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帮明专利>正文

一种避震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763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震车身,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避震车身单一方向减震、减震效果不好、在外力冲击下容易车身变形等问题。本避震车身包括前车叉、车架和后车叉,所述的前车叉下端用于与前车轮轴连接,上端与车架相连,所述的后车叉下端用于与后车轮轴连接,上端与车架相连,所述的前车叉呈弧形弯曲状且前车叉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后车叉呈弧形弯曲状且后车叉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前车叉、车架和后车叉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本避震车身具有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能多方位避震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摩托车上的避震车身。种避震车身,特别是一种自行车、电动车及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的车身为了增强其强度,也就是为了增强其承压 力,车身都是由钢性金属材料制成的。这样的结构使得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在道路不平 的情况下行驶时,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的车身始终处于一个高强度的震动状态下。由于 道路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会直接通过车身传递到骑车人身上,这样的震动使得骑车人的手 臂,肩膀、头部及全身都会非常不舒服。现有的减震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为了减震,都是 采用在车轮转轴那里直接安装有减震弹簧,这样也仅仅只能减少一部分垂直方向的震动, 减震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这种结构的车身,在外力撞击下,其车身很容易被撞击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车身存在着上述的问 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能多方位避震的避震车身。 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避震车身,包括前车叉、车架 和后车叉,所述的前车叉下端用于与前车轮轴连接,上端与车架相连,所述的后车叉下端用 于与后车轮轴连接,上端与车架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叉呈弧形弯曲状且前车叉弯 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后车叉呈弧形弯曲状且后车叉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前车叉、 车架和后车叉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 前车叉、车架和后车叉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这样使得前车叉、车架和后车叉在 受到外力冲击下会略微变形,而在外力消失的时候前车叉、车架和后车叉又会恢复原状。同 时前后车叉均呈弧形弯曲状且前后车叉弯曲部分均向外凸出,这样使得自行车、电动车及 摩托车在道路不平的情况下骑行时,前后车叉的弧形设计可以分别减缓由于道路颠簸而造 成任意一点外力对车身的冲击,即使在碰撞情况下,整个车身也不会变型,前后车叉及车架 在这里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上述的避震车身中,所述的后车叉下端端部所处水平面高于后车轮轴所处水平 面,后车叉与后车轮轴之间设有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可进一步提高车身的避震效果。 在上述的避震车身中,所述的缓冲装置包括摆杆和避震器,所述的摆杆一端与后 车叉下端相连,另一端与后车轮轴相连且摆杆可绕后车轮轴轴心摆动,所述的避震器一端 固连在摆杆上,另一端固连在后车叉上。当外力冲击后车叉并使后车叉发生弹性形变时,一 部分的外力通过后车叉传递到避震器上,通过避震器可以将这部分的外力化解掉,同时摆 杆绕后车轮轴轴心摆动可以减轻后车叉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形变。 在上述的避震车身中,所述的前车叉弯曲部分向车身前部凸出。 在上述的避震车身中,所述的后车叉弯曲部分向车身后部凸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避震车身中的前车叉、车架和后车叉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同时前后车叉均呈弧形弯曲状且前后车叉弯曲部分均向外凸出,这样使得自行车、电动车 及摩托车在道路不平的情况下骑行时,前后车叉的弧形设计可以分别减缓由于道路颠簸而 造成任意一点外力对车身的冲击,即使在碰撞情况下,整个车身也不会变型,前后车叉及车 架在这里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本避震车身能有效的自然多方位的避震,在任何路 况下震感均会微乎其微,使得在骑行时更舒适、更优雅、减震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避震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车叉;2、后车叉;3、车架;4、前车轮轴;5、后车轮轴;6、摆杆;7、避震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避震车身包括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前车叉1下端与前车轮 轴4连接,上端与车架3相连,后车叉2下端用于与后车轮轴5连接,上端与车架3相连,前 车叉1呈弧形弯曲状且前车叉1弯曲部分向向车身前部凸出,后车叉2呈弧形弯曲状且后 车叉2弯曲部分向向车身后部凸出,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 后车叉2下端端部所处水平面高于后车轮轴5所处水平面,在后车叉2与后车轮 轴5之间设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摆杆6和避震器7,摆杆6 —端与后车叉2下端相连, 另一端与后车轮轴5相连且摆杆6可绕后车轮轴5轴心摆动,避震器7 —端固连在摆杆6 上,另一端固连在后车叉2上。通过避震器7和摆杆6可进一步提高车身的避震效果。当 外力冲击后车叉2并使后车叉2发生弹性形变时, 一部分的外力通过后车叉2传递到避震 器7上,通过避震器7可以将这部分的外力化解掉,同时摆杆6绕后车轮轴5轴心摆动可以 减轻后车叉2在外力冲击下所产生的形变。 本避震车身中的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这样使得前 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在受到外力冲击下会略微变形,而在外力消失的时候前车叉1、车 架3和后车叉2又会恢复原状。同时前车叉1和后车叉2均呈弧形弯曲状且前车叉1和后 车叉2的弯曲部分均向外凸出,这样使得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在道路不平的情况下骑 行时,前车叉1和后车叉2的弧形设计可以分别减缓由于道路颠簸而造成任意一点外力对 车身的冲击,即使在碰撞情况下,整个车身也不会变型,前车叉1、后车叉2及车架3在这里 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就使得本避震车身能有效的自然多方位的避震,在任何路况下震感 均会微乎其微,使得在骑行时更舒适、更优雅、减震效果更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 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震车身,包括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所述的前车叉(1)下端用于与前车轮轴(4)连接,上端与车架(3)相连,所述的后车叉(2)下端用于与后车轮轴(5)连接,上端与车架(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叉(1)呈弧形弯曲状且前车叉(1)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后车叉(2)呈弧形弯曲状且后车叉(2)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避震车身,包括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所述的前车叉(1)下端用于与前车轮轴(4)连接,上端与车架(3)相连,所述的后车叉(2)下端用于与后车轮轴(5)连接,上端与车架(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叉(1)呈弧形弯曲状且前车叉(1)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后车叉(2)呈弧形弯曲状且后车叉(2)弯曲部分向外凸出,所述的前车叉(1)、车架(3)和后车叉(2)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避震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叉(2)下端端部所处水平 面高于后车轮轴(5)所处水平面,后车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帮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帮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