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08568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能够降低连结履板的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匀磨损。该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多块履板、第一连结部(8)、滚轮(31)以及轴(26)。滚轮(31)具有第一辊子(41)和第二辊子(42)。第一辊子(41)与构成第一连结部(8)的多个第一连结部件的端部中的位于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13)抵接。第二辊子(42)设置成在第一辊子(41)的轴向内侧排列且相对于第一辊子(41)能够独立地旋转,该第二辊子(42)与第一连结部件的端部中的位于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14)抵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履带式行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
技术介绍
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履带、链轮、空转轮、上滚轮、下滚轮等,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 的驱动力经由链轮传递到履带。由此,履带被驱动而能够使车辆行驶。图4表示履带式行驶装置的一例。该履带式行驶装置1分别设置于未图示的车辆 本体的左右侧,通过驱动履带2使车辆行驶。该履带式行驶装置1具有履带架3、空转轮4、 链轮5、多个下滚轮6、多个上滚轮10以及履带2。履带架3配置于车辆本体的侧方,并安装有空转轮4、下滚轮6、上滚轮10。空转轮 4配置成相对于链轮5沿前后方向隔着间隔。空转轮4设置成相对于履带架3能够旋转, 空转轮4因履带2被驱动而从动旋转。链轮5利用来自发动机等驱动源的驱动力被旋转驱 动。多个下滚轮6设置于履带架3的下部并设置在链轮5和空转轮4之间。下滚轮6设置 成能够上下摆动且相对于履带架3能够旋转,下滚轮6因履带2被驱动而从动旋转。上滚 轮10设置于履带架3的上部,且设置成相对于履带架3能够旋转。上滚轮10因履带2被 驱动而从动旋转。履带2具有环形状,其挂设于链轮5、空转轮4、下滚轮6、上滚轮10。如图5所示, 履带2具有多块履板7、第一连结部8、第二连结部9,多块履板7利用第一连结部8和第二 连结部9连结成环状。第一连结部8由多个第一连结部件11构成。第一连结部件11分别固定于履板7, 第一连结部件11相互连结而使履板7连结。第二连结部9具有与第一连结部8相同的结 构,具有第二连结部件12。第二连结部9配置成相对于第一连结部8沿平行于链轮5或下 滚轮6的轴向的方向(以下简称为“轴向”)隔着间隔。图6表示连结部件的平面及侧面。图6(a)表示第一连结部件11、第二连结部件 12的平面、图6(b)表示第一连结部件11的侧面。如图6(a)所示的第一连结部件11的平 面是相对于安装在履板7的面位于相反侧的面,其一部分(以下称为“踏面R”)与空转轮 4、下滚轮6、上滚轮10抵接。第一连结部件11具有第一端部13、第二端部14、中间部15。 第一端部13位于第一连结部件11的一端侧,且设置有销孔16。销孔16沿轴向贯通第一 连结部件11,后述的连结销17(参照图5)压入该销孔16。第二端部14位于第一连结部件 11的另一端侧,且设置有衬套孔18。衬套孔18沿轴向贯通第一连结部件11,后述的衬套 19(参照图5)压入该衬套孔18。中间部15位于第一端部13与第二端部14之间。第一端部13在轴向上(图6(a)中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比中间部15的轴向的厚 度小。第一端部13的轴向外侧的侧面(以下称为“外侧面”)13a和中间部15的外侧面15a 在俯视时大致共面。与此相对,第一端部13的轴向内侧的侧面(以下称为“内侧面”)13b 构成自中间部15的内侧面15b朝轴向外侧凹陷的形状,在其与中间部15的内侧面15b之 间形成有台 部15c。第二端部14的内侧面14b和中间部15的内侧面15b在俯视时大致共面。第二端 部14的外侧面14a构成自中间部15的外侧面15a朝轴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在其与中间部 15的外侧面15a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d。另外,通过使各第一连结部件11的第一端部13和第二端部14沿轴向重叠配置并 连结,以构成第一连结部8。第二连结部件12与第一连结部件11除构成对称之外还具有同样的结构。如图5 所示,第二连结部件12具有第三端部23、第四端部24和中间部25。第三端部23位于第二 连结部件12的一端侧,并与第一端部13对应。在第三端部23设置有销孔16。第四端部 24位于第二连结部件12的另一端侧,并与第二端部14对应。在第四端部24设置有衬套孔 18。中间部25位于第三端部23和第四端部24之间。第一连结部件11的连结、第二连结部件12的连结、第一连结部件11与第二连结 部件12的连结,利用图5所示的结构来进行。具体而言,在第一连结部件11的衬套孔18 和第二连结部件12的衬套孔18压入并固定有衬套19。而且,在衬套19中插入连结销17。 该连结销17的一端压入并固定在位于第二端部14外侧的第一端部13的销孔16。而且,连 结销17的另一端压入并固定在位于第四端部24外侧的第三端部23的销孔16。根据如上 所述的连结结构,各第一连结部件11相互能够转动地连结。对于第二连结部件12而言也 是一样的。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89023号公报在如上所述的履带式行驶装置1中,如图8所示,下滚轮6与第一连结部8和第二 连结部9的踏面R抵接。因此,在反复行驶的过程中,第一连结部8或第二连结部9的踏面 R磨损。特别是,由于踏面R的一部分的磨损量相对较多,因此,在该磨损量相对较多的部分 产生沿连结部件11、12轴向的凹陷。其结果是,踏面R在连结部件11、12的长度方向(图 6(b)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波浪起伏形状。这种呈波浪状的踏面R成为行驶时产生振动的 原因,给车辆的驾驶员带来不适感。因此,若踏面R的凹陷程度显著增大,则需要更换连结 部件11、12。换言之,该波浪状的不均勻磨损导致连结部件11、12的寿命缩短。如上所述的连结部件的不均勻磨损是在驱动履带2时连结部件11、12和下滚轮6 在踏面R上的特定部分以不滚动的方式接触而导致产生的。具体而言,在图6(a)所示的第 一端部13的中间部15侧的部分21和第二端部14的中间部15侧的部分22容易产生凹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勻磨损的履带式行 驶装置及滚轮组装体。第一专利技术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有多块履板、第一连结部、滚轮、轴。第一连结部将 履板连结成环状。滚轮通过与第一连结部抵接而从动旋转。轴支承滚轮以使其能够旋转。 第一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一连结部件。多个第一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履板,彼此的端部在轴 的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滚轮具有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第一辊子与重叠配置的第一连 结部件的端部中位于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辊子设置成在第一辊子的轴向内侧排 列且相对于第一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并与第一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与第一端部重叠且位于 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抵接。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中,滚轮的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设置成沿轴向排列配置且能 够相互独立地旋转。第一辊子与第一连结部件的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辊子与第一连结部件 的第二端部抵接。因此,在第一辊子和第二辊子分别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抵接时,第一辊 子和第二辊子旋转,从而可以抑制抵接部分的磨损。由此,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中,可以降 低连结部件的踏面的不均勻磨损。第二专利技术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在第一专利技术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 第二连结部。第二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二连结部件,相对于第一连结部隔着间隔配置在轴向 内侧。多个第二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履板,彼此的端部在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滚轮进 一步具有第三辊子、第四辊子、衬垫。第三辊子与重叠配置的第二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位于轴 向内侧的第三端部抵接。第四辊子设置成在第三辊子的轴向外侧排列且相对于第三辊子能 够独立地旋转,并与第二连结部件的端部中与第三端部重叠且位于轴向外侧的第四端部抵 接。衬垫设置在轴向上的第二辊子和第四辊子之间,且设置成相对于第二辊子及第四辊子 能够独立地旋转。在该履带式行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式行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块履板;第一连结部,其将所述履板连结成环状;滚轮,其通过与所述第一连结部抵接而从动旋转;以及轴,其支承所述滚轮以使该滚轮能够旋转,所述第一连结部具有多个第一连结部件,所述多个第一连结部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履板且彼此的端部在所述轴的轴向上重叠配置并连结,所述滚轮具有:第一辊子,其与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位于所述轴向外侧的第一端部抵接;第二辊子,其设置成在所述第一辊子的所述轴向内侧排列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辊子能够独立地旋转,并与所述第一连结部件的所述端部中与所述第一端部重叠且位于所述轴向内侧的第二端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和生田丸正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