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码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密码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行李箱密码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密码组件和操作件,第二锁件固定地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行李箱密码锁包括第一锁件,第一锁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当密码错误时,密码组件抵着操作件,使操作件固定连接在行李箱,从而使壳体不能转动,从而使第一锁件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上锁。由于壳体和第二锁件分别位于行李箱开口处的两侧,此两者的安装不需对开口处的铝框进行开孔、开槽等操作,从而避免铝框强度降低,避免铝框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密码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密码锁。
技术介绍
密码锁具有安全、使用简便的特点,常用于行李箱的锁合。密码锁须安装在行李箱的开口处,行李箱开口处常设有铝框,现有技术中,密码锁须安装在铝框处,因而需要对铝框进行开孔、开槽等操作,使铝框强度降低,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行李箱铝框强度,避免损坏铝框的行李箱密码锁。本技术提供的行李箱密码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密码组件和操作件,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固定地设有第二锁件,有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行李箱密码锁包括第一锁件,第一锁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当密码错误时,密码组件抵着操作件,使操作件固定连接在行李箱,从而使壳体不能转动,从而使第一锁件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上锁;当密码正确,密码组件不抵着操作件,能解除操作件与行李箱的固定连接,此时能转动壳体,从而带动第一锁件运动至不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开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行李箱密码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密码组件和操作件,第二锁件固定地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行李箱密码锁包括第一锁件,第一锁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当密码错误时,密码组件抵着操作件,使操作件固定连接在行李箱,从而使壳体不能转动,从而使第一锁件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上锁。由于壳体和第二锁件分别位于行李箱开口处的两侧,此两者的安装不需对开口处的铝框进行开孔、开槽等操作,从而避免铝框强度降低,避免铝框损坏。当密码正确,密码组件不抵着操作件,能解除操作件与行李箱的固定连接,此时能转动壳体,从而带动第一锁件运动至不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开锁,开锁方式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行李箱开口处内侧视图;图2为行李箱开口处外侧视图;图3为行李箱密码锁的内部结构组合状态视图;图4为行李箱密码锁的内部结构分解状态视图;图5为壳体的立体图;图6为行李箱密码锁开锁状态视图;图7为锁芯组件分解视图;图8为密码组件分解视图;图9为调码轮立体图;图10为密码组件、调码开关和调码滑块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行李箱、 11. 开口处、 12.第一通孔、13.第一固定结构、 131.第一销孔、 14.第二通孔、141.被钩部、 15. 第二固定结构、 16.锁钩、21.壳体、 211.第二销孔、 212.销钉、214.第一弹簧柱、 215.限位片、 216.导向片、217.传动槽、 218. 第二弹簧柱、 22.第二滑块弹簧、23.壳体弹簧 24. 调码轮弹簧 3.第二滑块、31.固定钩、 32. 限位钩、 33.滑片41.锁芯、 411.锁孔、 412. 锁芯导块、42.第一滑块、 421.第一滑槽 51.轮轴、511.移动槽、 512.转动槽、 513.挡板、52.调码轮、 521.导向块、 522. 配合块、53.密码轮、 531. 配合槽、 61.调码滑块、611.抵触面、 612.导向孔、 62. 调码开关、621.凸出、 622.传动斜面、 7.锁扣、71.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密码锁,如图1所示,安装在行李箱1开口处11的内侧。见图2,行李箱1开口处11的外侧设有第一通孔12供行李箱密码锁的壳体21露出,以供操作者操作。行李箱1的开口处11设有铝框。见图1、图4,有第一固定结构13固定设在行李箱1开口处11的内侧,销钉212穿过第一销孔131及第二销孔211,使图4中壳体21的右端铰接在第一固定结构13上。对比地参见图1和图3,锁钩16(作为第二锁件)固定地设在开口处11上侧。锁扣7(作为第一锁件)位于开口处11下侧,锁扣7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固定结构15(图3未示)内,锁扣7左端钩住锁钩16,此时行李箱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锁扣7右端设有传动杆71。见图5,壳体21设有传动槽217供传动杆71进入,当行李箱密码锁被钥匙解锁或被输入正确密码后,壳体21能够绕销钉212的轴线沿图6中B方向转动(对比地参见图3和图6,图6未示出开口处以下部分),从而带动锁扣7向左移动,从而使锁扣7脱离锁钩16,实现开锁。具体结构如下:见图4,壳体21内部的左端设有第二滑块3(作为操作件),第二滑块3设有滑片33,壳体21设有导向片216,滑片33的顶面与导向片216的底面可滑动地配合(配合状态如图3所示),使第二滑块3能相对壳体21滑动。滑片33右端设有限位钩32,导向片216右端设有限位片215,当第二滑块3向左移动至限位钩32抵触限位片215时,滑片33不能再向左移,此时第二滑块3位于左极位。第二滑块3设有固定钩31,第一固定结构13设有第二通孔14供固定钩31穿过,第二通孔14设有被钩部141供固定钩31钩住。当固定钩31钩住被钩部141时,若行李箱密码锁未被钥匙解锁或密码不正确,第二滑块3被右侧的第一滑块42抵着,使第二滑块3不能向右移动,从而使壳体21不能如图6所示相对第一固定结构13转动,此时行李箱密码锁处于上锁状态。通过钥匙开锁或者密码开锁的方式,能够使第二滑块3有向右(图4中的右方)移动的空间,此时,操作者能够推动第二滑块3向图2中A方向运动,使固定钩31不钩住被钩部141,继而,操作者能够沿图6中B方向拨动第二滑块3,从而带动壳体21转动,实现解锁。锁芯开锁方式如下:见图4、图7,第二滑块3的右侧设有锁芯组件,锁芯组件包括锁芯41和第一滑块42。锁芯41远离锁孔411的一端设有锁芯导块412,第一滑块42设有第一滑槽421供锁芯导块412进入。通过钥匙转动锁芯41,能带动第一滑块42转动,使第一滑块42的两端不抵着第二滑块3和轮轴51左端的挡板513(见图8),从而使第二滑块3有向右移动的空间。此时,操作者推动第二滑块3向图2中A方向移动,能使第二滑块3的固定钩31脱离被钩部141,此时壳体21能够被转动,实现解锁(如图6)。密码开锁方式如下:见图4、图8,锁芯组件的右侧设有密码组件(图8只示出一个调码轮52和一个密码轮53),包括轮轴51,有三个调码轮52套设在轮轴51上,相邻两个调码轮52首尾相互接触。调码轮52外侧设有配合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行李箱密码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密码组件和操作件,第二锁件固定地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行李箱密码锁包括第一锁件,第一锁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当密码错误时,密码组件抵着操作件,使操作件固定连接在行李箱,从而使壳体不能转动,从而使第一锁件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上锁;当密码正确,密码组件不抵着操作件,能解除操作件与行李箱的固定连接,此时能转动壳体,从而带动第一锁件运动至不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开锁。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李箱密码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密码组件和操作件,第二锁件固定地设在行李箱开口处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行李箱开口处的另一侧,行李箱密码锁包括第一锁件,第一锁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当密码错误时,密码组件抵着操作件,使操作件固定连接在行李箱,从而使壳体不能转动,从而使第一锁件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上锁;当密码正确,密码组件不抵着操作件,能解除操作件与行李箱的固定连接,此时能转动壳体,从而带动第一锁件运动至不钩住第二锁件,使密码锁开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密码锁,其特征在于:第一锁件可移动地连接在行李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密码锁,其特征在于:第一锁件设有传动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壳体设有传动槽供传动杆进入,当壳体转动时,壳体通过传动杆带动第一锁件相对行李箱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秀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