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703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目前采用的橡胶气囊在浇筑时气囊容易上浮,顶板混凝土厚度难以保证;木模浇筑凝固后拆除难度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加强杆上间隔一定距离焊接加强肋,连接杆分别与加强杆和主拉杆铰连,形成模板主体框架,加强杆与主拉杆端头分别焊接吊环,对应的两个吊环间通过调节杆连接,因杆件多采用铰接形式连接,所有通过调节杆的伸缩可使模板形状发生变化而从腔体内抽出,使用时只需根据内模技术需要制作多种形状的小腔体内模,适用各种小腔体梁的施工,同样梁体的内模可以重复使用,周转速率高,模板加工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提高了小腔体梁内模拆卸的速度,再次组装速度快,并可重复利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设备,具体是一种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属于道路施工

技术介绍
小腔体梁就是预制桥梁梁体内的设计内腔空间狭小的梁,人员进入梁体内部操作 空间受限,操作难度大,耗工较大,目前小腔体梁内模采用的是橡胶气囊或者木模,这两种 方法均存在缺陷,橡胶气囊在混凝土浇筑时,气囊容易上浮,顶板混凝土厚度难以保证;采 用木模浇筑时,混凝土凝固后拆除难度大,拆除后内模再次组装时间长,且木内模经一次使 用后,再次组装不会全部完好,所以成本较高,浪费大;另外遗留在梁体内腔的木模,在梁体 因温度变化张拉时或在运营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小腔体梁内模使用气囊、木模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 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以提高小腔体梁内模拆卸的速度,并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上加强肋与对应的下加强肋分别铰连,形成一组加强肋,在加强杆上纵向每间隔 一定距离焊接一组加强肋,连接杆纵向间隔一定距离分别与加强杆和主拉杆铰连,形成模 板主体框架,在主体框架外缘一周设置面板,加强杆与主拉杆端头分别焊接吊环,对应的两 个吊环间通过调节杆连接,端头处一组加强肋通过连接板以螺栓连接。 本技术可以适用各种小腔体梁的施工,适用范围广,施工效率高,同样梁体内 模可以重复使用,周转速率高,模板加工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提高了小腔体梁内模拆卸 的速度,再次组装速度快,并可重复利用,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A-A方向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主拉杆1、加强杆2、连接杆3、面板4、调节杆5、上加强肋6、下加强肋7、连接板8、 吊环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一个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两个上加强肋(6)与对应的两个下加强肋(7)分别铰连,形成一组加强肋(6、7), 在加强杆(2)上纵向每间隔50cm焊接一组加强肋(6、7),每四个连接杆(3)为一组,每组连 接杆(3)纵向间隔50cm分别与加强杆(2)和主拉杆(1)铰连,形成模板主体框架,在主体3框架外缘一周设置面板(4),加强杆(2)与主拉杆(1)端头分别焊接吊环(9),对应的两个 吊环(9)间通过调节杆(5)连接,端头处一组加强肋(6、7)通过连接板(8)以螺栓连接。 本技术将小腔体内模进行分割,多数杆件采用铰接形式连接,通过调节杆的 伸縮使之模板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可以从小腔体内抽拉出来,使用时只需根据内模技术需 要制作多种形状的小腔体内模即可。权利要求桥梁施工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其特征是上加强肋(6)与对应的下加强肋(7)分别铰连形成一组加强肋(6、7),在加强杆(2)上纵向每间隔一定距离焊接一组加强肋(6、7),连接杆(3)纵向间隔一定距离分别与加强杆(2)和主拉杆(1)铰连形成模板主体框架,在主体框架外缘一周设置面板(4),加强杆(2)与主拉杆(1)端头分别焊接吊环(9),对应的两个吊环(9)间通过调节杆(5)连接,端头处一组加强肋(6、7)通过连接板(8)以螺栓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其特征是两个上加强肋 (6)与对应的两个下加强肋(7)分别铰连,形成一组加强肋(6、7),在加强杆(2)上纵向每 间隔50cm焊接一组加强肋(6、7),每四个连接杆(3)为一组,每组连接杆(3)纵向间隔50cm 分别与加强杆(2)和主拉杆(1)铰连,形成模板主体框架,在主体框架外缘一周设置面板(4) ,加强杆(2)与主拉杆(1)端头分别焊接吊环(9),对应的两个吊环(9)间通过调节杆(5) 连接,端头处一组加强肋(6、7)通过连接板(8)以螺栓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目前采用的橡胶气囊在浇筑时气囊容易上浮,顶板混凝土厚度难以保证;木模浇筑凝固后拆除难度大,本技术是在加强杆上间隔一定距离焊接加强肋,连接杆分别与加强杆和主拉杆铰连,形成模板主体框架,加强杆与主拉杆端头分别焊接吊环,对应的两个吊环间通过调节杆连接,因杆件多采用铰接形式连接,所有通过调节杆的伸缩可使模板形状发生变化而从腔体内抽出,使用时只需根据内模技术需要制作多种形状的小腔体内模,适用各种小腔体梁的施工,同样梁体的内模可以重复使用,周转速率高,模板加工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提高了小腔体梁内模拆卸的速度,再次组装速度快,并可重复利用。文档编号E04G15/00GK201447869SQ20092003258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帖少伟, 张沱, 张超民, 池平平, 王亮, 田占良, 苏红岭, 赵春锋, 陈向军, 马建会 申请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桥梁施工小腔体梁可抽拉式内模,其特征是上加强肋(6)与对应的下加强肋(7)分别铰连形成一组加强肋(6、7),在加强杆(2)上纵向每间隔一定距离焊接一组加强肋(6、7),连接杆(3)纵向间隔一定距离分别与加强杆(2)和主拉杆(1)铰连形成模板主体框架,在主体框架外缘一周设置面板(4),加强杆(2)与主拉杆(1)端头分别焊接吊环(9),对应的两个吊环(9)间通过调节杆(5)连接,端头处一组加强肋(6、7)通过连接板(8)以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池平平张超民赵春锋苏红岭陈向军马建会田占良帖少伟张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