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气输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77776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脱气输料系统,主要包括罐体、储料池和进料泵,其特征在于罐体顶部设有放空口和加水口,罐体内部横向设置格网,格网上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进料口和清渣口,进料口在罐体外连接进料管且该进料管连通储料池,格网下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出料口,出料口在罐体外与进料泵的进口相连接,罐体底部开设排污口,格网上方的罐体侧壁上开孔并设置视镜,罐体底面外侧设有支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气输料系统,属能源环保工程中的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大中型沼气工程是解决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畜禽养殖场畜禽粪 便、农作物秸秆、城市生活垃圾等大中型沼气工程占到全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总量的90% 以上。由于这类原料含有大颗粒、长纤维类杂质,直接进入厌氧消化器容易产生进料泵、 分布器、出料管堵塞,并在厌氧消化器内产生较多的浮渣和沉渣。大量浮渣漂浮在液体 表面,不能和甲垸菌进行充分接触,因而导致产气率低且阻止了沼气的通过;沉渣造成 厌氧消化器有效容积减少,混合十分困难。所以在进料前需采取粉碎处理。并且为保证 原料的浓度均匀,需要对原料进行混合。在粉碎和混合过程中原料液体中溶入了大量空 气,在原料固体表面和内部吸附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物料入直接打入厌氧消化器,由于 原料固体表面和内部吸附着大量的空气,容易形成浮渣;并且由于原料液体和固体中空 气的存在破坏了厌氧消化器的厌氧状态,提高了厌氧消化器内物料的氧化还原电位,从 而导致厌氧发酵失稳,产气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气输料系统,通过真空作用将原料中的气体释放 出来,通过格网将原料中的大颗粒、长纤维物质过滤掉,既解决了原料因含有气体而在 厌氧罐内上浮、影响厌氧发酵的稳定性问题,又解决了大颗粒、长纤维物质堵塞进料泵、 厌氧罐的分布器、出料管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脱气输料系统,主要包括罐体、储料池和进料泵,其特征在于罐体顶部设有放 空口和加水口,罐体内部横向设置格网,格网上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进料口和清渣口, 进料口在罐体外连接进料管且该进料管连通储料池,格网下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出料 口,出料口在罐体外与进料泵的进口相连接,罐体底部开设排污口。所述格网上方的罐体侧壁上开孔并设置视镜。所述罐体底面外侧设有支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脱气输料系统,既能有效防止进料泵、分布器、出料管等 器件的堵塞,且能提高厌氧发酵的稳定性和产气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支脚2、罐体;3、格网;4、进料口; 5、放空口; 6、加水口; 7、清 渣口; 8、出料口; 9、排污口; 10、视镜;11、储料池;12、进料泵;13、进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脱气输料系统,主要包括罐体2、储料池11和进 料泵12,罐体2及其各管口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板、管制作,罐体2顶部设有放空口 5 和加水口6,放空口 5用于将罐体内的气体排出,加水口 6用于向罐体内加水,罐体2 内部横向设置格网3,格网3采用碳钢或不锈钢丝编织网巻成筒状,并与罐体2内壁焊 接,起到对原料进行过滤的作用,格网3上方的罐体2侧壁上设置进料口 4和清渣口 7, 进料口 4在罐体2外连接进料管13且该进料管13连通储料池11,储料池11为地下池, 可采用钢筋砼制作,原料储存在储料池11内并可在进料泵12的抽吸作用下经由进料管 13到达进料口 4而进入罐体2内部,格网3上方的罐体2侧壁上开孔并设置视镜10, 视镜10主要用于观察罐体内原料的液位,格网3上方的罐体2侧壁上设置清渣口7,清 渣口7主要用于清除格网3上的杂质,罐体2底部开设排污口9,排污口9用于检查维 修时排净罐体中的原料及杂质,罐体2底面外侧设有支撑罐体2用的支脚1。如图2、图3所示,格网3下方的罐体2侧壁上设置出料口 8,出料口8在罐体2 外与进料泵12的进口相连接,进料泵12可采用铸铁或不锈钢等材质的管道泵、排污泵 等型式的泵,进料泵12可将罐体2内的原料抽出从而进一步打入厌氧消化器。本技术的主要工作过程 (1)先打开加水口 6和放空口 5,将罐体2加满水。(2) 关闭加水口6和放空口5,启动进料泵12,在进料泵12的抽吸作用下,罐体 2内形成负压。(3) 打开进料口4,原料被负压抽入格网3。(4) 格网3对原料进行过滤,液体部分流入格网3外的罐体2的空间,并被进料 泵12不停的抽出;大颗粒长纤维类杂质被格网3截流在格网3内;原料中液体及固体 中的空气在负压情况下释放,集中于罐体2的上部;(5) 待进料完毕或格网3被杂质堵塞时,关停进料泵12,关闭进料口4,打开放 空口5,打开清渣口7,清出杂质后关闭清渣口7;(6) 打开加水口6,待罐体2充满水后可重复以上操作。 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气输料系统,主要包括罐体(2)、储料池(11)和进料泵(12),其特征在于罐体(2)顶部设有放空口(5)和加水口(6),罐体(2)内部横向设置格网(3),格网(3)上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进料口(4)和清渣口(7),进料口(4)在罐体(2)外连接进料管(13)且该进料管(13)连通储料池(11),格网(3)下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出料口(8),出料口(8)在罐体(2)外与进料泵(12)的进口相连接,罐体(2)底部开设排污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气输料系统,主要包括罐体(2)、储料池(11)和进料泵(12),其特征在于罐体(2)顶部设有放空口(5)和加水口(6),罐体(2)内部横向设置格网(3),格网(3)上方的罐体侧壁上设置进料口(4)和清渣口(7),进料口(4)在罐体(2)外连接进料管(13)且该进料管(13)连通储料池(11),格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若平王桂兰米展何青陈喜梅江晖谢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