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8279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包括n个制动单元,一个制动单元设置于一个电梯上,每个制动单元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制动线圈、晶闸管和电梯控制系统,其中电源的正极串接第二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制动线圈的正输入端,电源的负极串接第一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阴极和制动线圈的负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端接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中n为自然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精确,制动能力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制动器的电梯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防止制动器的动作延迟,提出了将用于使制动线圈的电流衰 减的放电电路与制动线圏并联连接的电梯制动控制装置。放电电路由电阻和 电容器的并联电路而构成。停止对制动线圏的供电时,在包括制动线圈、电 容器和电阻的电路中产生谐振。由此,与放电电路内不包含电容器的情况相 比,制动线圏的电流会在更短时间内衰减(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3-81543号公才艮但是,由于制动线圈的电流衰减率是由制动线圈的阻抗和电阻来确定 的,所以随着制动线圏的电流变小,电流的衰减速度也会变緩。因此,难以 进一步实现防止制动器的动作延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制动器的电梯。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制动单元, 一个制动单元设置于一个电梯上,每个制动单元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制动线圏、晶闸管和电梯控制系统,其中电源的正极串接第二开关后分别接 晶闸管的阳极和制动线圈的正输入端,电源的负极串接第 一开关后分别接晶 闸管的阴极和制动线圈的负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端接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中n为自然数。本技术控制精确,制动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l所示,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制动单元, 一个制动单元设置于一个电梯上,每个制动单元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制动线圈、晶闸管和电梯控制系统,其中电源的正极串接第二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制动线圈的正输入端,电源的负极串接第一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阴极和制动线圏的负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端接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的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也可为M0S管。所述的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电磁开关。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制动单元,一个制动单元设置于一个电梯上,每个制动单元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制动线圈、晶闸管和电梯控制系统,其中电源的正极串接第二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制动线圈的正输入端,电源的负极串接第一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阴极和制动线圈的负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端接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中n为自然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闸管 也可为M0S管。3、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 关为电^f兹开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包括n个制动单元,一个制动单元设置于一个电梯上,每个制动单元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制动线圈、晶闸管和电梯控制系统,其中电源的正极串接第二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制动线圈的正输入端,电源的负极串接第一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阴极和制动线圈的负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端接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中n为自然数。本技术控制精确,制动能力强。文档编号B66B1/32GK201406227SQ20092004561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莉 康, 革 李, 陈金云 申请人: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制动器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制动单元,一个制动单元设置于一个电梯上,每个制动单元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制动线圈、晶闸管和电梯控制系统,其中电源的正极串接第二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阳极和制动线圈的正输入端,电源的负极串接第一开关后分别接晶闸管的阴极和制动线圈的负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端接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其中n为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云李革康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达电扶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