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芫鋐专利>正文

安全煞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298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煞车装置,包括一供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固定体,以及一容设于固定体内的缓冲部,其中:缓冲部设有一第一制动件、一第二制动件及至少一活动块,第一、二制动件及活动块上设有相互对位的至少一供煞车线穿设结合,并令活动块受煞车线带动于固定体内活动的线孔,而第一制动件上设有一供活动块抵止以带动第一制动件活动的第一抵止部、以及第二制动件上设有一供第一制动件抵止以带动第二制动件活动的第二抵止部,借此当任一活动块推抵第一抵止部时,第一制动件可拉动煞车线产生第一阶段的煞车效果,而在处于第一阶段的煞车状态下,且当第一制动件推抵第二抵止部时,第二制动件亦可拉动煞车线产生第二阶段的煞车效果,以提供两阶段的缓冲煞车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煞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煞车装置。技术背景自行车由于具有轻便的机动性,坚固的车架结构,以及不污染环境, 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现有的煞车结构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第97205063号,『同步 式煞车器』专利,包括一悬吊架,于中段位置设有一中心栓,该中心栓 的两侧形成相对朝外伸出的连结臂;二煞车臂,分别于中段位置以可偏 摆形态枢设结合于该悬吊架的两连结臂,两煞车臂于顶侧相对应地设有 一钢索连结件及一钢索固定件,并于下端位置各设有一板座;两煞车臂 于上半段以相向延伸形态各设有一延伸臂,两延伸臂的一段部位保持平 行的重叠形态,并于两延伸臂的重叠部位之间设有一呈拋物线形式的导 引部、以及一可抵靠于该导引部的滑移件;二制动件,分别结合于该第 一煞车臂与该第二煞车臂所设的板座;以及一复位弹簧,设于该悬吊架 与其中一个煞车臂之间,并以弹力作用于该煞车臂。然而,此种现有的煞车结构虽可提供煞车制动的功效,但其并无提 供缓冲煞车的作用,特别是当骑士在操作煞车把手时,煞车臂通常即直 接夹向轮框,并使煞车皮抵住轮框产生摩擦煞车的动作,但是过猛又直 接的夹固力量容易使得自行车在突然停住时,令骑士因惯性作用而往前 倾或摔出,致使发生车祸等憾事,或者骑士为欲调整煞车时的缓冲力量, 而会来来回回地以小幅度力量来煞车以减轻煞车时产生的不适感,而此 却造成煞车皮因快速的来回摩擦而损坏,令煞车皮的使用寿命大幅縮减 而需经常更换,故其实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煞车装置,其不会发生煞车速度过急、过猛而造成危险及不适感,令煞车皮的使用寿命大幅延长,实用性强。为达成前述的创作目的,本技术包括一可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固 定体、以及一容设于固定体内的缓冲部,其中该缓冲部包括一第一制动件、 一第二制动件以及至少一活动块,该 第一制动件一端设有一第一抵止部,且第一抵止部一侧设有面积较第一 抵止部小的限位块,而该活动块一侧设有一嵌槽,该嵌槽可与限位块贴 合嵌设,借此令活动块能够通过嵌槽沿限位块上下活动,以及两活动块 皆与煞车线结合固定,因而当任一活动块受煞车线拉动并相对限位块活动至抵住第一抵止部时,活动块即可带动第一制动件于固定体内移动;另外,该第二制动件一侧设有一供第一制动件及活动块贴合设置的 活槽,并令第一制动件及活动块可相对该活槽滑动位移,且第二制动件 一端设有一第二抵止部,借此当第一制动件受活动块带动位移并抵住第 二抵止部时,第二制动件即可受第一制动件推抵于固定体内滑动,以及 该第一、二制动件及活动块上设有至少一相互对位供连接至煞车把手的 煞车线通过的线孔,且活动块与连接至煞车把手的煞车线结合固定,而 限位块及第二制动件底端分别与连接至自行车前方及后方煞车夹器的煞 车线连结,因此第一制动件移动时将拉动连接至自行车前方煞车夹器的 煞车线,而第二制动件移动时也会拉动连接至自行车后方煞车夹器的煞 车线,因而当活动块推动第一抵止部使第一制动件拉动连接至自行车前 方的煞车线时,其产生第一阶段的煞车效果,而骑士再度施力使第一制 动件移动推抵第二抵止部使第二制动件移动时,其使第二制动件拉动连 接至自行车后方的煞车线产生第二阶段的煞车效果,因而本技术可 提供两阶段的煞车效果,先施予轻微的力量令前方煞车夹器动作煞车, 待车速渐缓后再施予更大的力量令后方煞车夹器动作煞车,因而不会发 生煞车速度过急、过猛而造成危险及不适感。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全煞车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煞车装置立体透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全煞车装置单一活动块动作状态的示意 。图4是本技术安全煞车装置两活动块同时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动作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图7是本技术安全煞车装置安装于自行车状态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2 缓冲部 212限位块 222第二抵止部 24线孔 4 煞车线 52煞车夹器21第一制动件 22第二制动件 23活动块 3 限位体 5自行车1 固定体 211第一抵止部 221活槽 231嵌槽 31容孔 51煞车把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安全煞车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 其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固定体l、以及 一容设于固定体l内的缓冲部2,其中该固定体1是呈圆管状,其一端设有一限位体3,该限位体3是与固 定体一端部闭合组设,以防止缓冲部2脱出于固定体1夕卜,且限位体3 上设有至少一呈贯穿状的容孔31(本实施例为两个容孔31),该容孔31 供煞车线4穿过,并使煞车线4于固定体1内与缓冲部2结合,而煞车 线4分别由固定体1两端穿出与自行车的煞车把手及煞车夹器(煞车把 手51与煞车夹器52请见图5所示)组设,当使用者操作煞车把手时, 煞车线4通过固定体1内的缓冲部2与煞车夹器连动达到煞车作用;该缓冲部2包括一第一制动件21、 一第二制动件22以及至少一活动 块23 (本实施例以两个活动块23进行说明),该第一制动件21 —端设有 一呈半圆块状的第一抵止部211,且第一抵止部211 —侧设有一长条块状 面积较第一抵止部211小的限位块212,而该活动块23是呈楔形长条状, 其一侧设有一 L形的嵌槽231,该嵌槽231可与限位块212贴合嵌设,借 此令两活动块23于限位块212两侧呈相互夹合的型态,并令活动块23 能够通过嵌槽231延限位块212上下活动、以及两活动块23皆与煞车线 4结合固定,因而当任一活动块23受煞车线4拉动并相对限位块212活 动至抵住第一抵止部211时,活动块23即可带动第一制动件21于固定体1内移动;另外,该第二制动件22 —侧设有一可供第一制动件21及活动块23 贴合设置的活槽221,并令第一制动件21及活动块23可相对该活槽221 滑动位移,且第二制动件22—端设有一圆盘状的第二抵止部222,借此 当第一制动件21受活动块23带动位移并抵住第二抵止部222时,第二 制动件22即可受第一制动件21推抵于固定体1内滑动、以及该第一、 二制动件21、 22及活动块23上设有至少一相互对位供连接至煞车把手 的煞车线4通过的线孔24 (本实施例以两线孔24做说明,第一、二制动 件21、22及活动块23于结合完成状态下的线孔24是呈互相对位的态样), 且活动块23与连接至煞车把手的煞车线4结合固定,而限位块212及第 二制动件22底端分别与连接至自行车前方及后方煞车夹器的煞车线4连 结,因此第一制动件21移动时将拉动连接至自行车前方煞车夹器的煞车 线4,而第二制动件22移动时也会拉动连接至自行车后方煞车夹器的煞 车线4,因而当活动块23推动第一抵止部211使第一制动件21拉动连接 至自行车前方的煞车线4时,其产生第一阶段的煞车效果,而骑士再度 施力使第一制动件21移动推抵第二抵止部222使第二制动件22移动时, 其使第二制动件22拉动连接至自行车后方的煞车线4产生第二阶段的煞 车效果,因而本技术可提供两阶段的煞车效果,先施予轻微的力量 令前方煞车夹器动作煞车,待车速渐缓后再施予更大的力量令后方煞车 夹器动作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固定体,以及一容设于固定体内的缓冲部,其中: 该缓冲部设有一第一制动件、一第二制动件及至少一活动块,该第一、二制动件及活动块上设有相互对位的至少一供煞车线穿设结合,并令活动块受煞车 线带动于固定体内活动的线孔,而该第一制动件上设有一供活动块抵止以带动第一制动件活动的第一抵止部、以及该第二制动件上设有一供第一制动件抵止以带动第二制动件活动的第二抵止部,借此当任一活动块推抵第一抵止部时,第一制动件可拉动煞车线产生第一阶段的煞车效果,而在处于第一阶段的煞车状态下,且当第一制动件推抵第二抵止部时,第二制动件亦可拉动煞车线产生第二阶段的煞车效果,以提供两阶段的缓冲煞车功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煞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固定体,以及一容设于固定体内的缓冲部,其中该缓冲部设有一第一制动件、一第二制动件及至少一活动块,该第一、二制动件及活动块上设有相互对位的至少一供煞车线穿设结合,并令活动块受煞车线带动于固定体内活动的线孔,而该第一制动件上设有一供活动块抵止以带动第一制动件活动的第一抵止部、以及该第二制动件上设有一供第一制动件抵止以带动第二制动件活动的第二抵止部,借此当任一活动块推抵第一抵止部时,第一制动件可拉动煞车线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芫鋐
申请(专利权)人:温芫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