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隆华专利>正文

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05622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脱湿器,包括:膜丝管束,包括两端无间隙地固结的多根高分子纤维膜丝管,本体(简体),形成有进气孔、进气通道、出气孔、出气通道、反吹气通道、多个排气孔以及内部空间;以及反吹气调节阀,用于调节反吹气通道中的气流量,也可用固定节流孔,固定反吹气流量,膜丝管束,容纳于内部空间,膜丝管束的第一端与进气通道连通并且第二端与出气通道连通,进气孔、出气孔分别和进气通道、出气通道连通,出气通道和反吹气通道连通,反吹气通道和内部空间连通,内部空间通过多个排气孔和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脱湿器的外界连通,该压缩气体脱湿器且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特点,本除湿器还适用于压缩空气的干燥脱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气体的除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高分子中空膜分离 出压缩气体中的水蒸气的除湿器。
技术介绍
压缩气体中含有很多饱和液态与汽态水,目前除去压缩气体中水份的方法仍是传 统的增压、降温、吸附等方法,这些除湿方法均需消耗能量,且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高,使用 寿命也短。基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超滤膜是在近30年内迅速发展的一种新技术,被广泛地 应用于饮用水制备、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经申请人检索,还没有发现目前将超滤膜应用 于压缩气体的除湿装置。就产品形式而言,超滤膜分为卷式、板框式、中空式。利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中空 膜式干燥脱湿,其分离原理是基于气体中不同气体组份在构成的高分子材料中的溶解系数 和扩散系数不同,分离水蒸汽的驱动力也是气体各组份的分压在中空纤维膜丝管的内腔 (原料气)与外腔(渗透气)所形成的压差。当气体沿中纤维膜丝管内腔流动时,溶解系数 和扩散系数(分离系数)大的气体,比如说水蒸汽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优先快速透过膜管壁。 其余气体(如氮、氧气等)相对受到阻隔,从而使水蒸汽从压缩气体中分离,达到气体干燥 脱湿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分子中空膜分离出压缩气体中的水蒸汽 的耗能低的压缩气体除湿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其特点是,包括 膜丝管束,该膜丝管束又包括两端无间隙地固结的多根高分子纤维膜丝管;本体,在该本体 上形成有进气孔、进气通道、出气孔、出气通道、反吹气通道、多个排气孔以及内部空间;以 及反吹气调节阀,其用于调节所述反吹气通道中的气流量,或用标准固定节流孔板控制反 吹气流量,所述膜丝管束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膜丝管束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通道连 通并且第二端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分别和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出 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反吹气通道连通,所述反吹气通道和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内部空间通过所述多个排气孔和所述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的外界连通;被压 缩的气体流入所述进气孔,再依次流经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膜丝管束的各个所述高分子中 空纤维膜丝管后成为干燥气体,再进入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干燥气体的大部分从所述出气 通道流出所述出气孔并且约10%部分流向所述反吹气通道,所述干燥气体的约10%部分 从所述反吹气通道流出后流入所述内部空间而与从所述膜丝管束中排出的水蒸汽混合再 从所述排气孔排出。所述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较佳的是,所述本体包括筒体,该筒体的5内部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膜丝 管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无间隙密封固结连接;第一封头,其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 形成有所述进气孔和所述进气通道;以及第二封头,其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形成 有所述出气孔、所述出气通道以及所述反吹气通道;在所述筒体的邻近第一端的部分形成 有所述多个排气孔。所述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较佳的是,还包括空心导管,所述膜丝管束 的所述多根高分子纤维膜丝管还环绕所述空心导管;所述本体包括筒体,其内部形成所 述内部空间,其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膜丝管束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空心导管两端一 起无间隙密封固结连接;第一封头,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形成有第三空气通道; 以及第二封头,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形成有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出 气孔、所述出气通道以及所述反吹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空心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 第三空气通道和所述空心导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被压缩的气体流过所述进气通道后,依 次流过所述空心导管、所述第三空气通道,再进入所述膜丝管束;在所述筒体的邻近第一端 的部分形成有所述多个排气孔。所述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较佳的是,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筒体,具有 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筒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下封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的第一端 和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以及上封头,分别与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形成有所述进气孔、进气通 道、出气孔、出气通道以及反吹气通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所述下封头的内部 形成U形空间,以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两个膜丝管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筒体 的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两个膜丝管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筒体的第二端密封连 接,在所述第一筒体的邻近第一端的部分形成所述多个排气孔。所述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较佳的是,还包括软管;第一连接件,与 所述软管的第一端连接,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膜丝管束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 第一连接件密封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软管的第二端连接,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膜丝管 束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密封连接;所述软管、第一连接件、第二连 接件的内部形成U形空间,所述膜丝管束的束体容置于所述U形空间;所述本体包括封 头,一端分别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密封连接,形成有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气 通道、所述出气孔、所述出气通道以及反吹气通道;以及筒体,所述软管内置于其内部空间, 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多个排气孔形成于所述封闭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侧连接。所述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较佳的是,所述本体包括筒体,该筒体的 内部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膜丝管束的外表层(除两端用于密封部分)包有一薄层塑壳 纸,起引导反吹气自上向下流,又可被免吹断膜丝管,膜丝管束所包塑壳纸外径小于筒体内 孔,形成有足够的空隙,使反吹气与水蒸气充分稀释后便於排放出筒体外。所述膜丝管束的 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无间隙密封固结连接,第一封头由两连接件 用螺钉密封固结连接构成,与其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密封连接形成有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气 通道,以及第二封头由两连接件用螺钉密封固结连接构成,与其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形成有所述出气孔,所述出气通道以及所述反吹气通道,在所述的邻近第一端部分形成 所述反吹气集中排气螺纹连接通孔。所述的高分子中空膜压缩气体除湿器,较佳的是,还包括空心导管,所述筒体内部 形成有所述内部空间,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距上端面(第二端)1. 2厘米处以及距下端面 (第一端)1. 2厘米及2. 5厘米处各压制有一个沟槽,所述筒体的上部外壳套装有一个与所述上封头相连接用的螺母,所述下封头(是一块板)放 在所述筒体距下端面1. 2厘米处沟槽内用焊接密封固结为一个整体,仅形成有第三空气通 道,在所述的邻近第一端形成有一个反吹气排放长形的腰子孔,所述空心导管外部距上端 面2厘米处以及距下端面1. 5厘米处分别压制有各两个棱形防滑沟槽,所述膜丝管束的所 述多根高分子中空纤维膜丝管纵向排列,然后用棉线编织成栅格形,使膜丝管在筒体内均 勻分布排列,便於水蒸汽的排出,再将栅格截剪成所需宽度,用它还环绕空心导管距上端面 1. 5厘米和距下端面1厘米的中间全部形成所述膜丝管束,(除两头浇注有环氧树脂密封部 分外),在外表层包装一溥层塑壳纸,其上下两端只与空心导管(不与筒体)用环氧树脂浇 注无间隙密封固结连接为一整体,膜丝管束所浇注的环氧树脂外径(外园)必须小于所述 筒体内孔2毫米,且膜丝管束两端外径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隆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隆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