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1962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双向交替清洗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包括多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与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连接,第一控制阀与第三控制阀并联后与第五控制阀、水泵、第七控制阀依次连接,第八控制阀一端与水泵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控制阀并联,第六控制阀一端与水泵的第一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七控制阀并联;第二控制阀与第四控制阀并联后与剩余清洗液出口连接。该装置能实现双向交替清洗,提高对膜内腔污染物的冲洗效果,保证膜清洗效率和通量恢复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中空纤 维膜进行水处理的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f亍装置。
技术介绍
中空纤维膜组件以其填充密度高、可自支撑、结构简单、造价低、可反 洗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中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中空纤维膜组件可应用在超 纯水的制备、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以及海水淡化等诸多领域。根据中空纤 维膜组件的结构特点,可包括中空纤维单端出水(即膜纤维一端封闭, 一端 作为过滤液的汇集通道)和双端出水(即两端均作为过滤液的汇集通道)两 种形式。由于在同等过膜推动力的作用下双端出水的形式比单端出水膜组件 出水效率更高,因此双端出水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形式应用更为普遍。膜污染是膜过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般采用膜清洗方法。对 于外压膜组件,其一般思路是采用过滤液(指经过膜过滤后的水)或加入化学 药剂后的过滤液对膜实施反向清洗,即在泵(或重力作用下)使清洗液由中 空膜纤维内腔反向流至膜的外部,从而使附着在膜外表面的污染物剥落,膜 通量恢复。双端出水的外压膜组件在进行反洗时通常仍采用出水管路,过滤液出口 即清洗液入口,因此在清洗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大规模工程中反洗液通常取 自膜产水,长期贮存产水的水箱或水池微生物滋生并易受到外部的污染,如 不及时清除会使产水中混入微生物残骸或颗粒物,这对膜反清洗产生影响。中空膜纤维的内腔直径较小(<2腿),进入膜纤维内腔的清洗液夹带的细小 颗粒物质极易堵塞狭小的膜纤维内腔,造成膜清洗不畅。双端出水的中空纤 维膜组件在反洗时,清洗液自纤维的两端进入内腔,绝大部分清洗液会在压 力的作用下透过膜而转移至膜的外部,少部分则会存留在膜内腔。由于双端出水膜组件反清洗时两端的流向是相对的,因此反洗液中夹带的颗粒物不能 从膜面透过且无法排出膜内腔,较大的颗粒物会滞留在膜内腔中堵塞流道, 而颗粒稍小的物质则会附着于内表面或堵塞膜孔,形成膜内腔污染。由于目 前采用的中空纤维膜材料多属不对称膜,而膜有效层又多在膜外侧表面,因 此各种膜清洗手段对这种外小内大的膜孔分布形式的膜内腔污染很难恢 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实现双 向交替清洗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克服现有的清洗技术易造成膜纤维内腔及内 壁膜孔堵塞而较难清洗的弊端,减少细小颗粒物阻塞膜内腔流道的可能性, 并使滞留于膜内腔的颗粒物能及时排出,提高膜清洗对膜内腔污染物的沖洗 效果,保证膜清洗的效率和通量恢复率。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包括多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 件,每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的上端出水口分别与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连 接,下端出水口分别与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过 滤液收集管道分别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下端过滤液收集管 道分别与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连接,所述第 一控制阀与第三控制阀并联 后与第五控制阀、水泵、第七控制阀依次连接,所述第七控制阀与过滤液出 口即清洗液入口连接,第八控制阀一端与水泵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 五控制阀并联,第六控制阀一端与水泵的第一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七控制 阀并联;所述第二控制岡与第四控制阀并联后与剩余清洗液出口连接。所述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为双端出水的外压帘式膜组件或柱式膜组件。本技术具有下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可以通过对各个控 制阀的组合控制,实现双向交替清洗,从而克服了现有的清洗技术易造成膜 纤维内腔及内壁膜孔堵塞而较难清洗的弊端,能够减少细小颗粒物阻塞膜内腔流道的可能性,并使滞留于膜内腔的颗粒物能及时排出,提高膜清洗对膜 内腔污染物的冲洗效果,保证膜清洗的效率和通量恢复率。而且,可以采用 过量清洗的操作方式,即采用过量的清洗液, 一部分清洗液可从膜内腔透过 膜至膜外部,另一部分经由剩余清洗液排放口排出,可使膜内腔中保持较高 的流体速度,能够使内腔中的颗粒物及时有效的排出,从而保障对膜内腔的 冲刷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进行水过滤时 示意图3为本技术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从上端进行清 洗时示意图4为本技术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从下端进行清 洗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 示,包括多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l,每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的上端出水 口分别与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2连接,下端出水口分别与下端过滤液收集管 道13连接,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2分别与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3连 接,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13分别与第三控制阀12和第四控制阀11连接。 第一控制阀4与第三控制阀U并联后与第五控制阀6、水泵8、第七控制阀 9依次连接,第七控制阀9与过滤液出口即清洗液入口连接。第八控制阀7 一端与水泵8的第二接口 15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控制阀6并联,第六控制 阀10—端与水泵8的第一接口 n连接,另一端与第七控制岡9并联。所述 第二控制阀3与第四控制阀11并联后与剩余清洗液出口 5连接。其中,双 端出水外压膜组件为双端出水的外压帘式膜组件或柱式膜组件等。各个控制阀可以是自动控制阀,也可以是手动控制阀。通过各个控制阀的组合可以控制本技术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 件运行装置工作才莫式,可以通过水泵或重力提供出水动力。过滤液收集管道 在反清洗时可充当反清洗管道,并通过水泵或重力提供反洗推动力。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进行水过滤 时的示意图,第一控制阀4、第三控制阀12、第五控制阀6、第七控制阀9 开启,第二控制阀3 、第四控制阀11、 第六控制阀10 、第八控制阀7关 闭。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1在水泵8产生的抽吸作用下对过滤液进行过滤。 待处理的废水或污水经过多个膜组件过滤后分别从上端出水口进入上端过 滤液收集管道2,从下端出水口进入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13,过滤液通过上 端过滤液收集管道上的第一控制阀4和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上的第三控制 阀12汇集后,经过第五控制阀6、水泵8、第七控制阀9后,从过滤液出口 进入过滤液汇集总管集中收集。膜受到污染后,过膜压力升高,实施反清洗。反清洗时采用双向交替清 洗的方式。' 在第一种模式下,清洗液从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进入膜组件内腔。图3 为本技术的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从上端进行清洗时的 示意图,第一控制阀4、第四控制阀11 、第六控制阀10、第八控制阀7 开启,第二控制阀3、第三控制阀12 、第五控制阀6、第七控制阀9关闭。 采用过量清洗的操作方式,清洗液自清洗液入口进入,在水泵8或重力的作 用下,经由第六控制阀IO、水泵8、第八控制阀7、第一控制阀4及上端过 滤液收集管道2进入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1内腔, 一部分透过膜转移至膜外 部,另一部分经由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13及第四控制阀11,最终通过剩余 清洗液排出口 5排出。之后,釆用清洗液从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进入膜组件内腔的第二种模 式,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包括多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每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的上端出水口分别与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连接,下端出水口分别与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分别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分别与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与第三控制阀并联后与第五控制阀、水泵、第七控制阀依次连接,所述第七控制阀与过滤液出口即清洗液入口连接,第八控制阀一端与水泵的第二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控制阀并联,第六控制阀一端与水泵的第一接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七控制阀并联;所述第二控制阀与第四控制阀并联后与剩余清洗液出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向清洗功能的膜组件运行装置,包括多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每组双端出水外压膜组件的上端出水口分别与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连接,下端出水口分别与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过滤液收集管道分别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下端过滤液收集管道分别与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与第三控制阀并联后与第五控制阀、水泵、第七控制阀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立王捷于鸿来张本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