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英仁专利>正文

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483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包括包覆有输送皮带的可调节输送皮带紧度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由钢管和加强筋焊接形成,所述机架分三段,包括位于中部的主固定架和位于上下两端的用于支撑驱动输送皮带转动的驱动辊及从动辊的轴承架,所述主固定架下端处的钢管内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下端的轴承架的上下侧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位于上端的轴承架上下侧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主固定架的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主固定架与其两端的轴承架分别经螺栓杆组件螺固成一体并可藉螺栓杆螺母的调节,用以张紧输送皮带以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两端间的紧度。该装置设计合理,构造独特,不仅有利于输送带的安装,而且便于调节输送皮带紧度或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各两端的紧度,以利于维持皮带输送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输送机, 一般都是采用骨状整体式的输送机主架, 一般整体式的主架安装皮带及 调紧皮带作业不方便。而一般主架下端底部两侧边的各一单活动轮,直接螺固在主架下端底 部,这样在调整主架的倾角时,会导致活动脚轮固定架与地面不平行,从而使输送机前后左 右移动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该装置设计合理,构造独特,不仅有 利于输送带的安装,而且便于调节输送皮带紧度或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各两端的紧度,以利 于维持皮带输送的稳定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包覆有输送皮带的可调节输送皮带紧度的机架,其特 征在于所述机架由钢管和加强筋焊接形成,所述机架分三段,包括位于中部的主固定架和 位于上下两端的用于支撑驱动输送皮带转动的驱动辊及从动辊的轴承架,所述主固定架下端 处的钢管内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下端的轴承架的上下侧钢管的 内腔内,所述位于上端的轴承架上下侧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主 固定架的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主固定架与其两端的轴承架分别经螺栓杆组件螺固成一体并可 藉螺栓杆螺母的调节,用以张紧输送皮带以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两端间的紧度。本技术的显著优点是设计合理,构造独特,不仅便于输送带的安装,而且便于调 节输送皮带紧度或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各两端的紧度,以利于维持皮带输送的稳定性;调节 机架倾角时因所设承担式轮加活动套管轴的游动作用可保持活动脚轮座与地面近乎水平,具 有前后左右移动灵活的特点;输送皮带托辊具有防水防尘防缠线结构,大大提高了输送皮带 托辊轴承的使用寿命;输送皮带的驱动辊和从动辊设有防缠线结构,免除拆线的烦恼;具有 辅助输送机构以提高输送袋包的性能;通过大管径支撑顶杆和小管径支撑顶杆的吞管支撑螺 固功能,大大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示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示图。图4为图1中的I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上端的轴承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托辊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7为三角形横梁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包括包覆有输送皮带13的可调节输送皮带 紧度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由钢管5和加强筋15焊接形成,所述机架分三段,包括 位于中部的主固定架4和位于上下两端的用于支撑驱动输送皮带转动的驱动辊27及从动辊9 的轴承架8、 26,所述主固定架下端处的钢管内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7,所述吞管的伸出端 套设在下端的轴承架8的上下侧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位于上端的轴承架26上下侧焊接有较小 管径的吞管41,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主固定架的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主固定架与其两端 的轴承架分别经螺栓杆组件6、 40螺固成一体并可藉螺栓杆螺母的调节,机架上端的螺杆一 端焊固在轴承架,机架下端的螺杆一端焊固在主固定架上,用以张紧输送皮带以调整驱动辊 及从动辊两端间的紧度。组成机架的钢管一般使用方管,而加强筋则使用小圆管。主固定架 采用力霸结构,以加强其强度。上述的机架下端的轴承架两侧下部设有与相应侧的承担式两活动脚轮固定架10中间的 套管相套接的套管转轴12,所述机架中部的主固定架下侧还与一斜顶架42的上端部相铰接, 所述斜顶架的下端部经其两侧的较小径套管轴20分别与其相应侧的承担式活动轮架19中间 的较大管径的套管相套接,所述斜顶架的中部铰接有一油压缸16,连接于油压缸上端的活塞 杆17铰接在一三角形横梁39中心处,所述三角形横梁其两端分别与上顶杆24和下支杆21 的连接端相铰接,所述上顶杆的上侧端铰接在机架中部主固定架的上半部两边下侧,所述下 支杆的下侧端铰接在斜顶架的下端部的两边支点上。上顶杆和下支杆形成可张合式剪刀状曲 臂,当油压缸的活塞杆伸縮时,带动上顶杆和下支杆张合,藉以推举机架进行其斜度的上升 与下降的调节。该调节是藉斜顶架上的油压控制阀杆操作的,而斜顶架内还设有用于为油压 缸提供动力的油压泵组件。上述的机架及皮带横向截面的上部呈凹槽状,所述凹槽皮带下间隔布设有若干组托辊组 件,所述托辊组件由一对呈V字型对称布置的斜向托辊29组成,所述斜向托辊的固定轴28 两端由焊接在机架上的冲有长孔的固定片螺固,所述斜向托辊套在固定轴外的滚筒34和分别 套设在固定轴两端的轴承座端盖36构成,所述轴承座端盖内伸到固定轴与滚筒之间间隙内的 内侧端镶设有一轴承35,其上侧端的轴承座端面开设有一防水防尘沟槽,所述防水防尘沟槽外侧罩设有一縮紧在固定轴上的外罩32。固定轴伸出外罩的端部穿过焊接在机架上部凹槽内的凸片的长耳孔并螺固。外罩一般为橡胶材质,通过卡在固定轴端部的螺牙下来实现与固定 轴的縮紧固定,其内侧部还设有一凸环,通过环绕在凸环上的弹簧使其卡紧在固定轴上。由 于轴承座端盖会随着滚筒而转动,因此外罩与轴承座端盖之间存在间隙。为了防止轴承座端盖与滚筒脱落,在滚筒端部设有打入到轴承座端盖上的拉钉33以使轴承座端盖与滚筒固定成 一体。为了防止轴承沿轴向滑移,固定轴内还设有一轴肩用于定位轴承。上述的机架底侧间隔布设有若干根横向支轴37,所述支轴上套设有一可绕支轴转动的输 送皮带支撑辊30,所述输送皮带从输送皮带支撑辊上表面与机架间穿过。所述横向支撑辊轴 两端各套入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设有防尘防缠线外罩,每一支撑辊处的攻带的边与机架间 均设有用以维持皮带不靠擦机架的防水防尘竖辊。横向支轴的两端部一般是通过设于机架底 侧的焊有长孔的凸耳来藉螺丝固定。这样可使输送皮带置于支撑辊上表面与机架底侧的力霸主固定架4结构的方管之间。上述的设于机架上端部的驱动辊由一般马达经一级三角皮带减速机构3、 二级三角皮带 减速机构2、三级链轮减速机构1驱动,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两端部的转轴上还套设有一 用于防止缠线的轴套38。考虑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端部容易因缠线而影响转动,因此设有轴 套以防止缠线。上述的从动辊的转轴经链轮传动机构带动一辅助输送机构,所述辅助输送机构包括设于 两端的驱动链轮和由驱动链轮驱动转动的送料链条构成,所述送料链条固定有用于刮送袋包 的横向櫊板。由于从动辊一般直径较大,若过小而不宜驱动输送皮带,故其皮带面离地面最 低也在15公分以上,不利于将地面上的袋包直接拖动到皮带上,因此必须再藉由辅助输送机 构来将袋包拖动到皮带上。辅助输送机构使用直径可小于10公分的链轮配合櫊板以增加拖袋 功能,减少作业工人的劳动量。为了防止输送机的机架出现断裂的事故,因此其安全性一直是其使用者、设计者所考虑 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强输送机的安全性,机架主固定架上半部的下侧还铰接有大管径支撑顶 杆25,所述斜顶架42的下端部的铰接轴铰接有小管径支撑顶杆22,所述小管径支撑顶杆的 上端部套接在大管径支撑顶杆钢管的下端部的内腔内,所述大管径支撑顶杆的下端部还设有 用于紧固大管径支撑顶杆和小管径支撑顶杆的顶丝23。在调节输送机的倾角上升下降时,顶 丝处于松开状态,调节完输送机的倾角后,将顶丝螺紧。这样机架的受到大管径支撑顶杆和 小管径支撑顶杆的支撑作用,将大大提高机架强度及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包括包覆有输送皮带的可调节输送皮带紧度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由钢管和加强筋焊接形成,所述机架分三段,包括位于中部的主固定架和位于上下两端的用于支撑驱动输送皮带转动的驱动辊及从动辊的轴承架,所述主固定架下端处的钢管内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下端的轴承架的上下侧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位于上端的轴承架上下侧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主固定架的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主固定架与其两端的轴承架分别经螺栓杆组件螺固成一体并可藉螺栓杆螺母的调节,用以张紧输送皮带以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两端间的紧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包括包覆有输送皮带的可调节输送皮带紧度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由钢管和加强筋焊接形成,所述机架分三段,包括位于中部的主固定架和位于上下两端的用于支撑驱动输送皮带转动的驱动辊及从动辊的轴承架,所述主固定架下端处的钢管内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下端的轴承架的上下侧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位于上端的轴承架上下侧焊接有较小管径的吞管,所述吞管的伸出端套设在主固定架的钢管的内腔内,所述主固定架与其两端的轴承架分别经螺栓杆组件螺固成一体并可藉螺栓杆螺母的调节,用以张紧输送皮带以调整驱动辊及从动辊两端间的紧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下端的轴承架两侧设 有与相应侧的承担式两活动脚轮固定架中间的套管相套接的套管转轴,所述机架中部的 主固定架下侧还与一斜顶架的上端部相铰接,所述斜顶架的下端部经其两侧的较小径套 管轴分别与其相应侧的承担式活动轮固定架中间的较大管径的套管相套接,所述斜顶架 的中部铰接有一油压缸,连接于油压缸上端的活塞杆铰接在一三角形横梁中心处,所述 三角形横梁其两端分别与上顶杆和下支杆的连接端相铰接,所述上顶杆的上侧端铰接在 机架中部主固定架的上半部两边下侧,所述下支杆的下侧端铰接在斜顶架的下端部的两 边支点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与皮带横向截面的上 部呈凹槽状,所述凹槽下间隔布设有若干组托辊组件,所述托辊组件由一对呈V字型对 称布置的斜向托辊组成,所述斜向托辊的固定轴两端由焊接在机架上的冲有长孔的固定 片螺固,所述斜向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仁
申请(专利权)人:陈英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