锁体状态反馈信号,实现了信号反馈的功能。电源电路带有一驱动马达,可以驱动一体化传动轴2双向旋转。 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一延伸至所述电动执行器20外壳的电气 针脚C/D,将锁舌4的开闭信息传输到外部系统中;所述电源电路连接两延伸至所述电动执 行器20外壳的电气针脚A/B,形成供电回路。所述电源电路的电气针脚分别连接车载电源 的正负极,获得动力以驱动一体化传动轴2转动。 在电动执行器20壳体内的触点开关3,随着锁舌4处在不同的状态(开启/关 闭),改变通断状态,从而实现了信号的转换。而且电动执行器20和机械锁体30部分采用 一体化传动轴2,使得本设计结构紧凑,产品可靠性高,制造方便快捷。由于锁舌端部的弹簧 导电片6和金属导线10的接触位置不同而完成的,所以本设计通过实现电动执行器20内 不同方式及类型的金属导线IO布线方式,实现不同转换信号的输出。(根据不同轿车电器 平台,定义不同的反馈信号要求,实现提供不同类别反馈信号) 将行李箱锁装入行李箱内,当使用遥控钥匙时,车身控制单元会向行李箱锁发送 一个相应的脉冲信号,一体化传动轴2通过驱动机械结构,实现行李箱锁开启功能一体化 传动轴2驱动蜗轮8转动,拨动棘爪5转动,使与之啮合的锁舌4转动实现开启行李箱锁的 功能,锁舌4因此改变在机械锁体30内的旋转位置,实现信号输出电路回路的通断状态,从而输出了不同的锁体状态反馈信号,实现了信号反馈的功能。 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将电气针脚A/B/C/D中的A连接车身电源线束"+ "极,B连接车身电源线束"-"极,C/D可以分别作为反馈信号的输入(输出)和输出(输入)端。 使用电动解锁方式打开行李箱锁时,A/B端接受到车身控制单元发出的脉冲,驱动一体化传动轴2驱动蜗轮8转动,拨动棘爪5转动,使与棘爪5啮合的锁舌4在回复弹簧7作用下,转动到解锁位置,同时弹簧导电片6接通C/D两处金属导线,C/D两处金属导线形成回路,车身控制单元通过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行李箱锁,包括设置在背板(9)上的电动执行器(20)与机械锁体(3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有传动螺纹的一体化传动轴(2);    所述机械锁体(30)包括:解锁构件(1)、转动于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的锁舌(4)、棘爪(5)、将锁舌(4)顶向开启位置的回复弹簧(7)以及蜗轮(8);所述解锁构件(1)可滑动地设置在电动执行器(20)中;所述锁舌(4)可转动地设置在机械锁体(30)中,其一端与所述棘爪(5)啮合,另一端设有导电片(6);所述蜗轮(8)可转动地设置在电动执行器(20)中,与所述一体化传动轴(2)的传动螺纹啮合,且该蜗轮(8)啮合所述棘爪(5);    所述电动执行器(20)包括:一驱动一体化传动轴(2)的电源电路以及由两根导线组成的信号输出电路,当所述锁舌(4)在开启位置或关闭位置时,所述导电片(6)导通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两根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升邹良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