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88345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使成品率下降而实现具有低成本的透明电极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为此,具备:设置在前面基板上的第一总线电极及第二总线电极;设置在前面基板上,并至少覆盖第一总线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前面基板上,并至少覆盖第二总线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二透明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交流面放电型。
技术介绍
以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简称为“面板”。)为代表的交流面放电型面板在相对 配置的前面板与背面板之间形成有多个放电单元。前面板具有玻璃制的前面基板、由一对 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对、覆盖所述显示电极对的电介质层及保护层。背面 板具有玻璃制的背面基板、数据电极、覆盖该数据电极的电介质层、隔壁、荧光体层。并且, 以使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形成立体交叉的方式使前面板与背面板相对配置并进行密封, 在内部的放电空间内封入有放电气体。在此,在显示电极对与数据电极的相对的部分形成 有放电单元。在如此构成的面板的各放电单元内产生气体放电,使红、绿、蓝各色的荧光体 受激发光而进行彩色显示。扫描电极及维持电极例如在宽幅的条纹状的透明电极上层叠窄幅的条纹状的总 线电极而形成。透明电极是将使用例如溅射法等在前面基板上形成的铟锡氧化物(ITO)薄 膜通过照相平版印刷法等印刻图形成条纹状而形成。而且总线电极是在透明电极上将银 (Ag)浆糊印刷成条纹状并进行烧成而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为了通过溅射 法等形成铟锡氧化物(ITO)薄膜,需要真空装置或曝光机等设备。因此,存在生产设备变为 大型,并且生产性低,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公开有涂敷分散液并进行烧成而形成透明电极的方法,该分 散液包含从铟(In)、锡(Sn)、锑(Sb)、铝(Al)及锌(Zn)选择的金属的微粒子(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2)。然而,烧成包含金属的微粒子的分散液而形成的透明电极与通过溅射法形成的铟 锡氧化物(ITO)薄膜相比,存在机械强度弱,容易剥离,容易损伤等缺点。因此,单纯置换为 铟锡氧化物(ITO)薄膜时,存在成品率大幅下降的课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15616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1830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在前面基板上形成有具有第一总线电极和第一 透明电极的扫描电极;具有第二总线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 板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前面基板上的第一总线电极及第二总线电极;设置在前面基 板上,至少覆盖第一总线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前面基板上,至少覆盖第二 总线电极的一部分的第二透明电极。根据此种结构,能够提供一种不使成品率下降而具有低成本的透明电极的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面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示出该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从前面板侧观察的主视图。图2B是示出该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前面板的剖面图。图3A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前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B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前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C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前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D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前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3E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前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4A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背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背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4C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背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4D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背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4E是用于说明该面板的背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5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从前面板 侧观察的主视图。图5B是示出该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前面板的剖面图。图6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从前面板 侧观察的主视图。图6B是示出该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前面板的剖面图。图7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中的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从前面板 侧观察的主视图。图7B是示出该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前面板的剖面图。标号说明10 面板20、50、80、90 前面板21、51、81、91 前面基板22、52、82、92 扫描电极22a、92a(第一)总线电极22b,52b,82b,92b (第一)透明电极22bx、23bx 湿层22c,23c黑色层22cx,23cx (黑色层的)前驱体22d、2导电层22dx,23dx (导电层的)前驱体23、53、83、93 维持电极23a、93a(第二)总线电极23b、53b、83b、93b (第二)透明电极24、54、84、94 显示电极对25黑条纹25x(黑条纹的)前驱体26电介质层27保护层30背面板31背面基板32数据电极32x(数据电极的)前驱体33基底电介质层34隔壁35荧光体层99放电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就面板10而言, 将前面板20与背面板30相对配置并通过使用密封构件(未图示)密封周边部而构成,且 在内部形成有多个放电单元。前面板20具有玻璃制的前面基板21、由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构成的显示 电极对24、黑条纹25、电介质层26、保护层27。在前面基板21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组由 一对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构成的显示电极对24。并且在相邻的显示电极对24之间 形成有黑条纹25。图1示出了以反复为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黑条纹25、扫描电极22、 维持电极23、黑条纹25的方式形成显示电极对24和黑条纹25的图。然而显示电极对24 和黑条纹25也可以以反复为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黑条纹25、维持电极23、扫描电极 22、黑条纹25、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黑条纹25、维持电极23、扫描电极22、黑条纹25 的方式形成。 并且,以覆盖显示电极对24及黑条纹25的方式形成有电介质层26,且在电介质层 26上形成有保护层27。背面板30具有玻璃制的背面基板31、数据电极32、基底电介质层33、隔壁34、荧 光体层35。背面基板31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数据电极32。并且以覆盖数据电极32 的方式形成有基底电介质层33,而且其上方形成有井字状的隔壁34,在基底电介质层33的 表面和隔壁34的侧面上形成有红、绿、蓝各色的荧光体层35。图2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从前面板 侧观察的主视图。图2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中的面板的显示电极对的详细情况的 前面板的剖面图。 扫描电极22具有不透明的第一总线电极22a和透明的第一透明电极22b。第一总 线电极22a包括黑色层22c和导电层22d。维持电极23具有第二总线电极23a和第二透 明电极23b。第二总线电极23a包括黑色层23c和导电层23d。以下,将第一总线电极22a及第二总线电极23a分别简称为“总线电极22a”及“总线电极23a”。而且将第一透明电极 22b及第二透明电极23b分别简称为“透明电极22b”及“透明电极23b”。 黑色层22c、23c为了在从显示面侧观察面板10时使总线电极22a、23a显示为黑 色而设置,将以例如氧化钌(RuO2)为主要成分的黑色的材料在前面基板21上形成为窄幅 的条纹状。并且导电层22d、23d为了提高总线电极22a、23a的导电性而设置,是在黑色层 22c,23c上印刷含银浆糊并进行烧成而形成。黑条纹25为了在从显示面侧观察面板10时使显示面显示为黑色而设置,使用以 例如氧化钌(Ru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在前面基板上形成有:具有第一总线电极和第一透明电极的扫描电极;具有第二总线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的维持电极,所述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在所述前面基板上的所述第一总线电极及所述第二总线电极;设置在所述前面基板上,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总线电极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设置在所述前面基板上,至少覆盖所述第二总线电极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浜田良太石仓靖久瓜生英一村社智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