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英仁专利>正文

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198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包括包覆有传送皮带的传送机构、设置有万向轮的前脚轮车架以及后脚轮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轮车架上设置有顶住传送机构中部底侧横梁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上端部与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脚轮车架两侧与横梁的两端部之间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辅助支撑和导向的多节伸缩套管,所述横梁的两端部经连接片与传送机构的机架相铰接,所述前脚轮车架的后部两边与传送机构的中下部两边设置有两支连杆,该输送机的改良结构设计合理,其升降机构受力更集中,其皮带托辊不仅具有防水防尘的作用,而且防缠线更佳,另外该输送机皮带改用了有防滑凸状颗粒或纹路的皮带,使得被输送的袋包不易在皮带上打滑,减轻皮带之磨损,又加大主动轮绕皮带的角度,提高带动力,对袋包之输送效率,具有极大的改善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如专利号为200920138405. 6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由于采用三角形的支撑架配合液压缸来升降输送机之斜度,该升降机构受力不集中,起步上升较重,机架受力加大,下降速度较快之惯性冲击,造成机架出现断裂现象,而在该输送机的送料端滚筒下端的辅助输送机构移动较难,多占机构空间,操作不便;且传动机构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系采用光滑的杆件(管材)焊接车制而成,其皮带轮滚筒的中部较难上拱的很明显,降低皮带稳定性,而且其对皮带绕行角度不够带动力摩擦力较小,需靠皮带张的很紧会加大电机载荷, 还有斜向托辊端盖上的斜槽道空间过大,容易出现缠线的现象等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该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设计合理,构造独特;其受力较集中机架负荷减轻,不会有断裂故障发生, 固定轴上的滚筒以及外罩不但具有防水防尘的作用,更不易出现缠线,主动皮带轮加大绕行角度,增加带动力,而且皮带具有凸粒状输送袋包物体不易打滑,使得输送作业更便捷, 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本技术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包括包覆有传送皮带的传送机构、 设置有万向轮的前脚轮车架以及承担式活动后脚轮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轮车架上设置有顶住传送机构中部底侧横梁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上端部与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脚轮车架两侧与横梁的两端部之间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辅助支撑和导向的多节伸缩套管,所述横梁的两端部经连接片与传送机构的机架相铰接,所述前脚轮车架的后部两边与传送机构的中下部两边设置有两支连杆,以维持前轮车架与地面之垂直角度,使前轮车架的活动轮前后左右滚动轻便。上述传送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主动皮带轮,其下端设置有从动皮带轮,所述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是由垂直布设在转轴上的一组支撑盘片和焊接在支撑盘片外周缘表面上的具有纹理的钢筋构成,所述皮带轮中部上拱,即位于转轴中间支撑盘片的直径大于位于转轴两端支撑盘片的直径,形成皮带轮中部上拱,所述传动皮带上设置有防滑凸状颗粒或纹路,配合从动皮带轮缩小直径约150mm左右及从动轮上皮带面离地面的适当高度的降低约200mm左右,能使袋包下部压到皮带面加大,增加其摩擦受力面,所述机架上部之传动皮带下侧设置有用于支撑皮带传动的斜向托辊,所述斜向托辊由套在固定轴外的滚筒和分别套设在固定轴两端的轴承座端盖构成,所述滚筒端部径向弯曲,以扣住轴承座端盖,防止其轴向滑移,所述轴承座端盖的端面开设有一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与外罩凸缘适当的微小间隙配合,所述外罩外侧固定轴上还加设置有轴用可防止外罩脱出的挡圈。为了更好的传送袋包,针对专利号为200920138405. 6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做了3进一步的,改进,缩小了从动皮带轮的直径约150mm左右,降低了后脚轮车架的高度,使输送皮带离地面间高度尽量降低约200mm左右。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来作为输送机斜度升降机构,其垂直机构受力更为集中,前轮车架承受力更直接,大大减少了升降机构的断裂故障率,而且由于液压千斤顶是套接的模式,即上端的顶杆管径小,下端顶杆管径大,上升时,上升速度先慢后快;下降时,速度先快后慢;减少惯性冲击,保证了机构的平稳升降,提高机构的寿命; 二是该输送机改用了有防滑凸状颗粒或防滑凸纹路的皮带,减少带包在皮带上打滑,不但提高运输带动力,且有效减少皮带磨损;三是轴承座端盖与外罩之间是适当的微小间隙配合,这样既能起到防水防尘效果,还更能防缠线,提高了输送机构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四是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使用了冲压有纹路的钢筋,对输送皮带的带动力增大,皮带无需张的很紧,而且皮带轮滚筒中部上拱量加大,可以防止输送皮带左右窜动脱出,提高皮带传动稳定性,延长的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更优的是,靠机架下部皮带承受之水平长滚轮之适当设置,不但能增加主动皮带轮之摩擦带动角度提高带动力,且加装竖轮,可防止皮带擦到机架减少摩擦,减少阻力,减轻电机之负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压千斤顶与横梁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皮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图6为轴承座与外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U形槽固定片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传送机构;2为前脚轮车架;3为后脚轮车架;4为横梁;5为液压千斤顶;6为多节伸缩套管;7为连杆;8为主动皮带轮;9为从动皮带轮;10为转轴;11为支撑盘片;12为钢筋;17为斜向托辊;18为固定轴;19为传动机构机架;20为滚筒;21为轴承座; 22为环形沟槽;23为外罩凸缘;24为挡圈;25为皮带J6长筒滚轮;观为轴承;四为连接片;30为竖轮;31为U形槽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创造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包括包覆有传送皮带25的传送机构1、设置有万向轮的前脚轮车架2以及承担式活动后脚轮车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轮车架2上设置有顶住传送机构1中部底侧横梁4的液压千斤顶5,所述液压千斤顶5上端部与横梁4中部铰接,所述前脚轮车架2两侧与横梁4的两端部之间分别对应铰接有用于辅助液压千斤顶5支撑和导向的多节伸缩套管6,所述横梁4的两端部经连接片四与传送机构的机架19相铰接,所述前脚轮车架2的后部两边与传送机构1的中下部两边设置有连杆7,通过液压千斤顶来作为输送机斜度升降机构,其机构受力更为集中,大大减少了升降机构的断裂故障率,而且由于液压千斤顶是多节套接的模式,即上端的顶杆管径小,下端顶杆管径大,上升时,上升速度先慢后快;下降时,速度先快后慢;减少冲击,保证了机构的平稳升降,提高机构的承受力。参考附图3上述的所述传送机构1的上端设置有主动皮带轮8,其下端设置有从动皮带轮9,所述的主动皮带轮8和从动皮带轮9是由垂直布设在转轴10上的一组支撑盘片 11和焊接在支撑盘片11周缘外表面上的钢筋12构成,而位于转轴10中间支撑盘片11的直径大于位于转轴两端支撑盘片11的直径,形成皮带轮中部上拱。另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使用了压有纹路的钢筋,对输送皮带的带动力增大,皮带不必张的很紧,而且由于皮带轮中部上拱量加大,可以防止输送皮带左右窜动脱出,防止摩擦到机架19,可以减少阻力和延长的输送皮带的使用寿命。另外,参考图4和图5,所述传动皮带25上设置有防滑凸状颗粒或纹路,所述传动皮带下侧设置有用于支撑皮带传动的斜向托辊17,参考图6,所述斜向托辊17由套在固定轴18外的滚筒20和分别套设在固定轴两端的轴承座端盖21构成,所述滚筒的两端部端部采用冲压工艺使其径向弯曲,以扣住轴承座端盖,防止其轴向滑移,具体的安装过程是,先安装好固定轴和轴承座端盖21,然后将其套在滚筒中,再对滚筒的端部进行冲压,使其能够限制轴承座端盖21的轴向滑移。所述轴承座端盖21的端面开设有一环形沟槽22,所述环形沟槽22与外罩凸缘23适当的微小间隙配合,达到防尘防水防缠绕的效果,所述外罩外侧固定轴21上还加设置有轴用可防止外罩脱出的挡圈24,再由机架下面水平长筒滚轮之安装适当位置,促使增加主动皮带轮8绕带角度增加,提高带动力,且在机架下端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吞管调节式输送机的改良结构,包括包覆有传送皮带的传送机构、设置有万向轮的前脚轮车架以及后脚轮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轮车架上设置有顶住传送机构中部底侧横梁的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上端部与横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脚轮车架两侧与横梁的两端部之间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辅助支撑和导向的多节伸缩套管,所述横梁的两端部经连接片与传送机构的机架相铰接,所述前脚轮车架的后部两边与传送机构的中下部两边设置有两支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仁
申请(专利权)人:陈英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