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搅拌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172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搅拌退火炉,采用门式结构,正面是炉门,炉体的最外层是保温层,保温层内是内胆,内胆与保温层之间留有气流通道,风轮设置在与炉门相对的炉体侧壁正中,排气道设置在炉体顶部;风轮的主轴设置在炉体背面中部,穿过炉壁与风轮相连;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风轮的主轴相连接,冷却风机设置在电机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风轮对炉内空气进行搅拌,采用了冷却风机这种强制制冷的方式,使炉内温场均匀,温差小(±2℃),降温速度快,退火周期短,保证压型后的光学玻璃坯件折射率允差控制在Δnd=±30×10↑[-4]内,提高了光学玻璃坯件的内在质量指标,并实现了安全、清洁生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玻璃成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玻 璃热压成型精密退火设备。
技术介绍
光学成像玻璃坯件,对几何尺寸、nd (折射率)、vd (色散系数)、应力 要求高。由于光学成像玻璃坯件成型后,经过了热历史,折射率nd、色散系数 vd已经发生了变化。退火,是光学成像玻璃坯件成型后,调整其光学玻璃的折 射率值(nd、 vd),改善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性能等,并满足图纸技术要求的 一个重要过程,减小光学常数(nd、 vd)波动范围,则是退火过程中的技术难 点。传统的退火炉是常规竖井式地堡炉,用吊装设备装、出炉,内胆外层为保 温层。炉内上部和底部有温差,炉的边部和中部有温差,温场不均,热对流方 式为自然对流,温差大(士2(TC);工艺降温阶段降温速度慢,退火周期长; 不安全也不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静搅拌退火炉,门式开 启装、出炉,采用炉内搅拌系统,保证了炉内各点温度均匀(±2°C);同时, 在降温阶段采用强制排热冷却系统降温,保证了工艺要求、缩短了热处理周期, 使退火周期减少4天。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静搅拌退火炉采用门式结构,正面是炉门,炉 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搅拌退火炉,炉体的最外层是保温层,保温层内是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采用门式结构,正面是炉门,所述内胆与保温层之间留有气流通道,风轮设置在与炉门相对的炉体侧壁正中,排气道设置在炉体顶部;风轮的主轴设置在炉体背面中部,穿过炉壁与风轮相连;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风轮的主轴相连接,电机下方设置冷却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泽洪龙启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丹棱明宏光学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宇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