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3591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包括下压装置、中模板和上冲装置,以模具使用方向为基准,该下压装置下方设有一个上模头,该中模板包括第一中模、第二中模和第三中模,该第一中模、第二中模和第三中模的中心均设有与上模头径向平面吻合的透孔,该上冲装置上方设有一个与上模头规格相同的下模头,模具使用时粉状原料不会渗出到其他位置,从而成品成型时构件复位后的抽离动作不会使成品受到损坏,又因为成品受中模板摩擦的时间较短,更可以保持完好的外观、维持平整的表面,增加了了加工的稳定性、降低了成品不良率、缩短了制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体加工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含引出 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包括下压装置2、中模板 3、上冲装置4、上固定夹121和下固定夹122,以模具使用方向 为基准,下压装置2下方设有一个长方体状上模头21,该中模 板中央设有一个透孔34,并且该中模板3上端悬设有上固定夹 121,下端悬设有下固定夹122,该上冲装置4上方设有一个长 方体状下模头41,在加工原料时,下固定夹122与上冲装置4 同时上升至设定位置,此时下固定夹、上冲装置和中模板形成 一个设定空间,向此设定空间内填入设定量的粉状原料,再放 入试片14,并通过上固定夹121与下固定夹122咬合固定,接着, 上固定夹121、下固定夹122和上冲装置4同时下降至中模板3 的中央处,并填入粉状原料,然后,上模头21向下挤压使原料 成型,接着下压装置2与上固定夹121同时复位,最后由下固定 夹122与上冲装置4同时作动,通过下模头41将成品向上推出中 模板。由于填入粉状原料时,已有部分粉状原料覆盖在下固定 夹122表面,使得成品在上模头21与上固定夹121抽离时,端口 表面遭到破坏,且成品通过下模头41向上推出时,与中模板3 内部不断摩擦,成品原已受损的端口表面受到更严重的破坏, 由此导致成品的不良率无法降低,底部不平整,不利焊接,生产成本相对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引出结构之 粉体加工模具,能在原料冲压成型时,縮短制程、降低成品不 良率、减少成本。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 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包括下压装置、中模板和上冲 装置,以模具使用方向为基准,该下压装置下方设有一个上模 头,用来向下挤压使原料固定成型,该中模板包括第一中模、第 二中模和第三中模,该第一中模、第二中模和第三中模的中心 均设有与上模头径向平面吻合的透孔,透孔可供上模头穿透压 紧原料,该上冲装置上方设有一个与上模头规格相同的下模头, 下压装置、中模板和上冲装置均可滑动固设于粉体加工机上, 加工时,第三中模向下移动至底部与下模头的顶面平齐,则第 三中模和下模头配合形成一个凹型空间,此时将粉状原料填入 此凹型空间内,将试片置于第二中模上(如图5所示),第一中 模向下夹合第二中模,将试片夹固并保护其外露端不被粉体污 染,接着,第一中模与第二中模同时向下叠合于第三中模上, 呈预设的成型位置(如图6所示),下压装置向下移动,上模头挤压原料使之成型(如图7所示),挤压成型后,下压装置、第一 中模及第二中模全部复位(如图8所示),上冲装置向上移动,下 模头将成品推离第三中模,成为一体成型的成品(如图9所示), 成品推离后,模具所有构件复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模头和下模头呈长方体 状,透孔呈与上模头径向平面吻合的矩形。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 模具利用第一中模和第二中模将试片固定,第三中模与下模头配合形成一个凹型空间,粉状原料填入凹型空间时不会导致原 料渗出到其他位置,从而成品成型时构件复位后的抽离动作不 会使成品受到损坏,又因为成品受中模板摩擦的时间较短,更 可以保持完好的外观、维持平整的表面,增加了加工的稳定性、 降低了成品不良率、縮短了制程。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结构主视图; 图2为现有结构加工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加工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加工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加工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加工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第五加工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第六加工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说明 1一一粉体加工机 122—一下固定夹2— 一下压装置3——中模板 32—一第二中模 34——透孔 41一一下模头121—一上固定夹 14一一试片 21—一上模头 31—一第一中模 33—一第三中模 4一一上冲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 一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包括下压装置2、中模板3和上冲装置4,以模具使用方向为基准,该下压装 置2下方设有一个上模头21,用来向下挤压使原料固定成型,该 中模板3包括第一中模31、第二中模32和第三中模33,该第一 中模31、第二中模32和第三中模33的中心均设有与上模头径向 平面吻合的透孔34,透孔可供上模头穿透压紧原料,该上冲装 置4上方设有一个与上模头规格相同的下模头41,下压装置2、 中模板3和上冲装置4均可滑动固设于粉体加工机1上,加工时, 第三中模33向下移动至底部与下模头41的顶面平齐,则第三中模和下模头配合形成一个凹型空间,此时将粉状原料填入此凹 型空间内,将试片14置于第二中模32上(如图5所示),第一中 模31向下夹合第二中模32,将试片14夹固并保护其外露端不被 粉体污染,接着,第一中模31与第二中模32同时向下迭合于第 三中模33上,呈预设的成型位置(如图6所示),下压装置2向 下移动,上模头21挤压原料使之成型(如图7所示),挤压成型 后,下压装置2、第一中模31及第二中模32全部复位(如图8所 示),上冲装置4向上移动,下模头41将成品推离第三中模33, 成为一体成型的成品(如图9所示),成品推离后,模具所有构件 复位。所述上模头和下模头呈长方体状,透孔呈与上模头径向平 面吻合的矩形。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1)第三中模向下移动至底部与下模头的顶面平齐,第三 中模和下模头配合形成一个凹型空间,将粉状原料填入此凹型 空间内;2) 将试片置于第二中模上,第一中模向下夹合第二中模, 将试片固定;3) 第一中模与第二中模同时向下迭合于第三中模上,呈 预设的成型位置,下压装置向下移动,上模头挤压原料使之成 型;4) 下压装置、第一中模及第二中模全部复位,上冲装置向 上移动,下模头将成品推离第三中模,成为一体成型的成品;5) 模具所有构件复位。权利要求1.一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装置(2)、中模板(3)和上冲装置(4),以模具使用方向为基准,该下压装置(2)下方设有一个上模头(21),该中模板(3)包括第一中模(31)、第二中模(32)和第三中模(33),该第一中模(31)、第二中模(32)和第三中模(33)的中心均设有与上模头径向平面吻合的透孔(34),该上冲装置(4)上方设有一个与上模头规格相同的下模头(4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 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头和下模头呈长方体状,透孔呈与上模 头径向平面吻合的矩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包括下压装置、中模板和上冲装置,以模具使用方向为基准,该下压装置下方设有一个上模头,该中模板包括第一中模、第二中模和第三中模,该第一中模、第二中模和第三中模的中心均设有与上模头径向平面吻合的透孔,该上冲装置上方设有一个与上模头规格相同的下模头,模具使用时粉状原料不会渗出到其他位置,从而成品成型时构件复位后的抽离动作不会使成品受到损坏,又因为成品受中模板摩擦的时间较短,更可以保持完好的外观、维持平整的表面,增加了了加工的稳定性、降低了成品不良率、缩短了制程。文档编号B30B11/22GK201361998SQ20092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引出结构之粉体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压装置(2)、中模板(3)和上冲装置(4),以模具使用方向为基准,该下压装置(2)下方设有一个上模头(21),该中模板(3)包括第一中模(31)、第二中模(32)和第三中模(33),该第一中模(31)、第二中模(32)和第三中模(33)的中心均设有与上模头径向平面吻合的透孔(34),该上冲装置(4)上方设有一个与上模头规格相同的下模头(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美磊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