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1791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车架、发动机和变速器,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在车架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可拆卸式传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与变速器通过可拆卸式传动配合,能够有效缓冲发动机本身的震动传到变速器以至车架,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同时避免较大震动造成摩托车上连接零件出现疲劳,降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 构。
技术介绍
正三轮摩托车是一种实用的摩托车型,具有轻便、稳定性好和承载能力强等优点, 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由于正三轮摩托车本身的结构,发动机的震动直接传到车架,因而正 三轮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大的震动,会降低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 影响驾驶者和乘坐者保持平衡,带来行车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正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与车架的的悬挂方式一般采用两轮摩托车的 硬性连接方式,即把发动机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的安装孔内。这种连接结构,发动机的震动直 接传递到车架上,由于三轮摩托车及发动机自身的结构特性,传递到驾驶员和乘坐者的震 动较大,特别是带有车厢的正三轮摩托车,会出现更大的震动和噪声。因而,现有技术的发 动机安装结构不仅使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较差,同时震动也会造成摩托车上连接零件出现疲 劳,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同时,现有技术的正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采用整体结构,发动机与 变速器的震动互相影响,叠加后大大提高震动幅度,为正三轮摩托车的震动提供较强的震 动源。因此,需要对正三轮摩托车驱动的安装结构进行改造,能够有效缓冲发动机本身 的震动传到变速器以至车架,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同时避免较大震动造成摩托 车上连接零件出现疲劳,降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消除行 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能够有效缓冲 发动机本身的震动传到变速器以至车架,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同时避免较大震 动造成摩托车上连接零件出现疲劳,降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 有效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本技术的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车架、发动机和变速器,所述 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在圆周方 向可拆卸式传动配合。进一步,还包括由左悬架和右悬架组成的悬架,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左 悬架通过左悬架支撑设置在左纵梁上,右悬架通过右悬架支撑设置在右纵梁上,所述左悬 架与左悬架支撑之间以及右悬架与右悬架支撑之间分别设置减震装置I,所述发动机设置 在悬架上;在发动机与变速器隔离的基础上,减震装置I能够进一步隔离震动传递至车架, 保持车辆整体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所述变速器通过悬架安装在车架上;变速器安装在悬架上,可使变速器的 震动也与车架隔离,进一步降低车辆整体震动;进一步,还包括发动机支架和变速器支架,所述发动机支架横担在左悬架和右悬 架上,所述发动机支架与左悬架之间以及与右悬架之间均设置有减震装置II,所述发动机 固定设置在发动机支架上;通过两级隔震,使发动机的震动最大程度的隔离于车架之外,保 证整车较为平稳运行;所述变速器支架横担并固定设置在左悬架和右悬架上,所述变速器 固定设置在变速器支架上;本结构方便安装和布置,结构较为紧凑,方便安装和拆卸;进一步,所述左悬架支撑为两个沿纵向并列设置在左纵梁上,所述右悬架支撑为 两个沿纵向并列设置在右纵梁上,所述左悬架支撑和右悬架支撑均向下延伸并向内折弯, 所述左悬架担在两个左悬架支撑的折弯端部,右悬架担在两个右悬架支撑的折弯端部,两 个左悬架支撑的折弯端部与左悬架之间以及两个右悬架支撑的折弯端部与右悬架之间均 分别设置减震装置I ;通过L形结构的左悬架支撑和右悬架支撑,能够较充分的利用车体空 间,在减轻震动的前提下使车辆整体的体积较为紧凑;进一步,所述减震装置I和减震装置II均包括减振本体和连接螺栓,所述减振本 体通过连接螺栓设置在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所述上连接件为发动机支架,与其对 应的下连接件为左悬架或右悬架;或者,所述上连接件为左悬架或右悬架,与其对应的下连 接件为左悬架支撑或右悬架支撑;进一步,所述减震本体为竖直设置的压缩弹簧,连接螺栓沿轴线穿过压缩弹簧将 其连接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别设置供压缩弹簧端部嵌 入的弹簧限位槽;所述压缩弹簧为套装并联柱状弹簧或锥形弹簧,所述锥形弹簧小头向上; 套装并联柱状弹簧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适用于较重的传动驱动系统;锥形弹簧适用于轻 型正三轮摩托车,安装拆卸方便,成本低,锥形弹簧小头向上,使减震装置较为稳定;进一步,所述减震本体为竖直设置的柱状弹性橡胶体,连接螺栓沿轴线穿过柱状 弹性橡胶体将其连接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承载能力较强,缓冲效果好,不易产生共 振;进一步,所述上连接件上表面设置上缓冲垫,下连接件下表面设置下缓冲垫,所述 上缓冲垫和下缓冲垫均由连接螺栓穿过并由连接螺栓固定设置,所述下缓冲垫的厚度大于 上缓冲垫的厚度;进一步缓冲震动,消除硬接触;下缓冲垫的厚度大于上缓冲垫的厚度可 使减震装置结构更为稳定;进一步,所述减震本体为柱状弹性橡胶体,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通过柱 状弹性橡胶体以及沿轴线穿过柱状弹性橡胶体的连接螺栓形成水平轴铰接副;采用铰接结 构,不但能够在竖直方向减轻震动,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还具有较小的转动自由度,提高结 构的柔性,进一步隔离结构的震动传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发动机 与变速器通过可拆卸式传动配合,能够有效缓冲发动机本身的震动传到变速器以至车架, 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同时避免较大震动造成摩托车上连接零件出现疲劳,降低 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从而有效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 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减震装置安装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减震装置安装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种减震装置安装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种减震装置安装结构图;图7为图6沿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向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 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车架、发动机1和变速器6,所述发动机1和变速器6 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发动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变速器6的动力输出轴可拆卸式传动配合;可 采用弹性联轴器或万向节联轴器,具有隔断震动的效果,本实施例采用万向节联轴器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由左悬架3和右悬架7组成的悬架,所述车架包括左纵梁4和 右纵梁8,左悬架3通过左悬架支撑设置在左纵梁4上,右悬架7通过右悬架支撑设置在右 纵梁8上,所述左悬架3与左悬架支撑之间以及右悬架7与右悬架支撑之间分别设置减震 装置I,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悬架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器6通过悬架安装在车架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发动机支架Ia和变速器支架6a,所述发动机支架Ia横担在左 悬架3和右悬架7上,所述发动机支架Ia与左悬架3之间以及与右悬架7之间均设置有减 震装置II (如图所示,分别为减震装置II9a和减震装置119),所述发动机1固定设置在发 动机支架Ia上;所述变速器支架6a横担并固定设置在左悬架3和右悬架7上,所述变速器 6固定设置在变速器支架6a上。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驱动总成安装结构,包括车架、发动机和变速器,所述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可拆卸式传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信松李玉东陈小平冯仁川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