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1503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光二极管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红光芯片、蓝光芯片,所述红光芯片位于第一腔室,所述蓝光芯片位于与所述第一腔室在空间上相隔离的第二腔室。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部、于所述蓝光芯片的周围填充有绿色荧光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空间隔离方式将红光芯片和蓝光芯片置于两个空间隔离的腔室,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红光芯片和位于红光芯片底部的红光固晶胶对蓝光和绿光的吸收,避免造成蓝光和绿光亮度的下降;同时绿色荧光体只填充在蓝光芯片所在的腔室,使得绿色荧光体对红光的阻挡作用不存在,避免造成红光亮度的下降,进而在同功率下白光二极管的整体亮度得到提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光二极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随着发光二极管尤其是白光二极管的应用不断拓展,对其亮度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图1示出了现有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原理,在红光芯片ll和蓝光芯片12上覆盖有绿色焚光粉层13,外壳14可以为塑料或陶瓷,底部有金属引脚15, 此种结构由于红光芯片ll本身和位于红光芯片11底部的红光固晶胶吸收蓝光 和绿光,造成蓝光和绿光亮度下降,同时红光芯片ll发出的红光必须经过绿色 荧光粉层13,会降低红光亮度,故此造成白光二极管的整体亮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二极管,旨在解决现有的高显色指数 白光二极管整体亮度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红光芯片、蓝光芯片, 所述红光芯片位于第一腔室,所述蓝光芯片位于与所述第一腔室在空间上相隔 离的第二腔室。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部、于所述蓝光芯片的周围填充有绿色荧光体。本技术中,采用空间隔离方式将红光芯片和蓝光芯片置于两个空间隔 离的腔室,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红光芯片和位于红光芯片底部的红光固晶胶对蓝 光和绿光的吸收,避免造成蓝光和绿光亮度的下降。同时绿色荧光体只填充在 蓝光芯片所在的腔室,使得绿色荧光体对红光的阻挡作用不存在,避免造成红3说明书第2/3页光亮度的下降,进而在同功率下白光二极管的整体亮度得到提升。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2所示白光二极管的一种变形结构图4是图3所示白光二极管的胶水层的一种实现方式示意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红光芯片和蓝光芯片相隔离,并使绿色荧光体只 覆盖在蓝光芯片上。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为了便于描 述,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参照图2,在塑料或陶瓷外壳21内部包含有两个腔室,红光芯片22位于 第一腔室23的底部,蓝光芯片24位于第二腔室25的底部,第一腔室23和笫 二腔室25之间有一腔室分离壁261,腔室分离壁261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材料 制成,用于使第 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5在空间上相隔离。在第二腔室25内部、 蓝光芯片24的周围填充有绿色荧光体27,该绿色荧光体可由绿色荧光粉及胶 水组成。胶水层28填充在第一腔室23内部及绿色荧光体27的上方。底部有金 属引脚29。当红光芯片22和蓝光芯片24同时^^皮通电后,蓝光芯片24发出蓝 光,蓝光激发周围的绿色荧光体27中的绿色荧光粉而产生绿光,绿光和蓝光混 合后射入到胶水层28;红光芯片22发出的红光直接进入到胶水层与蓝光、绿4光混合后生成白光。图2中的腔室分离壁261的竖直切面为三角形,应当理解,具体实施时该 腔室分离壁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只要能使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5在空 间上相隔离即可,图3为图2所示白光二极管的一种变形,其中腔室分离壁262 的竖直切面为矩形,其余部分同图2所示白光二极管,不再赘述。进一步地,图2和图3中的胶水层28可以为硅胶、硅树脂、环氧树脂、黄 色荧光体中的一种,黄色荧光体为黄色荧光粉和胶水组成,图4即以图3为例 示出了胶水层28为黄色荧光体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腔室23和第二腔室25在同一平面上,而腔室分离 壁261或腔室分离壁262以高出该平面的方式实现空间隔离,同样还可以采用 两个腔室不在同一平面的方式实现空间隔离,如图5所示的本技术第二实 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其中第一腔室所在平面高出第二腔室所在平面, 在第二腔室内部、蓝光芯片24的周围填充有绿色荧光体27,第一腔室内部及 绿色荧光体27的上方再填充胶水层。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腔室分离壁261或腔室分离壁262的高度H, 或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腔室所在平面相对于第二腔室所在平面的高度H,优选为 蓝光芯片24的高度的1倍至8倍。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腔室分离壁或使两个腔室不在同一平面的 方式将红光芯片和蓝光芯片置于两个空间隔离的腔室,从而降低了红光芯片和 位于红光芯片底部的红光固晶胶对蓝光和绿光的吸收,避免造成蓝光和绿光亮 度的下降,同时绿色荧光体只填充在蓝光芯片所在的腔室,4吏得绿色荧光体对 红光的阻挡作用不存在,避免造成红光亮度的下降,进而在同功率下白光二极管的整体亮度得到提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 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红光芯片、蓝光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芯片位于第一腔室,所述蓝光芯片位于与所述第一腔室在空间上相隔离的第二腔室。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部、 于所述蓝光芯片的周围填充有绿色荧光体。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二极管还 包括使所述第 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在空间上相隔离的腔室分离壁。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分离壁的竖直 切面为三角形。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分离壁的竖直 切面为矩形。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分离壁的高度 为所述蓝光芯片高度的1倍至8倍。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在平面 高出所述第二腔室所在平面。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在的平 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所在平面的高度为所述蓝光芯片高度的1倍至8倍。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二极管还包括 一填充在所述第 一腔室内部及所述绿色荧光体上方的胶水层。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层为硅胶、 硅树脂、环氧树脂、黄色荧光体中的一种。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发光二极管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红光芯片、蓝光芯片,所述红光芯片位于第一腔室,所述蓝光芯片位于与所述第一腔室在空间上相隔离的第二腔室。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部、于所述蓝光芯片的周围填充有绿色荧光体。本技术中,采用空间隔离方式将红光芯片和蓝光芯片置于两个空间隔离的腔室,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红光芯片和位于红光芯片底部的红光固晶胶对蓝光和绿光的吸收,避免造成蓝光和绿光亮度的下降;同时绿色荧光体只填充在蓝光芯片所在的腔室,使得绿色荧光体对红光的阻挡作用不存在,避免造成红光亮度的下降,进而在同功率下白光二极管的整体亮度得到提升。文档编号H01L27/15GK201369331SQ20092013501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孙平如, 鹏 杜 申请人: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光二极管,包括红光芯片、蓝光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芯片位于第一腔室,所述蓝光芯片位于与所述第一腔室在空间上相隔离的第二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如杜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