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旋转联接器和挤压部分的软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397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软管总成。该柔性软管总成具有第一联接构件(12),第一联接构件具有在其第一端(18)上的第一防旋转元件(26)和在其第二端(20)上的挤压元件(29),挤压元件能够接收第一柔性软管(17)。柔性软管总成还具有第二联接构件(14),第二联接构件具有在其第一端(22)上的第二防旋转元件(28),第二防旋转元件能够与第一防旋转元件配合。柔性软管总成还具有夹紧环(16),夹紧环能够将第一联接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联接构件的第一端保持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软管总成,更特别地,针对一种具有通过挤压元件连接到柔性软管的防旋转联接器的软管总成。
技术介绍
诸如液压系统的流体输送系统通常包括柔性软管以将增压流体输送至诸如泵、过 滤器、金属管、液压缸和蓄液器的流体系统组件。柔性软管通常通过刚性螺纹联接器来连接 到流体系统组件。更具体地,将第一螺纹连接构件连接到一柔性软管,而将第二螺纹连接构 件通过螺栓、焊接、螺纹或其他方法刚性地连接到流体系统组件。然后将第一联接构件与第 二联接构件螺纹接合,从而形成能够输送流体的密封的总成。 在流体输送系统的操作过程中,振动、压强改变和流速改变可能形成扭转力从而 使密封的总成松动。例如,柔性软管弯曲部分处高的压强(一些高压系统中可以高达250 或300bar)或流速可以形成使柔性软管的轨迹变形(如变直)的力。压强的波动和其他振 动可能形成移动和/或扭转力从而使螺纹联接构件松动。当联接构件开始分离时,被输送 的流体会开始从联接构件之间的螺纹接触面渗漏。渗漏的流体可以润滑第一联接构件和第 二联接构件上的螺纹,并导致进一步松动。流体渗漏可以导致系统压强降低,从而妨碍系统 执行有用功或进一步输送流体的能力。渗漏也会浪费流体,且可能导致需要周期性的流体 补充。 于2003年5月6日授予Mack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 557, 905('905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止联接构件相对旋转的方法。'905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下井泵总成,其具有两个连 接的壳体、夹紧环和防旋转构件。为了保持两个壳体之间的可靠连接,防旋转构件具有与两 个壳体的各端相关联的合作元件以防止一个壳体相对于另一个壳体旋转。 一旦被受压地放 置,合作元件的齿互相啮合并互锁,以阻止一个适配器相对于另一个适配器旋转。所述齿具 有一体地形成在每个末端表面上的径向对称的三角形脊。夹紧环用于使两个壳体受压。夹 紧环可旋转且可滑动地支承在第一壳体上并且具有与第二壳体的外螺纹相接合的内螺纹 以靠螺纹将两个壳体拉到一起。第一和第二壳体均通过传统方式制造的螺纹密封连接件来 连接到总成中的其他构件。 虽然'905专利的水下井泵总成可以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旋转,但是它可能 不适用于柔性软管。具体说来,'905专利中的壳体均通过螺纹接头分别连接到其他相应构 件。使用传统的螺纹接头将每个联接构件连接到柔性软管可能导致形成另一个可能产生松 动和分离的部位。换句话说,虽然使用防旋转构件的壳体的末端不会互相松动,壳体可能相 对于其他相应构件松动。如前文所描述的,这种松动可能导致渗漏和压强损失。 本专利技术的软管总成旨在克服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软管总成。该软管总成可以包括第一联接构件,第一联接构件具有在其第一端上的第一防旋转元件和在其第二端上的挤压元件。挤压元件能够 接收第一柔性软管。柔性软管总成还可以包括第二联接构件,第二联接构件在其第一端上 具有第二防旋转元件。第二防旋转元件能够与第一防旋转元件配合。夹紧环可以将第一联 接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联接构件的第一端保持在一起。 在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连接柔性软管总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 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配合以阻止相对旋转。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用夹紧环将第一和第 二联接构件保持在一起以控制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之间的轴向位移。该方法还可 以包括将第一联接构件与第二联接构件中的一个连接到柔性软管。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性地公开的软管总成的立体图;禾口 图2为图1的软管总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用于输送增压流体的软管总成10。软管总成IO可以包括柔性软管17、 第一联接构件12、第二联接构件14和夹紧环16。软管总成10可以输送诸如燃料、冷却液、 油、清洗液、空气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流体的任何流体。 柔性软管17可以为用于传导流体的空心构件。柔性软管17可以由橡胶、塑料或 任何其他柔性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包括这些材料层的任意组合。柔性软管17的外壁可以由 编织或网状金属和/或复合材料强化以增加柔性软管17的强度。 如图2所示,第一联接构件12可以为基本空心的构件,其提供柔性软管17与第二 联接构件14以及由此与相关联的流体系统组件(例如泵、阀、管道等)之间的机械与流体 接合的装置。特别地,第一联接构件12可以包括第一端18、颈部21、主体19和第二端20。 第一联接构件12可以由钢、铝、铜、塑料、复合物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材料制成。 第一端18可以包括第一防旋转元件26, 一旦第一联接构件12与第二联接构件14 接合,第一防旋转元件26防止第一联接构件12相对于第二联接构件14的旋转。在一种实 施方式中,第一防旋转元件26可以为面40的表面状况的改造。例如,第一防旋转元件26 可以包括成环形地布置在面40上的径向对称的三角形或方形的脊或齿。第一防旋转元件 26可以以机加工、注模、铸造或其他方式形成于第一联接构件12的第一端18。 颈部21可以为位于第一联接构件12的第一端18和主体19之间的直径减小的区 域。颈部21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可以具有直线形或成角度(如45度或90度角)的 轨迹。夹紧环16可以可滑动地设置在颈部21上。 第一联接构件12的第二端20可以包括与柔性软管17机械接合的挤压元件29。 挤压元件29可以接收柔性软管17,使得柔性软管17的终端44抵靠在第一联接构件12的 内肩部46上(图2中未示出抵靠)。在挤压之前,柔性软管17的外径可以略小于挤压元件 29的初始内径。第二端20可以由薄的(即比主体19的壁薄)诸如钢、铜、铝或塑料的可变 形材料构成。可以向挤压元件29施加约束力以减小其直径,使得挤压元件29的内表面接 触并压紧柔性软管17的外表面。挤压元件29的直径的减小可以在柔性软管17的外表面 与挤压元件29的内表面之间产生高系数摩擦力,并且可以限制柔性软管17相对于第二端20的轴向移动和旋转。可以想到,如果需要的话,挤压元件29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插入柔 性软管17的内部凸起。也可以想到,挤压元件29可以与第一联接构件12—体地形成,或 者可以通过弧焊、钎焊、化学键接、机械紧固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紧固方法连接到第一 联接构件12。 第二联接构件14可以为基本中空的构件,其提供将第一联接构件12与流体系统 组件的机械和流体接合的装置。更具体地,第二联接构件14可以包括第一端22、固定的紧 固构件25和第二端24。第二联接构件14可以由钢、铝、铜、塑料、复合物或本领域已知或已 使用的任何其他材料制成。 第一端22可以包括第二防旋转元件28、密封构件30以及外螺纹部分50。第二 防旋转元件28的位置适于与第一防旋转元件26接合并使得第二联接构件14与第一联接 构件12 —旦接合,第二防旋转元件28限制第二联接构件14相对于第一联接构件12的旋 转。与第一防旋转元件26类似,第二防旋转元件28可以为面42的表面状况的改造,例如, 与第一防旋转元件26的三角形脊相互啮合的环形布置且径向对称的三角形或方形的脊或 齿(也见图l)。第二防旋转元件28可以以机加工、注模、铸造或其他方式形成于第二联接 构件14的第一端22。 第一防旋转元件26和第二防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软管总成(10),包括:第一联接构件(12),具有在其第一端(18)上的第一防旋转元件(26)和在其第二端(20)上的挤压元件(29),所述挤压元件能够接收第一柔性软管(17);第二联接构件(14),具有在其第一端(22)上的第二防旋转元件(28),所述第二防旋转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防旋转元件配合;以及夹紧环(16),其能够将所述第一联接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联接构件的第一端保持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p罗玛诺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